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士鉞

劉士鉞

劉士鉞, FIBA 院士博士(Pro. Dr. LIU SHI-YUE FIBA),音樂考古學家、音樂學家、鋼琴家、詩人、著作家,享受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獲《世界文化名人成就獎》證書。

基本信息

簡介

劉士鉞劉士鉞

劉士鉞自幼患小兒麻痹,在德國的時候遇車禍被撞成骨折肢體嚴重殘疾,在輪椅上自學了8門外語,並通過對音樂的探究精神成為一位世界聞名的的音樂考古學家。在《大不列顛世界名人大詞典》、《中國名人大詞典》、《中國專家詞典》、等由權威機構出版的名人詞典中都有劉士鉞的名字。2006年4月27日凌晨2點,在環湖醫院病逝,享年71歲。

坎坷經歷

自小患小兒麻痹症,落下殘疾;以後在生活道路上跋涉得很苦,充滿著痛苦與酸辛。  

他喜歡音樂,十幾歲的時候,他偶然聽到鋼琴曲《少女的祈禱》,從樂曲里獲得了一種寧靜和安祥。那種感受來得是那么突然,使他靈悟頓開。從那時起,音樂一直成為他孤寂生活中溫暖的安慰。他開始學彈鋼琴。附近婦在線上關里有琴,他去跟人家軟磨硬泡,終於談好了條件:租琴,一天一個小時,一個月4塊錢。對於沒有經濟收入的劉士鉞來說,那4塊錢已經是一筆很大的開支。婦聯的老太太們看到,這個走路蹣跚的年輕人,只要身子一挨琴凳,便如醉如痴,忘了周圍的一切。她們也不再和他計較時間,只要不妨礙她們工作,便讓他由著興致去彈。

劉士鉞感到在音樂的意境中自己是那么自如,愉快。他彈呀彈,眼神不再黯淡。他靠自學,學會了演奏鋼琴、小提琴,鑽研了理論作曲、和聲學、對位法、配器法、音樂美學、中古調式、民間音樂和音樂考古等知識。同時,開始自學外語。1958年,英文版《莫斯科新聞》刊出了劉士鉞的文章《論柴柯夫斯基的音樂》。

那時他22歲。  

1960年春天,他偶然看到一則訊息:次年9月,將在匈牙利舉行李斯特—巴爾托克國際鋼琴比賽。他躍躍欲試。6月份他給組委會發了一封信。很快,他收到了申請表。9月份批准證書寄到他手中。那上面註明,對他免去需持有音樂學院文憑的條件。他將成為中國唯一的一位代表,也是整個音樂會邀請的唯一一位沒有正規音樂院校文憑的演奏者。他興奮得心花怒放,真恨不得跑上大街把這好訊息告訴每一個遇到的人。隨批准書寄來了參賽的固定的曲目,他覺得自己的把握很大。  

於是,他來到了市政府外事處,辦理出國手續。一位高瘦的幹部接待了他。一番熱情的讚揚和鼓勵之後,他被委婉地告知,像他這種情況,不適於出國。

他失望地離開了那裡。“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尚的啟示,……誰能參透我音樂的意義,便能超脫尋常人無以振拔的苦難!”樂聖貝多芬的話,同那記載著樂聖堅韌不拔的一生的不朽作品《貝多芬傳》,伴著他仰望星空的無數夜晚。劉士鉞重新振奮起來,他要爭取參加5年一次的波蘭蕭邦鋼琴比賽。

可是,他練琴的權利也被剝奪了。

等那場風暴過後,他已經過了那充滿幻想的浪漫年華,人到中年,早生華髮!

他不甘心呆在家裡讓別人養活,他要把自己的才華貢獻給社會。他四處寫信,八方尋問,他甚至願意到新疆、西藏等地的音樂、外語院校去教書。他希望社會需要他,希望人們理解他。

當時,天津自然博物館需要一位懂法語的專業人員,幫助整理積壓了上萬冊的圖書資料。一個老同學介紹他去試試。這個掌握6種外語,渴望工作甚於渴望報酬的人,正是這裡求之不得的,可街道不給他開證明,要工作可以上街道生產組搞加工。沒有證明,博物館仍留用了他,每月從辦公費中抽出40元作工資。  

開始,儘管他連個臨時工也不是,可他的出勤率比健康人還高,除了本職工作,還義務擔任了博物館專業人員的英語教師。  

後來,他轉為正式臨時工。在博物館的6年裡,整理了3萬冊外文圖書資料,還用業餘時間為外單位翻譯了許多專業資料。  

1983年舊曆二月初九,劉士鉞從博物館下班回家,從腳踏車上摔下來,原本殘疾的腿又摔成骨折。幾個月後,他的腿傷未愈,相依為命的老父親又病逝了。

他的腿徹底殘了,拄起雙拐,孑然一身,艱難地重新學習走路。  

這時,自然博物館給他送來了90元錢,客氣地告訴他,不必再來上班了——他被辭退了。他的腦袋“嗡”地一聲,眼前金星閃爍。無法排遣的孤獨,無法解脫的哀愁。

夜闌人靜,皓月當空。他仿佛聽到人類偉大先哲的話:——誰不能主宰自己,永遠是一個奴隸。(歌德:《格言詩》)劉士鉞忽地坐起來,淚水再也抑制不住。

三他的生活水平在中國這個第三大城市的居民中幾乎是罕見的。已經是80年代了。夏天他吃兩頓飯,一頓兩個燒餅加一點鹹菜。他行動不便。燒餅一次買好幾天的。放久了都能拉出絲來。  

冬天頓頓都是菜粥,過年過節也是如此。

寒冬,他的屋子常常不生火,他行動不便,買煤、生火、倒灰,對他像登山一樣難。再說他的生活費中,常常沒有取暖這筆預算。手凍腫了。凍瘡長年不褪。他盼望春天,他說:“只要恢復兩個月就能再彈琴!”

1984年,貧病交加的劉士鉞,偶然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一則美國詩歌學會的徵文啟事。他內心燃燒起了強烈的創作衝動。要創作詩歌,參加徵文。北風吹窗的夜晚,他身上裹著棉被,一氣呵成,用英文寫出了一個宏大的題目《好啊!即刻征服宇宙》。  .

很快,一個淺藍色信封送到他手中,他被告知詩歌將被刊在《美國詩集》1985年第4卷第3期上。

他覺得世界又離他近了,他與世界又可以相互擁抱,他又一次扼住了命運的咽喉。在馬斯涅的《沉思的小提琴曲》的旋律中,《我的夢》、《大自然與人》、《太陽和鋼琴家》等詩篇相繼飛出了小屋。

同年,劉士鉞在《中國廣播報》上看到一條訊息:中國浙江省餘姚縣河姆渡發現7000前的骨笛。當時,劉士鉞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屬的國際民間音樂委員會和國際音樂考古研究組所聘。他在時刻關注著國際音樂考古學界的情況,也立刻掂出了中國骨笛的發現對考證世界早期文明史的意義,他向有關部門寫信,索取詳細資訊,他要把這一成果傳向世界。論文寫出來了《中國發現了骨笛》,他寄給希克曼教授。這位國際音樂考古的創始人、聯邦德國的考古專家也感到了這一發現的意義,他函請劉士鉞參加在瑞典皇家學院召開的國際音樂考古會議。  

劉士鉞向有關部門遞交了出國申請。改革把一派生機吹向祖國大地,劉士鉞的要求受到許多部門的支持。可在天津和平區的某有關部門,卻對劉士鉞進行了一番“甄別”。開始,某君以“架拐太難看”有損國容,敷衍劉士鉞;後來又問他:“你承認幾個中國”?“你知道有個胡娜事件嗎?”……不乏危言聳聽之詞。劉士鉞憤然而去。

1985年,國際民間音樂會議對他的邀請也未果。直到1986年11月,劉士鉞才第一次帶著中國人的自豪,站到了國際音樂考古那獨特的講壇上。

去年12月,劉士鉞回到天津。他帶回了國際音樂組織的邀請。1987年底——比利時,1988年——西班牙。他胸中醞釀著新的研究課題。然而,他仍是一位無業的、每月從民政部門接受救濟的“閒人”。

劉士鉞的生活依舊。一個真正的人的尊嚴使他的精神世界如此博大。每天,從他的房中,不是傳出打字機的工作聲,便是響起悠揚的小提琴聲。海燕牌半導體收音機是他了解外界的好夥伴,一張摺疊床是他棲身之處。牆上,法國女畫家維吉·勃布倫的自畫像《維吉·勃布倫夫人和她的女兒》,畫展示著人間最美好的感情——愛,一個高度殘疾的人,把他對生活的愛,對祖國的愛傾注到他不屈不撓的奮鬥之中。他要一如既往地戰勝平庸,戰勝痛苦,正像他在《好啊!即刻征服宇宙》這首詩中所寫的那樣:當遇到磁暴時,我將勇敢地面對這搏鬥,我要證明自己是阿特拉斯,阿特拉斯是何人?是希臘神話中的一位巨神,天的托持者;取火者普羅米修斯的兄弟。

任職情況

系香港科學院顧問、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東方名人研究院院士、美國海外藝術家協會理事、英國世界名人學會研究員、美國世界名人學會研究員兼編輯顧問、天下名人館館長特別顧問等,歷任聯合國教科文(UNESCO)國際民間音樂委員會(教授);聯合國教科文國際音樂考古研組(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世界語民族學會理事兼古樂團副團長;中國音樂家協會天津分會理事;雲南洞經古樂研究所(教授);雲南崖石藝術研究所(教授)。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
音樂考古學、考古學、音樂學、崖石藝術、洞經古樂、英文詩創作、鋼琴演奏藝術及生態學等

代表著作

△代表文章:
《貝多芬傳使我英才》中國,1999。
△代表翻譯:
《卜勞恩漫畫集》德譯中,1981;代表英文詩作:
《好,即刻征服宇宙》入選美國《美國詩集》1985/1988、
《太陽與鋼琴家》入選英國世界名人學會
《信使》1993、
《讚美你》、《我的夢》、《春》等;
△代表英論文:
《Bone Flutes of He mudu in Chekiang,Chi-na》(UNESCO),Bonn, West Germany,西德波恩,1988出版。
《Re port on Archaeol ogic al Fi nds of Bone Flut es in Chi na》,《中國發現骨笛》發表於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刊物《音樂考古學報》“MUSI CARHAEOLOGICAL BULLETI N”(UNESCO), paris France,1985出版。
《Human Ecology Past and Prese nt》〈人類生態學過去和現在〉論文,即將由聯合國教科文,“DUAL CON-gress 1998”(UNESCO)在義大利出版。


成就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邀請1986年赴西德漢諾瓦出席第三屆國際音樂考古會議並宣讀英文論文《中國浙江河姆渡骨笛》論證我國新石器時期七千前我國祖先已會製作骨笛比其字國家早三千年將我國傳統文化歷史向前推進2000年至3000年。此論文震動世界,在我國歷史上是前無古人的全球新聞媒體報導讚美至今。

1988年赴澳大利亞墨爾本出席第三屆國際音樂學會議,宣讀英文論文《音樂對文化之作用》;

1988年天津市魯迅文藝獎金評獎授予魯迅文藝獎金及書;
1989年中國雲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文教處與中國世界語民族文藝學會授予“綠星優秀獎”,為表彰其在國際國內世界語運動中,對弘揚中華民族民間古典音樂有傑出貢獻和成就;
1990年赴日本大阪出席第四屆國際音樂學會會議,宣讀英文論文《南詔古樂》;

1990和1991年英國與美國授予世界名人證書;

1991年天津電視台介紹劉士鉞電視片《音樂考古學家劉士鉞》獲《華夏一奇》全國省級電視台藝術片展播賽”三等獎

1992年應美國加州聖瑟大學邀請赴美研究古典音樂;

1992年國務院授予國務院突出貢獻文化藝術證書;

1992年國務院授予“國務院突出貢獻文化藝術證書

1992年美國世界名人學會授予 “終身成就獎”及“學院金質獎”;

1993年獲英國研究員獎;

1994、1995、1996年獲美研究員金質獎牌總計九枚;

1997年獲印度《亞洲太平洋國家世界名人證書》;

1998年赴南非共和國桑城出席世界人類生態學國際會議,宣讀英文論文《人類生態學過去和現在》。總計五次在世界會議上為祖國爭光填補五項空白。

1999年獲《世界文化名人成就獎》證書;

1999年香港、美國授予《世界藝術大師證書》等。

1999年中國授予中華驕子證書等。
事跡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英模大辭典》、英國《國際名人傳記辭典》、《20世紀2000傑出學者》、美國《世界500傑出人士》、《國際傑出先驅者》、印度《亞洲太平洋國家世界名人》、香港《世界優秀人才錄》、《世界優秀專家錄》,1999/2000國際傑出人物,英國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