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錫九

29年1月雲台大隊建立,任教導員。 抗戰勝利後,任東海縣民主政府縣長。 35年初,東海縣重建縣大隊,兼大隊長。

劉錫九

又名劉武年,軍閥劉珍年的胞弟,河北南宮縣人,1903年出生,1924在北京朝陽大學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至1925年在廣東黃浦軍校四期學習,後參加北伐戰爭,曾任排長、連長、營長、少將大隊長。1928年至1930年利用與劉珍年同胞兄弟的關係,經周恩來同志批准,先後介紹了李素若李楚離劉滿溪等20多位中共黨員到國民黨煙臺軍閥劉珍年部隊從事黨的地下活動。1931年由於其兄劉珍年在蔣介石的壓力下由“容共”走向反共,離開煙臺在上海創辦“瀘濱書店”,同年與黨組織失掉關係。1935年至1937年在北平創辦進步刊物《大眾月刊》、《民眾日報》等,後去天津。1948年至1949年任天津三星貿易公司經理。建國後曾任河北省參事室參議,河北省政協委員。1961年任河北省糧食廳副廳長。

劉錫九

劉錫九(1900-1974),又名增福,東海縣牛山鄉彭宅村(白玉山所在地)人。14歲入私塾讀書。他天資聰明,人稱“才子”、“鐵腦筋”。民國10年(1921年)在白嶺、吳莊等地做塾師,13年考入海州中學。畢業後,任國民黨東海縣總工會事務員、第三區助理員、保衛團團長。25年初在部圩國小任教。
抗日戰爭爆發後,經常參加“時事座談會”,激發了愛國熱情。他到處聯合抗日同志,組織抗日隊伍,足跡踏遍東海大地。民國27年8月,東海縣青年救國團在房山林暄成立,當選為領導成員。
民國2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海西支部組織委員、他積極活動在東海縣西部的竹墩、安峰、都圩一帶。在隴海路北,先後發展了錢霖、梁如仁等20餘名共產黨員。以共產黨員為骨幹,組織民眾抗日。4月,八路軍隴海南進支隊三團四營成立,任組訓股長。6月,中共竹墩區委建立,任區委書記。29年1月雲台大隊建立,任教導員。3月,雲台大隊改編為八路軍蘇皖縱隊隴海游擊支隊第九大隊,任教導員。4月,任中共安峰分區區委書記。11月,任路南東海縣抗日民主政府司法科長、中共渲宿海中心縣委敵工部長。抗戰勝利後,任東海縣民主政府縣長。他領導東海人民,配合新四軍主力,掃除日偽殘餘,進行懲奸、生產救災、恢復生產工作。35年初,東海縣重建縣大隊,兼大隊長。36年初,國民黨軍隊侵占東海,東海縣政府及部分武裝北撤山東,他率領縣大隊堅持敵後鬥爭。
民國37年兼任縣救災委員會主任。他帶領機關工作人員下湖挖芙子根,節省糧食救濟災民。一次,專員看到他家生活過於困難,批給150斤苦麥條子。劉錫龍看到批條說;“我們沒有權利吃救濟糧,我們家還能招芙子根吃。”把批條交回縣政府。
建國後,歷任淮陰專署副專員、中共淮陰地委統戰部長、中國紡織機械製造公司總經理、華東局工業部工業處副處長、國家建委標準定額局和標準設計局資料處副處長。1965年離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