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信息
釋義:古時指稻、黍、稷、梁、麥、菽六種農作物
王日一舉,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樂侑食。
古時稱茭白為苽。
而在《三字經》中,將稻、粱、菽、麥、黍、稷並成為六穀。其雲“稻梁菽 麥黍稷 此六穀 人所食”
農作物介紹
稻
指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溫暖氣候下廣泛栽培,種子用作人類主食,穀殼和其它副產品可飼養家畜,稻稈用來造紙。分水稻和旱稻,通常指水稻。子實叫穀子,碾制去殼後叫大米。有糯稻、粳稻、秈稻之分。古以粘者為稻,不粘者為粳
梁
通粱,粟(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實為圓形或橢圓小粒。北方通稱“穀子”,去皮後稱“小米”)的優良品種的總
稱。
菽
豆的總稱
麥
①一年生或兩年生的草本植物,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糧食作物,子實可食用,也可釀酒、製糖:小麥|大麥|黑麥|燕麥。②專指小麥
黍
一年生草本植物,葉線形,子實淡黃色,去皮後稱黃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後有黏性。黍類是禾本科一類種子形小的飼料作物和穀物。亞洲或非洲可能在4000多年前就已有栽培。
稷
小麥,或五穀的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