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92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法律系,1999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
1992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法律系,1996年至1999年期間,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師從陳興良教授學習刑法學,1999年獲法學博士學位,先後任清華大學法學院講師(1999年)、副教授(2000年)、教授(2005年)。
2018年3月至今,任十三屆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現為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等職務;系北京大學刑事法理論研究所、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兼職研究員。
兼任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
任免信息
2018年3月,任命周光權為十三屆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研究方向
中國刑法學、比較刑法制度等。
主要貢獻
“刑法修改的規模定位與制度設計”, 《法學》 1997⑴,P.16~20; 2.“刑法司法解釋的限度”,與陳興良合著,《法學》1997⑶,P.22~30。
“關於新刑法附則”,《公安研究》1997⑶,P.19~22。
“單位經濟犯罪的刑法調控”,《中國經濟時報》1997-7-22⑷。
“公眾認同、誘導觀念與確立忠誠——法治國家刑法基礎觀念的批判性重塑”,《法學研究》1998⑶,P.30~48。
“超越報應與功利主義:‘忠誠理論——對刑法正當根據的追問'”,與陳興良合著,《北大法律評論》第1卷第1輯,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P.98~114。
“困惑中的超越與超越中的困惑:從價值觀角度與立法技術層面評價新刑法”,與陳興良合著,《刑事法評論》第2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P.1~103。
“新刑法單位犯罪立法評說”,《法制與社會發展》1998⑵,P.33~39。
“法定刑配置的合理性探討:刑罰攀比及其抗制”,《法律科學》1998⑷,P.43~48。
“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三議”,《中國經濟時報》1998-4-14⑷。
量刑基準研究”,《中國法學》1999⑸,P.127~138。
“罪刑法定原則的司法適用”,《江海學刊》1999⑹,P.61~66。
“過失犯罪法定刑配置研究”,《四川大學學報》1999⑹,P.90~97。
“量刑情節衝突及其解決的爭議問題研究”,《中外法學》1999⑷,P.120~126。
“法定刑配置模式研究”,《中國刑事法雜誌》1999⑷,P.17~26。
“行為評價機制與犯罪成立——對犯罪構成理論的擴展性思考”,《法學研究》2000⑶,P.46~72。
“罪刑法定原則的觀念障礙與立法缺陷”,《學習與探索》2000⑵,P.89~95。
“制度選擇、規範信賴與秩序形成”,《刑事法評論》第5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P.147~158。
“法定刑幅度研究”,《刑法論叢》(高銘暄主編)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9月版,P.616~675。
“刑事法解釋”,《刑事法總論》,民眾出版社2000年版,P.463~503;
“足夠、合理而非確實充分:論提起公訴的證據標準”,《刑事法判解》(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P.235~252。
“中國司法改革的三個悖論”,與左衛民合著,《人民法院報》2000-11-25⑶。
“抽象性問題及其意義:對刑法領域法治立場的初步考察”,《中國社會科學》2001⑵,P.103~114。
“危險個人的確立與勞動教養立法”,《法學》2001⑸,P.28~29。
“犯罪加重構成基本問題研究”,與盧宇蓉合著,《法律科學》2001⑸,P.66~76。
“刑法學知識傳統中的‘人'”,《金陵法律評論》(南京師大學報特刊)2001年第1卷,P.91~105。
“公正性:刑事司法的靈魂”,《人民法院報》2001-3-5⑶。
“侵占罪疑難問題研究”,《法學研究》2002⑶,P.124~141。
“刑法主觀主義中的知識客觀性”,《中外法學》2002⑴,P.45~63。
“正確對待口供”,與陳興良合著,《刑事法判解》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P.419~428。
“法治視野中的刑法客觀主義”,《法治:理念與制度》(高鴻鈞等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P.650~725。
“刑法的公眾認同”,《中國法學》2003⑴,P.116~121。
“中國刑法における單位犯罪に關する立法評価”,《名城法學》(日本名城大學法學會編),2003年3月(第52卷第4號),P.231~254。
“刑法理論應在對抗、論爭中求發展”,《法商研究》2003⑶,P.14~16。
“行為無價值論的提倡”,《比較法研究》2003⑸,P.27~38。
“犯罪構成理論:關係混淆及其克服”,《政法論壇》2003⑹,P.46~53。
“犯罪構成與價值評價的關係”,《環球法律評論》2003(秋季號),P.296~302。
“刑法上的財產占有概念”,與李志強合著,《法律科學》2003⑵,P.39~47。
“刑法客觀主義和主觀主義的融合”,《江蘇社會科學》2003⑵,P.149~155。
“特殊防衛權研究”,《刑事法評論》第13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P.581~604。
“公權任意進入私權領域,不是執行公務”,《人民之友》2003⑴,P.29~30;
“侵犯商業秘密疑難問題研究”,《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⑸,P.62~68。
“用學派論爭促刑法發展”,《檢察日報》2003-3-28⑶。
“危險犯的認定”,《人民法院報》2003-3-21⑶。
“罪刑法定與案件處理”,《人民法院報》2003-2-14⑶。
“因果關係的判斷”,《人民法院報》2003-2-21⑶。
“期待可能性理論及其運用”,《人民法院報》2003-2-28⑶。
“財產占有與盜竊罪、侵占罪的區分”,《人民法院報》2003-3-7⑶。
“依職權論也不能任意擴大瀆職罪主體範圍”,《檢察日報》2003-9-8⑶。
“釐清職務許可權是認定職務犯罪的前提”,《檢察日報》2003-9-15⑶。
“‘本犯'對認定瀆職犯罪有何作用”,《檢察日報》2003-9-23⑶。
“受賄後徇私舞弊原則上應當數罪併罰”,《檢察日報》2003-10-8⑶。
“危害結果仍是區分瀆職罪未遂與既遂標誌”,《檢察日報》2003-10-21⑶。
OntheGeneralPublic'sRecognitionoftheCriminalLaw,ChinaLegalScience(2004),PP.89~92。
“規範違反說的新展開”,《北大法律評論》第5卷第2輯,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P.410~423。
“刑罰進化論:從刑事政策角度的批判”,《法制與社會發展》2004⑶,P.41~48。
“‘普法'的方式”,載《清華法治論衡》(第四輯),高鴻鈞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P.490~494。
“量刑規範化:可行性與難題”,《法律適用》2004⑷,P.60~63。
“當代刑法理論發展的兩個基本向度”,《江海學刊》2004⑶,P.119~124。
“侵占罪認定中的關鍵問題”,《刑事司法指南》(總第18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P.37~55。
“偷竊‘天價'科研試驗品行為的定性”,《法學》2004⑼,P.43~47。
“規範違反說視野中的刑罰理論”,《刑事法評論》(總第15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P.352~368。
“使用強力奪回被搶財物致歹徒受傷是否構罪”,《檢察日報》2004-1-21⑶。
“結果假定發生與過失犯”,《法學研究》2005⑵,P.57~65。
“論實質的作為義務”,《中外法學》2005⑵,P.216~225。
“死刑的司法限制”,《北大法律評論》第6卷第2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P.400~410。
“論刑法學中的規範違反說”,《環球法律評論》2005⑵,P.166~174。
“刑法學中‘人'的觀念的演變”,《法律科學》2005⑴,P.37~44。
“必須堅持刑法客觀主義”,《東吳法學》2005(春季卷),P.54~80.
“無聲的中國刑法學”,《清華法治論衡》(第5卷),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版,P.145~165。
“指使交通肇事者逃逸應以窩藏罪定性”,《人民檢察》2005年7月(下半月刊),P.19~22。
“刑法學中的因果關係和客觀歸責論”,《江海學刊》2005⑶,P.119~124。
“主張債權與財產犯罪的界限”,《中國案例指導》(第1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編,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詐欺罪研究”,《刑事法判解》(第9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P.1~16。
“論放任”,《政法論壇》2005⑸,P.76~83。
“從無占有意思者手中奪取財物的定性”,《法學》2005⑼,P.108~112。
違法性認識不是故意的認識要素,《中國法學》2006⑴。
刑法學的西方經驗與中國現實,《政法論壇》2006⑵。
論刑事和解制度的價值,《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6⑸。
論社會整合與刑事政策,《法學雜誌》2007⑴。
論主要罪過,《現代法學》2007⑵。
違法性判斷的獨立性,《中外法學》2007⑹。
違法性判斷的基準與行為無價值論——兼論當代中國刑法學的立場問題,《中國社會科學》2008⑷。
明知與刑事推定,《現代法學》2009⑵。
犯罪構成四要件說的缺陷:實務考察,《現代法學》2009⑹。
死者的占有與犯罪界限,《法學雜誌》2009⑷。
法條競合的特別關係研究,《中國法學》2010⑶。
量刑程式改革的實體法支撐,《法學家》2010⑵。
論常識主義刑法觀,《法制與社會發展》2011⑴。
個人出版
出版《注意義務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刑法諸問題的新表述》(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法治視野中的刑法客觀主義》(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刑法各論講義》(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刑法學的向度》(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刑法總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刑法各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等個人專著8部;合著、參編《刑法學的現代展開》(與陳興良教授合作,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等刑法學著作近20部,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研究》、《中外法學》等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2002年獲第七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3年獲第三屆“胡繩青年學術獎”;2004年獲清華大學“學術新人獎”(清華大學青年學術成果最高獎);2005年獲第一屆中國青年法律學術獎(法鼎獎)銀獎;2006年獲法務部優秀法學科研成果二等獎。
合著作品
包括《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罪研究》(黃京平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刑法新問題探究》(與張明楷、黎宏共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等10餘部。
獲獎記錄
1.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2年);
2.清華大學教學工作優秀成果二等獎(2002年);
3.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胡繩青年學術獎”(2003年);
4.清華大學先進工作者(2003年);
5.清華大學“學術新人獎”(2004年);
6.第一屆“法鼎獎”(中國青年法律學術獎)銀獎(2005年);
7.法務部優秀法學科研成果二等獎(2006年);
8.入選北京市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2008年);
9.當選“北京市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