加減防風通聖散

加減防風通聖散用於預防風疾。

基本信息

【來源】《丹溪心法附余》卷一。
【組成】防風半兩,川芎半兩,當歸半兩,芍藥半兩,薄荷半兩,麻黃半兩,連翹半兩,黃芩2兩,桔梗2兩,甘草2兩,荊芥2錢半,白朮2錢半,烏藥、羌活、天麻、僵蠶。
【加減】體虛氣弱者,加木香;痰涎壅盛者,加南星、半夏、枳實。
【功效】預防風疾。
【用法】每服6錢,水1盞半,加生薑3片,水煎服。
【附註】方中烏藥以下四味用量原缺。
防風通聖
組成:防風、荊芥、連翹、麻黃、薄荷、川芎、當歸、炒白芍、白朮山梔子、酒大黃、芒硝(後下)各15g,石膏、黃芩、桔梗各30g,甘草60g,滑石90g。共17味藥,研成細末,每服30g加生薑同煎。
防風通聖散是解表、清熱、攻下三者並用之方,主治外感風邪,內有蘊熱,表里皆實之證。
防風通聖丸屬於解表類中成藥,出於金代名醫劉完素的《宣明論方》,為外散風邪、內清蘊熱的表里雙解劑,由防風、麻黃、芥穗、薄荷、大黃、芒硝、滑石、生梔子、黃芩、連翹、生石膏、桔梗、川芎、白芍、當歸、白朮、甘草等17味藥物組成。
方中以防風、麻黃、芥穗、薄荷疏風解表,使風邪從汗而解;以大黃、芒硝瀉熱通便,使里熱積滯從大便而解;配滑石、梔子清濕利尿,引邪熱從小便排出;用黃芩、石膏、連翹清瀉肺胃積熱;加入川芎、白芍、當歸養血和血,白朮健脾燥濕,甘草調和諸藥。各藥配合,共起解表通里、散風清熱之效。
因此,本品適用於由外感風邪、表里俱實引起的惡寒發熱、頭痛眩暈、口苦、鼻塞、咽喉不利、大便秘結、小便短赤以及皮膚瘡瘍、濕疹等症。近年來防風通聖丸臨床套用不斷擴展,還可用來治療下列疾病中的外寒里熱證者。
肥胖症 近年來日本對本品治療肥胖症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表明本品對婦女肥胖確有療效,尤其是對20~30歲婦女肥胖效果最為顯著。方法是取防風通聖丸(散)每次6g,每天6次,連服3~6個月,一般體重均有明顯減輕。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本病多屬外感風熱,郁而化火,邪毒循經竄絡於耳所致,可選用防風通聖丸(散)治療,用法是取本品內服,每次6g,每天2次,或用本品原方加減水煎服,每天1劑,分2次煎服。
腦病後遺症 對流腦、乙腦、結核性腦膜炎及腦血栓等病經對症治療緩解後,多數留有前額或某一部位疼痛的後遺症,在各種藥物治療部不見效時,可服防風通聖丸(散)治療,每次6g,每天1次,一般在3~4天即可見效。
慢性闌尾炎 先以防風通聖丸(散)原方水煎服,每天1劑,分2次服用,以急取效,待症狀緩解後用本品丸劑內服,每次6g,每天2次,具有較好療效。
高血壓 防風通聖丸(散)內服,每次6g,每天2次,治療高血壓有較好療效,若是病情較重,可用本品原方改為湯劑水煎服,一般連服15天以上即可見效,血壓可下降2.67kPa。
斑禿 方法是將防風通聖散原方加少量白酒浸1夜,焙乾研為細末,每次6g,每天2次,開水沖服,另以白酒500g浸半夏60g,浸液塗搽患處,每天早晚各1次。
春季結膜炎 成人每次服用9g,每天2次;不足16歲者每次服用6g,不足10歲者每次服用3~5g,同樣是每天2次。一般7天后自覺症狀消失,20天基本痊癒。
防風通聖散
防風通聖散是解表、清熱、攻下三者並用之方,主治外感風邪,內有蘊熱,表里皆實之證。筆者經過多年的臨床觀察,運用於皮膚病的治療,有其獨特的療效。
1 典型病例
1.1 蕁麻疹 中醫稱隱疹,臨床表現為大小不等的局限性風疹狀損害,驟然發生,迅速消退,瘙癢劇烈,愈後不留任何痕跡為主要特點。例1,患者,21歲,2003年4月6日,以眼瞼嘴唇突然水腫樣隆起,腰部有紅色、白色樣風團,瘙癢不堪來診。自訴從昨晚涮鍋、沖澡後突然發作,經衛生所注射撲爾敏、地塞米松(量不詳)後消退,半夜後又發作。證見,上嘴唇腫脹,左眼瞼水腫,偏紅色,胳膊及軀幹以腰側為重,有大小不等的紅色風團,境界清楚,形態不一,腰側皮損相互融合成不整形及地圖形;體溫38.6℃,苔薄黃,脈浮數。診為蕁麻疹,證屬風熱壅盛。遂予防風通聖散加柴胡10g,僵蠶6g,白鮮皮10g,地膚子10g,服藥7劑痊癒。
1.2 玫瑰糠疹 中醫稱風熱瘡,是一種皮膚出現斑疹,脫屑如糠秕之狀、四周淡紅呈玫瑰色的急性皮膚病,為好發於軀幹長軸與皮紋一致的圓形或橢圓形或環形黃紅色鱗屑斑。例2,患者,女,32歲,於2004年3月6日來診,自訴於二周前洗桑拿後右脅肋部出現一片淡色紅斑,上覆有細皮脫屑。幾天后,前胸後背陸續出現很多紅色斑塊脫屑,微癢,心煩,大便乾燥。查看患者胸脅軀幹及四肢近端,有許多大小不一的紅斑,皮損橫列橢圓,長軸與皮紋走行一致,中心略有細微皺紋,境界清楚,邊緣不整,表面附有少量糠狀細小鱗屑,互不融合;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診為玫瑰糠疹,證為風熱壅盛。予防風通聖散加白鮮皮15g,苦參10g,丹皮10g,生地10g,白茅根20g,服藥5劑痊癒。
1.3 藥物性皮炎 中醫稱中藥毒。藥物通過內服、注射或皮膚黏膜直接用藥引起機體反應的皮膚病。例3,患者,女,34歲,2003年12月6日,因全身紅疹、發熱、瘙癢不堪來診。證見,全身散在的針尖至米粒大小的丘疹或斑丘疹,雙側乳下密集成片以軀幹部為重,上肢的手腕部較密集。苔薄黃,脈浮數。詢問時患者說,前十幾天因扁桃腺發炎,靜脈注射氨苄青黴素3天。診斷為藥物性皮炎,證屬風熱證。予防風通聖散加白鮮皮15g,地膚子15g,藥服7劑後痊癒。
2 體會
防風通聖散組成:防風、荊芥、連翹、麻黃、薄荷、川芎、當歸、炒白芍、白朮山梔子、酒大黃、芒硝(後下)各15g,石膏、黃芩、桔梗各30g,甘草60g,滑石90g。共17味藥,研成細末,每服30g加生薑同煎。
此方為治療風熱壅盛、表里俱實之證的要方,為表里、氣血、三焦通治之劑,有汗不傷表、下不傷里的特點。
皮膚病的辨證,除與內科相同者外,尚具有一定的特點,即局部辨證與整體辨證相結合。皮膚病雖發於外,但是病因絕大多數是由於體內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和臟腑之間機能活動的失調所致。如《諸病源候論·風瘙身體癮疹候》指出:“邪氣客於皮膚,復逢風寒相折,則起風瘙癮疹”。在臨床中,皮膚病的發病,只要是因為內有鬱熱、外感風邪而引起的,均可用防風通聖散治療。在治療中,滑石原方用量較大為90g,應根據情況酌情套用;荊芥、麻黃、防風疏風解表,使在皮膚的風熱之邪得汗而泄,但麻黃量不宜太大,少用即可。
有句俗語:“有病沒病,防風通聖”,是不對的。在臨床上,中醫必須辨證施治。只要辨證無誤,辨其證,用其藥,防風通聖散在治療皮膚病上可有較好療效,符合了中醫治療皮膚病“治外必本諸內”的主張。
【處方】防風50g、荊芥穗25g、薄荷50g、麻黃50g、大黃50g、芒硝50g、梔子25g等。
【性狀】 本品為白色至灰白色光亮的水丸;味甘、鹹、微苦。
【功能與主治】 解表通里,清熱解毒。用於外寒內熱,表里具實,惡寒壯熱,頭痛咽乾,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瘰癧初起,風疹濕瘡。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規格】 每20丸重1g
【注意事項】
⑴孕婦慎用。
⑵體弱便溏者慎用。
⑶濕疹、蕁麻疹、痤瘡、神經性發炎、多發性癤病等見上述症狀者可服用。
【其他劑型】
防風通聖丸(大蜜丸) 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或遵醫囑。
防風通聖丸(濃縮丸) 口服:每次8丸(相當原藥材6克),每日2次

中藥加減之字類方劑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加減駐景丸
加減退赤散
加減黃連阿膠湯
加減鎮心丹
加減青娥丸
加減茯神湯
加減火府丸
加減洗心散
加減內固丸
加減兩地湯
加減青木香丸
加減麻仁丸
加減麻杏石甘湯
加減黃土湯
加減黃耆湯
加減黃芩知母湯
加減黃連解毒丸
加減黃連解毒湯
加減青蒿鱉甲湯
加減鼠粘子湯
加減龍膽湯
加劑四物湯
加劑除濕湯
加參八味丸
加參寧肺止嗽生化湯
加參寧肺湯
加減補腎安胎飲
加減補陰丸
加減補陰益氣湯
加減解毒湯
加減解毒活血湯
加減調中飲
加減調胃承氣湯
加減敗毒散
加減辛夷散
加減辛芎導痰湯
加減運痰湯
加減連翹飲
加減追疔奪命湯
加減追瘧飲
加減風靈湯
加減逍遙丸
加減通氣散
加減金豆解毒湯
加減錢氏白朮散
加減香棱丸
加減防風通聖散
加減陽和湯
加減陰疸湯
加減阿膠散
加減陳氏木香散
加減除濕湯
加減除濕胃苓湯
加減集聖丸
加減香砂六君子湯
加減芎辛湯
加減蘆薈丸
加減葦莖湯
加減蒼莎飲
加減蘇子桃仁湯
加減茅根湯
加減香砂養胃湯
加減茯苓丸
加減茯苓湯
加減茯菟湯
加減茹苓湯
加減草寶湯
加減莪術散
加減葛根麻黃湯
加減薄荷煎丸
加減薷苓湯
加減藿朴夏苓湯
加減藿香正氣丸
加減虎骨散
加減補中和瘧飲
加減補天大造丸
加減補心丹
加減補益湯
加減補筋丸

加減痞氣丸
加減白朮膏
加減白通湯
加減益元湯
加減益胃昇陽滲濕湯
加減知母湯
加減神仙既濟丸
加減神功丸
加減神術散
加減秦艽散
加減穹合湯
加減紫癜方
加減紫菀湯
加減紅綿散
加減統旨木香順氣散
加減羌活五積散
加減羌活桂枝湯
加減羌活勝濕湯
加減美髯湯
加減肥兒丸
加減肥氣丸
加減腎氣大補湯
加減腎瀝湯
加減胃苓五皮湯
加減勝濕丸
加減膠艾湯
加減至寶丹
加減芍藥湯
加減清脾湯
加減溫經湯
加減溫膽湯
加減溫脾祛瘧湯
加減滋陰益腎暖精丸
加減漏蘆湯
加減香蘇散
加減牙藥麝香散
加減牛膝湯
加減牛黃清心丸
加減犀角地黃茅花湯
加減獨活寄生湯
加減玄武湯
加減玉容散
加減玉竹飲子
加減珠粉丸
加減理中丸
加減理脾清熱除濕膏
加減瑞蓮丸
加減瓜蒂散
加減瓜蔞散
加減生四物湯
加減生地黃湯
加減生熟二地湯
加減疏風清上散
加減柴葛湯
加減柴陳湯
加減梔子五物湯
加減桂麻各半湯
加減槐花散
加減止癢全蟲方
加減正元丹
加減瀉心湯
加減瀉肝湯
加減瀉青丸
加減香蘇飲
加減活命飲
加減活血住痛散
加減濟心丹
加減消毒散
加減消風百解散
加減潤腸丸
加減清宮湯
加減清心蓮子湯
加減清心蓮子飲
加減清心飲
加減清毒撥翳湯
加減清毒活血湯
加減清熱導滯湯
加減清經散
加減清肺湯

加減清肺飲
加減清胃散
加減清胃飲
加減歸芍湯
加減當歸地榆散
加減當歸菊連湯
加減當歸飲
加減當歸飲子
加減思食丸
加減息奔丸
加減愈風湯
加減托里湯
加減扶元和中膏
加減扶元益陰膏
加減排膿湯
加減排風湯
加減攻毒散
加減散腫潰堅湯
加減斷下湯
加減星附六君子湯
加減木香丸
加減木香散
加減木香流氣飲
加減木香煮散
加減術苓湯
加減枳術二陳湯
加減枳術湯
加減柴胡二陳湯
加減大安丸
加減大橘皮煎丸
加減大紫草散
加減大補元煎
加減大造苦參丸
加減大黃當歸散
加減天王補心丹
加減天麻湯
加減太乙金鎖丹
加減薑黃丸
加減守效丸
加減安腎丸
加減安榮散
加減完帶湯
加減定命丹
加減定血黑逍遙散
加減導氣丸
加減導氣湯
加減導赤瀉白散
加減壽脾煎
加減小承氣湯
加減小柴胡合龍膽瀉肝湯
加減小白虎湯
加減局方五苓散
加減平瘧養脾丸
加減平陽湯
加減廣茂潰堅湯
加減開邪散
加減開郁二陳湯
加減歸芍地黃湯
加減千金固胎飲
加減千金思食丸
加減千金牡丹皮飲
加減升葛湯
加減升麻解毒湯
加減半夏茯苓湯
加減參紫飲
加減參苓白朮丸
加減參苓白求散
加減參麥湯
加減雙解散
加減古方五汁飲
加減和胃湯
加減四七湯
加減四味升麻湯
加減四味飲子
加減四物天香湯
加減四逆湯
加減四順飲
加減回陽救急湯
加減回陽湯

加減聖愈湯
加減聖效散
加減聖神湯
加減地骨皮散
加減地黃方
加減地黃湯方
加減塌氣湯
加減五痹湯
加減五苓湯
加減人參丸
加減人參黃耆湯
加減倉公下氣湯
加減仙茅丸
加減代赭鏇覆花湯
加減保陰煎
加減健脾陽和膏
加減全蟲湯
加減八味丸湯
加減八味地黃湯
加減八物柴胡湯
加減八珍丸
加減八珍化毒丹
加減八風散
加減六合湯
加減六味湯
加減六柱飲
加減六物丸
加減六物湯
加減養心丸
加減香苓散
加減分消丸
加減利驚丸
加減化瘀止痛湯
加減十味香薷湯
加減十皮飲
加減七味白朮散
加減七寶散
加減七寶飲
加減三奇散
加減三氣飲
加減三甲復脈湯
加減三花五子丸
加減三黃丸
加減三黃二香散
加減三黃湯
加減三黃石膏湯
加減不煥金正氣散
加減香連湯
加減丹梔逍遙散
加減丹溪安胎飲
加減麗澤通氣湯
加減烏藥湯
加減烏藥順氣丸
加減烏藥順氣飲
加減二十四味流氣飲
加減二母寧嗽湯
加減二陳合四物湯
加減五味湯
加減補陰益氣煎
加減清熱除濕膏
加減芩芍湯
加減清膈化痰丸
加減生脈散
加減地芝丸
加減黑逍遙散
加減竹葉石膏湯
加減散花去癲湯
加減雞蘇散
加減發郁湯
加減滋陰清肺湯
加減木防己湯
加減人參瀉心湯
加減葛花湯
加減葳蕤湯
加減葶藶丸
加減補心湯
加減何首烏散
加參安肺生化湯
加減甘露消毒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