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簡介
總面積249.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066畝。鄉政府所在地小尤龍距縣城70公里,鄉內海拔1435米—2782米,年平均氣溫14.7℃,年降雨量約900毫米。全鄉轄六合、大甸、黑水、松坪、麥地、毛谷、上萼坪、南坡、五星、河東、靈地、松園等13個村委會,103個自然村,155個村民小組。2003年末總戶數4131戶,總人口16909人,其中農業人口1648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6‰,少數民族人口占全鄉總人口的99%,其中白依人(彝族支系)6159人,占全鄉總人口的36.4%。
地理位置
屬典型的喀斯特地形,位於海拔1820m左右的風化沙與紅壤混雜的鍋底型地理位置,村內水源奇缺,立體氣候明顯,自然災害頻繁。由於缺水,民眾飲水只能到遙遠的江邊靠人背馬馱或是用水塘蓄積雨水解決;由於缺水,農業生產只能等到雨水來臨才開展工作。缺水已經嚴重地影響了兩個村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阻礙了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計畫建設漿砌石容積為20m3,蓋頂的300件水窖,其中:六合100件,黑水200件。共需資金60萬元。該項目實施,可增加蓄水量6000 m3,增加受益面積600畝,解決1200人的飲水困難。水源條件的改善,可提前節令40天,增加產量120噸,解決1670人的溫飽問題。也進一步改善了飲水質量,保證貧困地區民眾的飲水安全。
農作物
該鄉主要農作物大春以包穀、水稻、雜糧為主,小春以雜糧、小麥、蠶豆為主,農村經濟總收1910萬元,農民人均占有糧食194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651元。
六合彝族鄉境內氣候溫和,森林茂密,資源豐富,是鶴慶縣重點林區鄉。全年有山林總面積2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0%,近幾年來,鄉黨委、政府在狠抓天然林保護及退耕還林工程的同時,以品種改良為核心,科學管理為重點,大力培植和發展優質經濟林果,目前已建成8000畝優質梨,5000畝蘋果,4000畝梅子,3000畝板栗,3000畝核桃,林果業實現產值200萬元。鄉內還有較豐富的煤、銅等礦產資源有待開發。
社會事業
六合彝族鄉是一個典型的民族山區貧困鄉,鄉黨委、政府立足鄉情,確立了“打牢基礎、調整結構、依靠科技、開拓創新、全面發展”的工作思路,圍繞“穩糧、增煙、攻桑、強畜、興林”的經濟發展路子,走出了一條糧、煙、林、畜綜合協調發展的生態農業新路子。
近幾年來,該鄉的水利、電力、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發展迅速,已建成容積20立方米以上的小水窖8200多件,加之原有的庫、塘、壩,極大地緩解了人畜飲水和生產用水困難;通過農村電網改造後,全鄉供電質量明顯提高;13個村委會全部實現通路,鄉內公路網總里程達80公里;有10個村委會通程控電話,共有程控電話用戶410戶,行動電話覆蓋了全鄉13個村委會,移動用戶500戶。
該鄉社會各項事業健康協調發展。鄉黨委、政府精心組織實施“科教興鄉”戰略,切實加強軟硬體建設,順利通過了“普六”、“普九”驗收,現有13所中心國小和1所初級中學,國小在校生數1229人,國中在校生數526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5%;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較快,共發展有線電視用戶101戶,13個村委會都建起了“211”接收站,電視覆蓋率達100%;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全鄉有鄉衛生院1所,醫療設備比較齊全,13個村委會都設有衛生室,全部實行集體辦醫,全鄉共有醫務人員46人,病床20張,民眾的醫療保健基本得到保障。
六合彝族鄉集鎮建設起步晚,發展相對滯後,但該鄉純生態土特產品四季不斷,市場開發前景廣闊,現有的六合、黑水、靈地三個農貿市場每年成交額700萬元以上。鄉鎮企業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全鄉共有個體私營企業467個,其中246個主要生產白棉紙和捆紗紙,產品遠銷東南亞和台灣地區,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達809萬元。
六合的自然風光獨特,東西北三面被金沙江和漾弓江切割,山高壑深,山巒起伏,崇巒疊嶂,森林繁茂,隨著金河電站、燕子岩電站、六合電站等漾弓江梯級電站的相繼開發建設,將使漂流探險、獵奇旅遊大有可為。在這裡世代生息繁衍的白依人,積澱了豐厚的傳統文化底蘊,神奇的民間傳說,獨特的民歌嗩吶曲調,民族歌舞,以婚俗為主的奇異民風民俗及特有民族服飾火草衣的製作過程,都將讓人產生無盡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