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95年

公元795年

公元795年,乙亥,貞元十一年。冊大嵩鄰為渤海王,嵩鄰即康王。裴延齡譖陸贄怨望,動搖眾心。貶贄忠州別駕。諫議大夫陽城率拾遺、補闕等官諫,不聽。回紇奉誠可汗死,其相骨咄祿立。唐州為騰里邏羽錄沒密施合胡祿毗懷信可汗。南詔取吐蕃昆明城建(今四川鹽源)。馬燧死(726—)。燧字洵美,郟城(今河南郟縣)人。

雜譚逸事

(圖)馬燧馬燧

冊大嵩鄰為勃海王

當初,勃海文王大欽茂卒,因子宏臨早死,族弟元義立。元義殘虐,國人殺之,立宏臨子華嶼為成王,改元中興。華嶼卒後,又立欽茂少子嵩鄰為康王,改元正歷。貞元十一年(七九五)二月七日,冊拜大嵩鄰為忽汗州都督、勃海王。勃(渤)海自大(姓)祚榮於開元初立國,予武藝時益強,傳至宋代猶存其社稷。

陸贄等被貶

陸贄既罷相,裴延齡又譖京兆尹李充、衛尉卿張滂、前司農卿李鈷等與陸贄為朋黨。時天旱,延齡奏言:“陸贄等失勢,起怨望之心,散布謠言說‘天下大旱,百姓流亡,度支多欠諸軍芻糧,軍中人馬無食。’藉此動搖人心。”德宗信之。貞元十一年(七九五)四月二十五日,貶陸贄為忠州(今四川忠縣)別駕,李充為涪州長史,張滂為汀州長史,李銛為邵州長史

陽城等上疏論裴延齡之奸

貞元四年,李泌薦處士陽城為諫議大夫,嗜飲而無諫諍,朝野失望,韓愈作《諍臣論》以譏之。遇陸贄等被貶,朝野惴恐,無敢救者。陽城奮而起,曰:“不可令天子信用奸臣,殺無罪之人。”遂帥拾遺王仲舒、歸登、右補闕熊執易崔邠等至延英門,上疏論裴延齡奸佞,陸贄等無罪。德宗大怒,欲加陽城等罪。太子為之營救,德宗始令宰相諭遣之。時議朝夕相延齡,陽城曰:“苟以延齡為相,城當取白麻壞之。”延齡卒不果相,陽城亦因言延齡之故,同年七月,改國子司業

回紇奉誠可汗卒,唐冊立懷信可汗

回紇奉誠可汗卒,因無子,國人立其相骨咄祿為可汗。骨咄祿本姓硤跌氏,聰慧有勇略,從天親可汗時,即典兵權,大臣與諸酋長皆畏服之。既為可汗,冒姓藥葛羅氏,遣使來告喪。德宗貞元十一年(七九五)五月二十四日,遣秘書監張薦冊拜回紇可汗骨咄祿為騰里邏羽祿沒密施合胡祿毗伽懷信可汗。自天親可汗以上子孫幼稚者,皆納之唐闕庭,以鹹安公主故也。

河東軍

貞元十一年(七九五)五月十八日,河東(治太原府)節度使李自良卒。二十二日,監軍王定遠奏請以行軍司馬李說為留後。二十七日,朝命以李說為留後,知府事。說感激定遠,請鑄監軍印,朝廷從之,監軍有印自定遠始。定遠自恃有功於李說,遂專河東軍政,易換諸將,因說不能盡從,二人遂有隙。定遠以私怨殺大將彭令茵,埋其屍於馬矢中,將士皆恨之。說遂奏其狀,定遠聞之大怒,直詣說府,以刀刺之,說逃走才得免。定遠遂召諸將,以箱內所藏敕書及告身二十餘通示之說:“我有天子敕,令李說往京城,以行軍司馬李景略為留後,諸將皆遷官。”大將馬良輔偷看箱中,皆是定遠告身及所受敕,即對諸將說:“敕與告身皆偽,不可受。”定遠見事敗,遂登乾陽樓(在太原晉陽宮城南門),呼其部下,莫有應者,逾城而墜地,為枯枝觸傷而死。(或曰,未死,長流崖州)

馬燧

貞元十一年(七九五)八月十七日,司徒兼侍中、北平郡王馬燧曾卒。燧,扶風人,姿度魁傑,學兵書戰策,沈勇多算,曾官河東節度使,破李靈曜、田悅,在平定朱泚、李懷光叛亂中屢立戰功。卒謚莊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