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90年

公元590年

公元590年是農曆庚戌年,屬狗年,為隋開皇十年。

大事記

(圖)公元590年陽朔

1、公元590年,始建廣西東北部的陽朔

2、公元590年,天主教正式成立。

3、公元590年,廢郡置連州

4、公元590年,設定南海縣,縣署設廣州

5、公元590年,南定州尹州,故布山屬尹州,

6、公元590年,改廬陵郡為吉州,故吉安又有"吉州"之稱。

7、公元590年,隋朝廢陽春郡,陽春縣屬高州

出生名人

(圖)公元590年戒日王

戒日王

公元590年6月4日,印度歷史上的著名國王、劇作家,詩人戒日王出生。戒日正是最後一個統一了北印度的本地人國王。

公元606~649年在位期間,統一北印度,信奉濕婆教,也崇尚佛教。他積極贊助文化學術活動,本人也從事文學創作。歸他名下的著作除了詩歌外,劇作有《妙容傳》、《瓔珞傳》和《龍喜記》。《龍喜記》是五幕戲,取材於印度故事集《故事廣紀》中的雲乘故事和現已失傳的佛典《持明本生活》。此劇在中國有藏語譯本和漢語譯本。

逝世名人

(圖)公元590年公元590年

貝拉基二世

公元590年,暴雨不斷,河水泛濫,義大利許多地區和羅馬遭饑荒。最後也爆發了瘟疫,死亡的人無數,就連教宗貝拉基二世也未能倖免。

文化名城

(圖)公元590年連州

連州

連州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西漢初(公元前183年)立縣,隋朝開皇十年(公元590年)建州,稱連州。連州2000多年前便有歷史記載,許多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如唐代文學家韓愈,詩人劉禹錫,北宋哲學家周敦頤,南宋宰相張浚、學者張木式,明代詩人屈大均,清代學者翁方綱等文人雅士、墨客騷人,都在這裡留下了詩文、墨跡和碑記。連州又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漢代伏波將軍路博德、南宋著名將領岳飛以及唐朝黃巢都曾在連州駐守過。當年鄧小平、張雲逸曾率紅七軍轉戰連州,留下一段佳話。連州是唐朝宰相劉瞻、晚唐詩人孟賓於和抗日名將馮達飛的故鄉。

基督教歷史

基督教起源於古巴勒斯坦,誕生在古羅馬帝國,至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基督教的歷史可以分為古代、中世紀、近代和現代四個時期:

一、古代基督教,從公元元年至公元590年,亦即從基督降生到大格里高利。

二、中世紀基督教,從公元590年至1517年,亦即從大格里高利到宗教改革。

三、近代基督教,從公元1517年至1878年,亦即從宗教改革到現代主義興起。

四、現代基督教,從1878年教皇利奧十三世即位至今。

基督教誕生以後很快就突破了地域和文化藩籬,逐漸擴散到全世界,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的重要宗教之一。

歷史紀事

改革府兵制
隋開皇十年(五九零)五月,隋文帝楊堅頒布詔令,實行兵農合一,繼續推行西魏、北周以來的府兵制。為加強中央集權與軍隊建設,隋文帝楊堅對府兵製作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建立健全府兵組織系統,中央設十二衛府,擴大府兵範圍和實力;改革軍民籍制度,實行兵農合一;士兵總稱衛士,使其具禁衛軍性質。這一系列改革使府兵制日趨完備。改革後的府兵,在統領上還是分為十二個衛分領,但是衛分領的權力只限於監督在京城駐紮的府兵。同時,十二衛還分別設定大將軍,總體上對皇帝直接負責,受皇帝控制。

文化紀事

何稠新創製玻璃法
西漢絲綢之路開通以後,大月氏國的商人把玻璃器皿和燒造玻璃的方法帶到了中原地區。但是隋朝,大月氏商人傳授的燒造玻璃之法已經失傳。於是,重新研製玻璃製造的重任落在擅長機巧製作的何稠身上,何稠先後深入研究了燒制陶器、琉璃等工藝,均未成功,後從綠瓷的特殊燒制工藝中受到啟示,又將玻璃作以改進,發明了吹製法。至此,新的玻璃燒制方法誕生了。後人稱這種方法為"何稠新創製玻璃法"。何稠吹制玻璃法對後世玻璃器的製造產生了極大影響,也奠定了現代玻璃吹製法的基礎。

雜譚逸事

隋封二王
開皇十年(五九零)一月七日,隋文帝封皇孫楊昭為河南王,楊楷為華陽王。楊昭楊廣之子。

李德林遭貶
宰相李德林恃才望論議好勝,遭同列妒忌,以佐命元功而十年爵位不加級,僅為成安縣子。德林常與蘇威政見相左,高熲常助蘇威,稱德林心術剛狠。於是文帝多聽從蘇威之議,宰相之間門戶之見日深。文帝曾賜李德林莊店,開皇十年(五九零)四月,店人告李德林強奪民田,蘇威因事劾德林,司農卿李圓通也奏請追贓,文帝於是討厭李德林。宰相虞慶則奉使關東巡省回朝,奏請廢鄉正專理辭訟,李德林奏稱政令朝成暮廢,於國不利。文帝以為李德林將自己比作王莽,發怒並大罵,貶李德林為湖州刺史。德林奏稱不敢再為內史令,但請能以散官無職務而預朝參。文帝不許,遷李德林為懷州刺史,不久卒官。李德林,字公輔,博陵安平(今屬河北)人。幼時即聰敏好學,北齊天保八年(五五七)以秀才擢第,射策五條,皆考為上,授殿中將軍。齊昭帝時撰《春思賦》,人稱典麗。後入朝參掌機密,而官運亨通。周武帝滅齊,得李德林,從駕至長安,授內史上士,自後詔誥格式,一委德林。周武帝戲稱:“先前久聞李德林名,並見其為齊朝所作詔書移檄,真可謂是天上人,今天能為我作文書,實為大異。”周宣帝時,任李德林為御正下大夫,賜爵成安縣男。及宣帝崩,楊堅執政,李德林表示願以死相奉。時劉昉、鄭譯欲授楊堅冢宰,鄭譯為大司馬,劉昉為小冢宰,楊堅徵求李德林意見,德林建議楊堅任大丞相、假黃鉞、都督內外諸軍事,而以鄭譯、劉昉為相府僚臣。尉遲迥等三方作亂,楊堅請李德林參謀兵略,起草軍書羽檄。禪代之際,文書戕表璽書,皆出李德林手筆。成為隋建國佐命功臣,授內史令。不久,虞慶則勸楊堅盡殺宇文氏,德林以為不可,於是遭楊堅猜忌,自後品位不加。入隋後李德林以宰相之身參與修律令格式,議設鄉正里長。開皇五年(五八五)將楊堅作相時自己所草文書編成《霸朝雜集》五卷,又作《天命論》,為楊堅稱帝唱讚歌,而屢上平陳之策。李德林參佐帝業十餘年,慎重沉穩,文誥之美,獨一無二。位望稍高,更遭爭名之徒譖毀,以致貶死。死年不詳,年六十一。諡號為文。所撰文集編成八十卷,遭亂亡失大半。曾撰北齊史而未成,子李百藥繼成其業。

隋文帝設廷杖
隋文帝性猜忌,既以奸詐得帝位,因而明察臨下,常令左右監視內外官員,有過失即加重罪,每於朝廷殿堂杖殺人,一日所殺數四,揮杖不重者也遭殺害。宰相高熲等諫,方令將杖移去。開皇十年(五九零)四月,楚州行參軍李君才上言:帝寵高熲過甚。文帝大怒,命當場杖殺,殿內無杖,即以馬鞭捶殺。事後殿內復置杖。後又於殿廷杖殺人,兵部侍郎馮基進諫,帝不從,事後追悔,宣慰馮基,而責群臣不諫者。

隋制民年五十免役收庸
開皇十年(五九零)六月五日,隋制民年五十者,可免役收庸,即以庸(收絹)代替力役。

吐谷渾、契丹遭使朝隋
開皇十年(五九零)七月二十七日,吐谷渾遣使朝隋;十一月二十二日,契丹遣使向隋朝貢。

隋鎮壓江南豪族叛亂
江南在六朝數百年間,世家大族勢力膨脹,世族陵駕塞門。隋平陳之後,派官吏限制剝奪世族特權。蘇威作《五教》,使江南民誦讀,激起怨憤。民間訛言隋欲徙大族入關,使豪門惶恐。開皇十年(五九零)十一月,婺州(今浙江金華)大族汪文進、越州(今浙江紹興)大族高智慧、蘇州(今屬江蘇)大族沈玄儈皆舉兵反叛,自稱天子,署置百官,又樂安(今浙江臨海)蔡道人、蔣山(今江蘇江寧)李倰、饒州(今江西鄱陽)吳世華、溫州沈孝徹、泉州王國慶、杭州楊寶英、交州(今越南河內)李春等皆自稱大都督,攻陷州縣。陳故境幾乎全都反叛,大者有眾數萬,小者有數千。隋文帝令楊素為行軍總管進行鎮壓。楊素率史萬歲、來護兒、麥鐵杖等分路討擊,屢經激戰,逐個擊破豪強部伍,使江南大定。

晉王楊廣鎮江都
開皇十年(五九零)十一月,隋文帝為加強對江南的監控,以并州總管晉王楊廣為揚州總管,坐鎮江都(今江蘇揚州)。以秦王楊俊復為并州總管。

隋平定嶺南叛亂
開皇十年(五九零)十一月,番禺(今廣東廣州)夷人王仲宣起事,嶺南酋領多起兵回響,進圍廣州。隋將韋洸中流矢而亡。隋文帝詔以韋洸副手慕容三藏檢校廣州道行事,又詔給事郎裴矩巡撫嶺南。裴矩以兵數千進至南海(即廣州)高涼洗夫人遣其孫馮暄將兵救廣州,馮暄逗留不進,洗夫人將其系獄,另遣孫馮盎出討,會合慕容三藏合擊王仲宣,使廣州獲全。洗夫人親披甲從裴矩巡撫二十餘州,蒼梧(今廣西梧州)首領陳坦等皆來謁見,裴矩承制署為刺史、縣令,使他們還統其部落,使嶺南平定。裴矩還都,文帝擢為民部侍郎。又拜馮盎為高州(今廣東陽江)刺史,追贈馮寶為譙國公,冊洗夫人為譙國夫人。開譙國夫人幕府,置長史以下官屬,官給印章。聽任洗夫人發落六州兵馬,若遇緊急,可便宜行事。又特赦馮暄之罪,拜羅州(今廣東化州)刺史。獨孤皇后也送禮物於洗夫人。洗夫人將隋所賜物,及梁、陳所賜物,各藏一庫,每年大會時陳列於庭,示子孫說:“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忠順之心”。番州(廣東廣州)總管趙訥貪虐,使境內俚、僚多亡叛,洗夫人遣使向文帝告其罪,文帝遣使將趙訥繩之以法。又委託洗夫人招慰亡叛,夫人親持詔書,自稱使者,歷十餘州,宣述皇帝詔意,宣諭諸俚、僚,所至皆降。文帝再次嘉獎洗夫人,賜一縣為湯沐邑。

益都雲門山石窟開鑿
開皇十年(五九零),山東益都雲門山石窟開鑿。約延續於公元七三一年才停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