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無長物》

《別無長物》

東晉時讀書人王恭生活儉樸,不圖享受,他隨父親從會稽來到都城建康,他的朋友王忱去看望他,兩人相談甚歡,王忱覺得身下的竹蓆很好,王恭就轉手相送,自己改用草蓆。王忱得知後過意不去,王恭說:“吾平生無長物。”他們除雙手外,別無長物,其經濟地位和產業工人相似。

別無長物

解釋

長物:多餘的東西。除一身之外再沒有多餘的東西。原指生活儉樸。現形容貧窮。

《別無長物》 《別無長物》

別無長物

出處

晉書·卷八十四·列傳第五十四·王恭傳》:“忱聞而大驚,恭曰:‘吾平生無長物。其簡率如此。’” 

別無長物

原文

東晉時,有一秀才名王恭,少有美譽,節操清高,自負其才,生活儉樸,常有仕進之望。時與王忱齊名,相交甚善。恭嘗偕其父自會稽至都城建康,忱往訪之,見恭所坐之竹

《別無長物》 《別無長物》
席,以為會稽之名產,諒恭擁有不少,乃求之於恭。恭輒送之, 遂坐 草蓆。後忱聞之大驚,急登門致歉。恭曰:“君不知我,恭平生‘別無長物’。” 其簡樸與率直如此。

別無長物

典故

東晉時有個讀書人,名叫王恭。他生活儉樸,不圖享受,人們都說他將來定能做一個有用的人。

有一年,王恭隨父親從會稽來到都城建康,他的同族王忱

《別無長物》 《別無長物》
去看望他,兩人在一張竹蓆上促膝談心。

談著談著,王忱忽然覺得身下的蓆子非常光滑,感到很舒服。他心想王恭從盛產竹子的會稽來,一定帶了不少這樣的竹蓆,就稱讚了一番這張竹蓆,並希望王恭能送他一張竹蓆。

王恭聽了,毫不猶豫地將身下這張竹蓆贈送給王忱。王忱千恩萬謝地走了。其實,王恭只有這張竹蓆。送掉後,他就改用了草蓆。

王忱知道這情況後,十分驚訝,覺得過意不去,就去找王忝表示歉意。王恭笑笑說:“您不太了解我,我王恭平生沒有什麼多餘的物品。”

燈謎

謎面:小人國

《別無長物》 《別無長物》

謎底:身無長物

 

 

晉書簡介

晉書》——記述西晉、東晉歷史的紀傳體史書。含本紀十卷,志二十卷,列傳七十卷,載記三十卷,共一百三十卷。敘事自司馬懿始,到劉裕取代東晉為止。並用載記形式兼敘割據政權十六國史事。

從西晉末經東晉南朝,不斷有人編寫晉朝歷史,達數十種。唐修晉書時,舊晉書尚存者十八家,如王隱、虞預、謝沈、臧榮緒、蕭子云各有《晉書》,陸機、乾寶、曹嘉之、鄧粲劉謙之、徐廣各有《晉紀》,何法盛有《晉中興書》,孫盛有《晉陽秋》,檀道鸞有《續晉陽秋》等等。其中或只敘述西晉歷史,或延續到東晉而未完,或只記述東晉幾朝。只有南齊臧榮緒的《晉書》包括西晉、東晉,分為紀、錄、志、傳,共一百一十卷,最為完備。宋謝靈運、梁沈約也都著有《晉書》。唐修《晉書》完成後,這些舊《晉書》逐漸亡佚。十八家《晉書》中,某些種有清人輯本。

貞觀二十年(646),唐太宗李世民下詔撰修《晉書》,二十二年成書。今本《晉

《別無長物》 《別無長物》
書》題作唐太宗文皇帝御撰,因書中宣帝( 司馬懿)、武帝( 司馬炎)、 陸機、王羲之四篇論贊出於唐太宗之手。實際上主持編纂工作的,是司空房玄齡、中書令褚遂良、太子左庶子許敬宗。分頭執筆的,有中書舍人李義府、起居郎上官儀等。最後由令狐德衎、 敬播等審閱訂正,全書體制多取決於德衎。

 

《晉書》主要以臧榮緒的《晉書》為依據,又採擇諸家舊史和晉代文集中的材料,以及《十六國春秋》、《世說新語》《搜神記》等書。唐代以前紀傳體的史書中,對於在今天中國境內建立過政權的少數民族的歷史,大都歸入列傳,排在末尾。南北朝時所修史書中,南北政權更是互相貶低,南朝稱北方為索虜,北朝稱南方為島夷。東晉時,各族(主要是匈奴鮮卑)在北方、東北、西北、西南紛紛建立政權,即五涼(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四燕(前燕、後燕、南燕、北燕),三秦(前秦、後秦、西秦),二趙(前趙、後趙),,成漢這十六國。除前涼、西涼外,《晉書》把它們的歷史作為紀傳以外的獨立部分,稱為載記。載記之名始於班固撰述後漢史事,其書已不傳。在二十四史中,載記是《晉書》獨有的體裁,可能即臧榮緒《晉書》中列於紀、志之間的錄的內容。

《晉書》列傳中收錄不少文章,如劉實傳的《祟讓論》,裴頠傳的《崇有論》,陸機傳的《辨亡

《別無長物》 《別無長物》
論》,江統傳的《徙戎論》等,對於了解當時歷史都大有幫助。

 劉知幾《史通》對於唐修《晉書》頗表不滿,主要理由是:①取材於晉代雜書,記述了一些詼諧和神怪的故事傳說,不符合聖賢之道。②論贊的文體和內容不求篤實,仿效南朝徐庚體,失於輕浮,不如《史記》、《漢書》的論具有補充本文的作用。第二點批評有一定道理。但《晉書》旁搜博採,從廣泛保存史料,以供知人論世面言,是有益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受劉知幾影響,認為《晉書》之大量採錄《世說新語》乃是“稗官之體”,不得稱為史傳,顯屬偏見。

 該書後附唐何超所撰《晉書音義》三卷,有天寶六載(747)楊齊宣序。《音義》引用了包括字書在內的一些亡佚的古書,有助於古典文獻和文字音韻的研究。吳士鑒《晉書斠注》將後人對《晉書》的有關考證一一收入,廣列異說、補充遺漏並訂正錯誤,可供讀《晉書》時參考。

參考資料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6102312509.html

http://www.ywms.net/data/2006/0214/article_227.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