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東晉大司馬桓溫自以為才幹威望蓋世,無人能及,常慨嘆“男子漢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他三次北伐,欲建功業以提高政治威望,然而第三次北伐枋頭大敗,使其聲望大跌。參軍郗超建議他廢帝以重立威權。於是,二人在太后面前誣陷晉帝有暗疾,3個兒子不是親生,將混亂司馬氏血統。太后同意廢立。東晉太和六年(371)十一月,大司馬桓溫廢晉帝司馬奕為東海王,改立丞相、會稽王司立昱為帝,是為簡文帝。桓溫改立新帝後,繼而將矛頭轉向一些與其不合的皇族及朝臣,將殷、庚兩大強族的勢力消除殆盡。鹹安二年(372)六月,簡文帝去世。桓溫原本指望簡文帝司馬昱禪位於他,或居攝朝政,但二者均未如其願。桓溫於是拒絕入朝,直至寧康元年(373)二月才到建康朝見孝武帝,並帶兵入朝。一時建康人心慌亂。由於侍中王坦之、吏部尚書謝安應付自如,桓溫才沒有發難。晉朝得以安寧。三月,桓溫退回姑孰。七月,桓溫在姑孰病死,終年61歲。
東晉太和6年(公元371年),前秦苻堅派王統征伐乞伏鮮卑,乞伏司繁率領3萬騎兵在宛川奮起反抗,被征敗。“部民5萬餘落……乃詣統歸降於苻,“以司繁叔父司雷為勇士護軍,撫其部眾。……司繁遂鎮勇士川,甚有慧威。”
鹹安元年(371),權臣桓溫本想立功中原以提高自己的聲望,沒想到在枋頭一戰遭到慘敗。為了重立威名,他聽從郗超的建議,在鹹安元年廢黜了司馬奕,另立會稽王司馬昱為帝,是為簡文帝。此時的謝安已擔任了侍中,不久又升任為吏部尚書。他洞悉桓溫的野心,也知道簡文帝比被廢黜的司馬奕也強不了多少,只是清談的水平略高一些而已,但他仍然忠心匡扶朝廷,竭力不讓桓溫篡權的圖謀得逞。
太和六年(公元371年),桓溫廢除了皇帝司馬奕,另立簡文帝司馬昱,使本來不太穩定的政局再次出現危機。簡文帝的日子因桓溫虎伺一旁也特別不好過,脆弱的他不堪憂慮與恐懼,終於一病不起。臨終時,他仍懾於桓溫的淫威,竟在遺詔中說:“如果兒子可以輔佐,就請您輔佐;如果他不成器,您可以自取天下。”
乞伏司繁繼位不久,前秦建元七年(公元371年),前秦苻堅派將軍王統率兵討伐。司繁統領三萬騎兵在苑川抗擊,被王統打敗。乞伏司繁投降苻堅。苻堅見司繁叔父吐雷作戰勇敢,於是又以吐雷為“勇士護軍,撫其部眾。”因乞伏司繁屢建戰功,授使持節、都督討西胡諸軍事、鎮西將軍。乞伏司繁死後,由其子乞伏國仁代行其職。
出生人物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是拓跋什翼犍的孫子。生於公元371年,卒於公元409年。終年38歲,在23年。廟號“太祖”。拓跋珪出生時,體重就比平常的嬰兒重一倍,很早就會講話,因而深得祖父拓跋什翼犍的喜愛。他6歲時,祖父因部落內亂身亡,代國也被分為二部,由劉庫仁和衛辰分別統領。他與母親歸屬於劉庫仁部,當時他雖然尚小,但已顯露出卓然不群的風姿。
拓跋珪母子在庫仁部幾年後,劉庫仁被燕將慕容文等殺害,劉庫仁的兒子劉昱自立為王,並密謀殺掉拓跋珪。拓跋珪事前已得密報,便與母親商定,將劉昱灌醉,然後投奔舅舅賀訥(賀蘭部)。
秉筆直書《晉陽秋》
東晉太和年間,頻繁的勞役、疾病和戰爭,使百姓死亡十之四五,引起百姓的怨憤。369年12月,秘書監孫盛寫成《晉春秋》(後避諱改為《晉陽秋》,直書時事,譴責當權者,並直書桓溫北伐失利之事。桓溫見後大怒,對孫盛的兒子說,北伐前燕,確有失利,但還不至於如孫盛所說的那樣嚴重,如果不加修改而讓其流行,當心孫家的命運。孫盛之孫遂請求桓溫諒解,並答應立即改正。諸子哭泣叩頭,請求孫盛為孫家百口命運,改寫《晉陽秋》。孫盛大怒,堅決不允許,諸子只得私下將書修改後交付出去。然而,孫盛當初已另寫副本,流傳他國。晉孝武帝即位後徵求天下異書,從遼東(郡名,治襄平,今遼寧遼陽)人手中獲得副本。該本與東晉流行本不同。於是,兩種版本都保存下來。
北方塢壁莊園廣泛出現
從曹魏末年到西晉,土地兼併現象日益嚴重;大地主莊園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到了十六國大亂的混戰年代裡,中原土族及百姓紛紛南遷,留在北方的世族豪強地主為了抵禦胡族的鐵騎的侵犯,往往聚族合宗而居,築成很多塢壁,割據方里。族中地位最高、能力最強的人被推舉為宗主,統領整個宗族。在莊園中聚居的人多則四五千家,少則上千家。這些人多是受蔭庇的部曲、佃客。塢壁莊園的經濟則是典型的封建性質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莊園幾乎能供應自己所需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塢壁莊園是一種融政治、軍事、經濟力量於一身的強大實體。莊園內有自己的軍事武裝,以保護自己的田莊。武裝起來的佃客就是部曲,他們接受一定的軍事訓練,戰時參戰,戰爭一結束,部曲就和其他的佃客一起從事生產。莊園主往往帶領自己的部曲投奔某一政治力量,以參與政事。由於北方塢壁莊園有如此雄厚的政治和軍事力量,因此能在動盪的政局下站穩腳跟,為各代政權所依靠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