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剪子巷社區東至第一樓街居委會,南至馬家巷,西至解放路居委會,北至萬古一人巷南側。千秋橋街1~111號、2~202號,剪子巷91~145號、140~168號,清真寺巷1~11號,均屬居委會管轄。
歷史
1989年,有13個居民小組,543戶居民,1443人(男752人,女691人)。本地段為城區老住宅區之一,私房較多,間雜有少數棚戶。解放後,住房逐步翻建,至80年代後期,已建住宅樓9幢。千秋橋街,解放前自東向西分稱:鈔庫街、守備署街、大悲閣、水橋4段。解放後,統稱千秋橋街。據清《丹徒縣誌》載:“晉朝王恭建萬歲樓於城上,其下有橋,故名千秋”。該橋於60年代初拆除。清真寺巷有古清真寺舊址,今為市彩印廠。據清《丹徒縣誌》載,清真寺在城內治安坊剪子巷,唐貞觀二年(628年)始建於仁安坊阜民街,明萬曆三十年(1602)移此,寺內現存清光緒年間石刻及古銀杏樹,均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剪子巷原是一條河道,北為水塔()橋,中為柏家橋,南為中市橋,後填河形成道路,北端多設剪刀鋪,稱剪子巷。中段有褲襠巷,南端有參府巷,1929年併入。原福民里1957年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