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評論

刑事法評論

《刑事法評論》由北京大學刑事法理論研究所主辦,陳興良主編,1997年開始出版,至今已經出版24卷。《刑事法評論(第24卷)》是2009年出版的第一卷。

基本信息

期刊介紹

《刑事法評論》由北京大學刑事法理論研究所主辦,陳興良主編,1997年開始出版。每年出版兩卷,每卷約70萬字。第1卷至17卷,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第18捲起,改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至今已經出版24卷。《刑事法評論》在2008年被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確定為“CSSCI”來源集刊,在法學界具有較大的學術影響。

《刑事法評論》的編撰宗旨是:竭力倡導與建構一種以現實社會關心與終極人文關懷為底蘊的,以促進學科建設與學術成長為目標的、一體化的刑事法學研究模式。《刑事法評論》主要發表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刑事偵查學、犯罪學、刑事證據學、監獄法等學科的理論研究成果,反映我國在上述領域的總體性學術研究現狀,提升我國的刑事法研究。

《刑事法評論》經過12年的辦刊,已經具有較大的學術影響力,擁有固定的作者群與讀者群。今後我們將繼續秉承前述編輯宗旨,發表在刑事法領域具有原創性、思想性的學術成果,成為刑事化學科的學術標誌性陣地。

內容簡介

《刑事法評論(第24卷)》是2009年出版的第一卷,本卷秉持追求學術前沿與推進刑事法治的編輯宗旨,努力開拓刑事法理論的疆域,尤其是推動我國刑事法知識的轉型,從而為刑事法治建設作出一份學術貢獻。本卷的“理論前沿”發表了兩篇論文。張誠的《民國時期刑法主客觀主義之爭》一文,是民國刑法學史的一種探索。民國時期的這段刑法學歷史,正如作者所言,是一段被遺忘了的歷史。今天我們重新進入這段歷史,還是頗有感慨的。張誠以“刑法主客觀主義”這樣一個問題切入,為我們展示了民國刑法學理論的一個側面。刑法主客觀主義是我國刑法學至今仍然在爭論的一個問題,只不過在主客觀相統一的名義下掩蓋了刑法主觀主義與客觀主義之間的重大分歧,當然也與刑法主觀主義與客觀主義的相互接近與融合有關。無論如何,刑法主客觀主義之爭,在我國當下仍然具有現實意義,因而對民國這段歷史的重溫,必將對我們對刑法主客觀主義的思考有所啟迪。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張誠的碩士論文,其蒐集資料與提煉問題顯然是費了功夫,因而是一篇優秀的碩士論文,其導師周光權教授將本文推薦給我,十分感謝。孫光寧的《“合理懷疑”的接受:辛普森案中的法律論證》一文,是對刑事訴訟法中法律論證方法論的一種探討,作者以“排階合理懷疑”之“合理性”為線索,結合辛普森案做了細緻分析。

圖書目錄

主編絮語/陳興良

理論前沿

民國時期刑法主客觀主義之爭/張誠

一、引言

二、民國時期代表著作及選取理由

三、主客觀主義論爭的展開

四、客觀主義的弱化及原因

五、結論

“合理懷疑”的接受:辛普森案中的法律論證/孫光寧

一、開端:DNA“共識”的祛魅

二、鞏固:“聽眾”對EDTA的疑惑

三、確立:綜合性論證方案的共同指向

四、結語:法律論證價值及其限度

刑事程式研究

積極能否中立:刑事法官認證的能動性研究/陳如超

一、刑事法官能動性認證與司法能動主義福柯監獄思想研究——監獄的權力分析/孫運梁

二、刑事法官能動認證的合理性論證

三、刑事法官能動認證能否保持中立

四、刑事法官能動認證“度”的藝術:積極與中立的平衡

刑事衝突解決的失衡與校正——被害人保護視角/朱桐輝

一、困難的平衡:刑事司法中的三對衝突

二、衝突解決立場看現代刑事司法

三、呼應還是背離:與刑法、民事訴訟的對比

四、自由主義的失真與男性視角

五、方向與選擇

六、平衡與校正

試驗與現實之間——“取保候審制度的改革與辯護律師作用的擴大”項目報告/褚福民

一、理論與現實的異同:三種試驗方案之分析

二、訪談與調研的展示:對比組視角下的試驗效果

三、成果與憂慮並存:試驗效果的全面考察

四、觀察與思考的深入:對若干問題的理論分析

刑事再審制度的價值模式/黃士元

一、“法的安定性”與“法的公平性”

二、西方國家刑事再審的價值模式

三、我國刑事再審的價值模式

犯罪學研究

我國犯罪學基礎理論研究整體性反思/王燕飛

一、我國犯罪學基礎理論研究整體狀況

二、我國犯罪學基礎理論研究存在的問題

三、我國犯罪學基礎理論研究的展望

閱讀加羅法洛——以自然犯法定犯理論為中心/米傳勇

一、自然犯、法定犯理論的產生背景

二、自然犯、法定犯理論的基本內容

三、自然犯、法定犯理論的創新與缺憾

四、結語

域外傳譯

刑法理論的性質與功能/[美]喬治·弗萊徹文江溯譯

一、引言

二、何種類型的探究是刑法理論?

三、刑法理論的功能是什麼?

法益概念與“損害原則”/[英]安德魯·馮·赫爾希文樊文譯

一、導論

二、“損害原則”

三、“損害原則”、利益和法益

四、對於法益理論的意義

五、總結

日本受刑人處遇理念的變遷及今後的展望/[日]本庄武文曹菲譯

一、引言

二、日本式行刑中的受刑人處遇

三、行刑改革與日本式行刑的變革

四、今後處遇的應然狀態與日本式行刑的去向

五、結語

域外視野

法律認識錯誤——德國禁止錯誤理論的變遷及其對我國犯罪構成理論

改造的啟示/王瑩

一、違法性認識在犯罪構成中之地位

二、違法性認識的內容

三、違法性認識錯誤的法律後果

四、結語

德國刑法學中的義務犯理論/何慶仁

一、Roxin的義務犯理論

二、Jakobs的義務犯理論

三、Roxin與Jakobs的義務犯理論之比較:代小結

福柯監獄思想研究——監獄的權力分析/孫運梁

一、引言

二、圓形監獄和監獄情報小組

三、作為規訓場所的監獄

四、監獄群島與監獄連續統一體

學術隨筆

道沖不盈——兼談法律本質/林東茂

一、前言

二、《道德經》第四章解義

三、以氣比道

四、東西方精神上的差異

五、陰陽相濟或動態平衡乃事物的本質

六、法律本質亦為陰陽相濟或動態平衡

七、刑法體系里的陰陽相濟

八、結語

九、後記

附錄:渾圓樁要訣

專題研究

論犯罪構成理論構建的價值前提與基本思路/李潔

一、犯罪構成理論體系構建的價值前提概說

二、法的實務操作性

三、法的實質安全性

四、我國犯罪構成理論在安全性、可操作性方面存在的問題

五、中國犯罪構成理論體系的構建

六、改變中國犯罪構成理論體系構建基本思路的可能性

超規範問題及其意義——對犯罪認知體系方法論的初步考察/鄧君韜

一、引言

二、域外的考察:法系之間的比較

三、自身的審視:中國體系的路向

四、結語

……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