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紀事
振武招收契苾部落太和六年(八三二)正月四日,振武(今內蒙和林格爾)節度使招收黑山外契苾族部落四百七十三帳。
王起奏請於邠寧、靈武置營田務
太和六年(八三二)二月十七日,戶部尚書、判度支王起奏請於寧(今陝西彬縣)、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北)置營田務。文宗準奏。
回紇彰信可汗胡特勒立
太和六年(八三二)三月,回紇昭禮可汗曷薩特勒被其部下所殺,從子胡特勒立。七年四月,遣右金吾衛將軍唐弘實出使回紇,冊立胡特勒為愛登里羅汩沒密施合句祿毗伽彰信可汗。
武寧牙將殺節度使李聽親吏
太和六年(八三二)三月八日,以邠寧節度使李聽為武寧節度使。聽先遣親吏至徐州慰勞將士,有蒼頭為武寧牙將,不願李聽來此為帥,因遊說士卒殺李聽親吏。聽聞訊大懼,以病辭官。廿八日,以前忠武(今河南許昌)節度使高瑀為武寧節度使,聽入朝為太子太保。
魯王李永立為皇太子
文宗即位後,初欲立敬宗長子晉王普為太子。普於太和二年(八二八)病卒,文宗痛悼,久不議立。六年十月五日,詔立長子魯王李永為皇太子。次年八月一日,御臨宣政殿,冊封太子。
文化紀事
許渾進士及第太和六年(八三二),許渾進士及第。許渾(生卒年不詳),字用晦(一作仲晦),潤州丹陽(今江蘇)人。大中三年(八四九)擢監察御史,堅辭不就,歸居潤州丁卯村舍。後復起任,官至郢州(今湖北鍾祥)刺史。其代表作有《鹹陽城東樓》、《故洛陽城》等。有《丁卯集》傳世。
淄青初定兩稅上供額
太和六年(八三二)九月一日,淄青(今山東益都)初定兩稅,五州共十九萬三千九百八十九貫為上供額。自元和十四年(八一九)平定李師道,分淄青為三鎮,朝廷為安撫其地,以其賦稅留鎮贍軍。至此始勘定兩稅上供。
牛僧孺出任淮南節度使
太和六年(八三二)十一月廿七日,西川(今四川成都)監軍王踐言入朝為樞密使,屢言上年吐蕃維州守將悉怛謀降唐,朝廷令將悉恆謀遣還吐蕃,以致失卻維州,絕後來降者,處置失當。文宗亦悔,怨宰相牛僧孺失策。朝官依附李德裕者,因言僧孺與德裕不合,有意沮壞德裕立功。文宗由此疏遠僧孺。僧孺亦不自安。時延英召對,文宗問宰相:“天下何時可致太平,卿等亦有意於此乎?”僧孺奏稱:“今四方夷狄不相交侵,百姓不致流散,雖非天下大治,亦可謂小康。陛下別求太平,非臣等所及”。退朝後,累上表請罷。十二月七日,以僧孺同平章事,充淮南(今江蘇揚州)節度使。
逝世人物
杜元穎卒杜元穎,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唐初名相杜如晦五世孫。貞元(七八五—八0四)末舉進士,累為藩鎮幕僚。元和(八0六—八二0)中為左拾遺、右補闕,遷翰林學士。十二年,平吳元濟,以元穎詔書之勤,轉司勛員外郎、知制誥。穆宗即位,遷翰林承旨學士,長慶元年(八二一)三月,拜同平章事。三年冬,出任西川節度使,以珍異玩好貢奉朝廷,邀求恩寵,減削軍糧,賦稅苛重,致太和三年(八二九)南詔入犯,攻陷成都,掠西川百姓工匠。貶循州司馬。六年(八三二)十二月卒,年六十四歲。
崔從卒
崔從,字子乂,少孤貧,寓居太原(今屬山西)。貞元(七八五—八一四)初登進士,歷藩鎮幕僚,邛州(今四川邛崍)刺史,元和(八0六—八二0)初,募兵拒劉辟叛亂。入朝為殿中侍御史,累遷御史中丞,彈奏不避權貴,以直道見稱。十年,山任陝虢(今河南陝縣)觀察使。歷山南西道(今陝西漢中)、鄜坊(今陝西富縣)節度使,拒党項遺賄,制神策軍逾,法犯禁,吏治嚴整。寶曆二年(八二六),為東都留守(今河南洛陽)。太和三年(八二九),入拜戶部侍郎,時李宗閔為相,以從與李德裕結交,出為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四年,拜淮南節度使,除資產交易苛稅,為官清廉。太和六年十一月(八三二)卒,年七十二歲。
趙宗儒卒
趙宗儒,字秉文,鄧州穰縣(今河南鄧縣)人。代宗朝舉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次年中書判拔萃科,補陸渾(今河南嵩縣東北)主薄。拜右拾遺,遷翰林學士。貞元六年(七九0),領考功事,黜陟詳當,無所畏避,遷考功郎中。十二年,拜同平章事,無所作為。十四年,罷相,為右庶子。元和(八0六—八二0)初,檢校禮部尚書、東都(今河南洛陽)留守,遷荊南(今湖北江陵)節度使,罷冗食之卒兩千人歸農。歷山南西(今陝西漢中)、河中(今山西永濟西)節度使,擅用河中供軍錢八千餘貫,罰一月俸祿。十四年,拜吏部尚書。歷太子少師、太子太保,以司空致仕。太和六年(八三二)九月卒,年八十七歲。
柳公綽卒
柳公綽,字寬,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貞元元年(七八五)應制舉,登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授秘書省校書郎。累為藩鎮幕府判官,元和(八0六—八二0)初,入朝為吏部郎中。六年,出任湖南(今湖南長沙)觀察使。八年,移鄂岳(今湖北武漢)觀察使,出兵討伐吳元濟叛亂。累戰克捷。十一年入朝,為給事中,拜京兆尹,杖死神策將觸法者,為時所稱。遷刑部侍郎、鹽鐵轉運使。長慶元年(八二一),復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以觸犯宦官,轉吏部侍郎。三年,改尚書左丞,拜山南東(今湖北襄樊)節度使。寶曆元年(八二五)入為刑部尚書。二年,授邠寧(今陝西彬縣)節度使,奏部內神策諸鎮屬節度使制置,統一軍事指揮。太和四年(八三0)。出任河東(今山西太原南)節度使,奏移沙陀部落入境防邊。六年三月入朝,四月卒,年六十八歲。
崔群卒
崔群,字敦詩,貝州武城(今河北武城西)人,十九歲中進士,又登賢良方正科,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八0六—八二0)初,召為翰林學士,歷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十二年七月,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諫藩鎮進奉,請返還代貧下租稅;奏論皇甫鎛奸邪,為其所潛,出為湖南(今湖南長沙)觀察使。穆宗即位,入朝為吏部侍郎,授兵部尚書、武寧(今江蘇徐州)節度使,為副使王智興所逐,貶秘書監、分司東都(今河南洛陽)。改華州(今陝西華縣)刺史。歷宣歙(今安徽宣城)、荊南(今湖北江陵)觀察使,官終吏部尚書。太和六年(八三二)八月卒,年六十一歲。
薛平卒
薛平,太和六年(八三二)正月廿日,司徒致仕薛平卒。薛平,絳州萬泉(今山西萬榮西南)人,名將薛仁貴孫。父嵩,代宗朝為相衛(今河南安陽)節度使。十二歲時,平以父陰為磁州(今河北磁縣)刺史。大曆七年(七七二),嵩卒,將士欲平襲位,讓於叔父萼。入朝,累授右衛將軍。元和七年(八一二),擢鄭滑(今河南滑縣)節度使,討伐吳元濟有戰功,鑿黎陽古河十四里,疏滑州水患。十四年,平李師道,遷為平盧(今山東益都)節度使。長慶元年(八二一),平定突將馬廷崟叛亂,詔加右僕射,封魏國公。寶曆元年,加檢校左僕射,兼戶部尚書,出任河中(今山西永濟西)節度使。太和五年以年老致仕。
沈亞之卒
沈亞之,字下賢,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元和十年(八一五)進士及第,任涇原(今甘肅涇川)節度使掌書記,入朝為秘書正字。長慶(八二一—八二四)初補櫟陽(今陝西渭南西北)尉。四年,遷福建(今福建福州)團練副使。累遷殿中侍御史,太和三年(八二九),為滄德宣慰使柏耆判官,耆因罪貶官,亞之改南康(今江西)尉,官終郢州掾。六年(八三二)卒,年五十二歲。作有傳奇《湘中怨解》、《異夢錄》、《秦夢記》、《馮燕傳》等。有《沈下賢集》傳世。
薛濤卒
薛濤,字洪度,長安人,幼隨父入蜀,十六歲時西川節度使韋皋召令侍酒賦詩,因入樂籍為妓。二十歲脫籍,隱居成都西郊浣花溪。濤有詩才,工音律書法,為歷任西川節度使所重,與韋皋、武元衡、李德裕以及著名詩人王建、元稹、白居易、劉禹錫、杜牧等人皆有詩篇唱和。武元衡曾奏為校書郎而未授,時號女校書。性愛紅色,創製深紅小箋作詩,人稱薛濤箋,風靡千載。太和六年(八三二)卒,年六十三歲。濤詩原集己佚,明人輯《薛濤詩》,後人又錄她與李冶的詩合為《薛濤李冶詩集》二卷。今本有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出版張篷舟《薛濤詩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