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崔國良,1931年7月7日(農曆5月22日),出生於察哈爾省陽原縣(今河北省陽原縣)小縣城的一個普通人家,父母都是平民百姓,憑藉一片薄田為生。陽原縣地處窮鄉僻壤,自然條件十分惡劣,經濟文化都很落後,百姓普遍生活困苦。崔國良的家庭也非富裕之戶,因此在他讀完國小後不長時間,就被家裡送到張家口一個小商店裡當學徒工,這時他只有14歲。在舊社會裡,學徒就是奴僕,他每天只是燒火做飯,跑前跑後,端盆倒水,伺候店主,根本談不上什麼習技學藝。屈辱的生活,繁重的勞動,使他的精神受到很大的刺激,心理漸漸萌生了要上學、學本領、走出去的念頭。於是在1946年,張家口惟一的、又是公費的中學——察哈爾省立張家口中學,招考二年級插班生時,他毅然偷偷去報了名。時值寒冬,崔國良幹完了早晨例行的工作後,手提毛筆和墨盒,從張家口市的南端急匆匆地步行到城北這所中學的所在地。當坐在考堂上時,他驚訝地發現兩手的末節手指已凍得變白髮僵了,只能滿把握筆答卷。這一幕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里,至今記憶猶新。有幸的是苦難換來了甘甜,他非常珍惜,在學校里一心讀書,發憤學習。兩年後畢了業,鏇即考進北京第三中學讀高中。他真的走出那個窮鄉僻壤的地方了。不久,北京宣告解放,一個新天地展現在他的眼前。首先是享受到了人民助學金,不用為生活問題而犯愁了。於是他更加勤奮地學習,同時在黨的撫育下積極參加社會活動。1951 年高中畢業,考入華北大學工學院化工系學習。該校在1952年高等院校調整時改為北京工業學院(今北京理工大學)後,他讀推進劑專業。在新中國的大學裡,學習條件好,生活靠政府,他如魚得水,一如既往地努力,盡情在知識的海洋里暢遊,更加積極地投身社會活動,學習更加勤奮,政治思想也愈趨成熟,理想信仰亦日益堅定。在1956年畢業前夕,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大學畢業後,崔國良經過考試被遴選為留蘇研究生。隨即人北京外語學院學習俄語,1957年9月,進入前蘇聯莫斯科門捷列夫化工學院,專攻固體火箭推進劑。這一專業實際上是國防部五院李乃暨主任在他出國前為他選定的,也就是說從那時他就被安排好將來要投身航天事業了。在莫斯科4年間,他一方面更加紮實地學習理化基礎理論,另一方面通過課題研究,掌握基本研究方法。這夯實了他的專業基礎。當時他研究的課題是,篩選表面活性物質,改善硝化棉吸收硝化甘油的動力學過程,以提高雙基藥的均質性,減小其燃速的波動。他的課題研究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獲得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1961年5月回國。
崔國良回國後,立即加入國防部五院在三機部第三研究所聯合開發固體火箭技術的隊伍,投身固體複合推進劑研究,從此就與這一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以後漫長的歲月里,隨著這一事業組織機構的變遷,他先後擔任課題組長,研究室主任,研究所所長,研究院副院長和科技委主任,直到航天部、航空航天部、航天總公司、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的常委、秘書長、副主任等職務,並曾擔任內蒙七機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型號副總設計師,原國防科工委固體推進劑專業組組長和高能推進劑聯合攻關組組長等。在這些崗位上,他主持或領導研究成功聚硫橡膠、聚丁二烯丙烯酸、端羧基聚丁二烯、端羥基聚丁二烯,以及硝酸脂型等諸多品種的固體複合推進劑。在攻克固體火箭發動機發展中的不穩定燃燒、藥柱裂紋和裝藥脫粘等三大技術難關和解決眾多型號固體發動機研製中的種種難題方面,也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因此在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代和改進型返回式衛星、第一顆和改進型通信衛星,以及多種戰術飛彈等的成功發射中,都凝聚著他的業績。可以說,在我國固體複合推進劑從低能到中能再到高能的發展道路上,在我國固體火箭發動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粗到精的前進征途中,時時傾注著他的心血,處處揮灑著他的汗水。也因此他多次受獎,先後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4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此外還獲得光華基金一等獎,航天獎等多項獎勵,並於1980年獲航天部勞動模範稱號,1984年榮立航天部一等功,1992年、1993年分別榮立航空航天部三等、二等功各一次。他1992年被批准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998年被選為我國工程技術界最高榮譽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還曾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人民代表。這些是國家和人民對他幾十年的工作成就和他所作出的重要貢獻的肯定。
工作兼職
崔國良在國內外學術技術界也多有兼職,曾任原國防科工委(現總裝備部)科技委固體推進劑專業組組長;中國宇航學會第一、三屆理事會常務理事,第四屆理事會副理事長;還曾被國防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校聘任為兼職教授;他還是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成就榮譽
對我國固體火箭發動機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負責研製成功多種推進劑,廣泛用於戰略、戰術和宇航發動機,有3項成果獲全國科學大會獎。研製成功含鋁推進劑,根除了發動機不穩定燃燒;提高推進劑力學性能,解決了大型藥柱裂紋;提出人工脫粘方案,保證了藥柱結構完整性。任某高性能推進劑聯合攻關組組長,負責制定總體技術方案,解決了許多重大技術難題,經驗證達到了高比沖、高密度、高力學性能、高裝填分數的目標,使我國成為擁有當今最先進推進劑的國家之一。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代表論文
三維燃面計算方法的比較與實體造型方法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