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記
武陵蠻叛漢
永和元年(136),武陵太守上書,建議增蠻、夷等族租賦,使其同於漢人編戶,朝廷採納。其年冬,武陵蠻以貢賦增加,起兵叛漢。次年春,武陵蠻二萬人圍攻充城(今湖南桑植),八千人圍攻夷道(今湖北宜都西北)。武陵太守李進奉命征討分別擊充城、夷道等地蠻人,斬首數百級,武陵蠻降服。
張衡作《四愁詩》
張衡為宦官所忌,不樂久處機密。於永和元年(136)出為河間相。時河間王劉政驕恣不法,國內又多豪宗強族,打擊奸猾勢豪。當時東漢帝國已開始走下坡路,張衡眼看國家已有衰弊的跡象,憂心忡忡,鬱郁不得志,乃作《四愁詩》以明志。詩假託關山阻隔,不能與所思美人互通情愫,表示自己報國無門,一片忠心不得君上所知的悲傷。詩為七言,引喻生動,音韻鏗鏘,對七言詩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伏無忌、黃景等續撰《漢記》
永和元年(136),詔侍中屯騎校尉伏無忌與議郎黃景校定宮中所藏五經諸子百家藝術書。其先安帝曾命劉珍、劉騊余、李尤等撰《漢記》,事垂成而珍等相繼而卒。至此伏無忌與黃景又奉詔詣東觀續撰,成《諸王表》、《王子侯表》、《功臣侯表》、《恩澤侯表》、《匈奴南單于傳》、《西羌傳》及《地理志》、桓帝元嘉二年(151),又命伏無忌、黃景與太中大夫邊韶、大軍營司馬崔寔、議郎朱穆、曹壽等續補《皇后傳》、《外戚傳》、《儒林傳》。
公元136年,大將軍梁商臨死時,對他的兒子梁冀說:“吾以不德,享受多福,生無以輔益朝廷,死必耗費帑臧,衣衾飯唅玉匣珠貝之屬,何益朽骨?”他要求喪事從簡:斷氣以後,馬上拉到墳地,即時殯葬了事。但是,死之後,皇帝親臨梁府弔唁,頒下旨來:“賜以東園朱壽器,銀縷,黃腸,玉匣,什物二十八種,錢二百萬,布三千匹。”
公元136年,聖天使城堡由哈德良皇帝下令修建,最初是作為他的陵寢。聖天使城堡之名源於公元590年教皇看到了大天使持劍站在城堡上宣布瘟疫的結束,因此在城堡頂上安放了天使銅像,並將其改稱為“聖天使城堡”。
公元136年春,北匈奴呼衍王率兵入侵車師後部,順帝認為車師六國接近北匈奴,是西域比較偏僻的地方,於是命令敦煌太守調集諸國軍兵,以及玉門關候、伊吾司馬,集合了六千三百騎兵救援車師,在勒山阻擊北虜,漢軍作戰失利。
公元136年(東漢永和元年)2月,西寧地區發生地震。
公元136年,紅巾軍將領陳友諒(自稱漢王)兵敗,其子陳理殘部被朱元璋追殺退至江陵,章台寺遭受了第一次破壞。
公元136年,扶餘王到洛陽朝見。同東漢的政治、經濟聯繫非常密切。
聖天使橋建於公元136年,哈德良皇帝建此橋以通向他的陵墓。該橋曾於1450年倒塌,隨後在原橋基礎上得以重建。
公元136年,東漢始置漢寧縣,公元672年首稱資興,1984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境內山丘、江湖、島嶼、溶洞、名剎、溫泉、古蹟,景觀奇物各異,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擁有160平方公里水面、82億立方米蓄水量的東江湖,有“南洞庭”之稱,旅遊精品項目東江漂流被譽為“中國生態第一漂”。
出生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原郾城、今召陵區屬地)人,生於公元136年,卒於公元169年。范滂少年時便被郡里的人所稱讚,於是就被舉為孝廉,踏上了為官之路。《後漢書·范滂傳》書中說,東漢末年,冀州饑荒,盜賊群起,流民塞路,可當地的官吏卻置百姓死活於不顧,繼續巧取豪奪。朝廷便派范滂為清詔使(大該相當於現在的紀委書記),案察冀州。范滂出發之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當時范滂也就二十來歲,但他少年懷志,胸囊四海,英風颯然。“攬轡澄清”這一成語就由而來也。宋朝著名詞人柳永在他的《一寸金》中贊曰:“使漢節,攬轡澄清,高掩武侯勳業,文翁風化。”清代詩人龔自珍也在曾他的《己亥雜詩》中有句:“少年攬轡澄清意,倦矣應憐縮手時。”皆出於此,意指胸懷刷新政治、澄清天下的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