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年
辛未年(羊年);
東晉太和六年,鹹安元年;
前涼昇平十五年;
代國建國三十四年;
前秦建元七年
大事
公元371年11月,桓溫尋找藉口逼褚太后下詔廢黜司馬奕,派散騎侍郎劉亨進宮收繳了國璽,逼司馬奕離宮。時值仲秋,天氣還比較暖,司馬奕穿著單衣步出西堂,乘牛車出神獸門,群臣哭著拜別。桓溫命令部下帶領數百兵士押送他回到原東海王府,降封為海西公。
371年桓溫廢晉帝司馬奕為東海王,改立司馬昱為簡文帝。
本年年表
事件
公元371年東晉大司馬桓溫自以為才幹威望蓋世,無人能及,常慨嘆“男子漢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他三次北伐,欲建功業以提高政治威望,然而第三次北伐枋頭大敗,使其聲望大跌。參軍郗超建議他廢帝以重立威權。於是,二人在太后面前誣陷晉帝有暗疾,3個兒子不是親生,將混亂司馬氏血統。太后同意廢立。東晉太和六年(371)十一月,大司馬桓溫廢晉帝司馬奕為東海王,改立丞相、會稽王司立昱為帝,是為簡文帝。桓溫改立新帝後,繼而將矛頭轉向一些與其不合的皇族及朝臣,將殷、庚兩大強族的勢力消除殆盡。鹹安二年(372)六月,簡文帝去世。桓溫原本指望簡文帝司馬昱禪位於他,或居攝朝政,但二者均未如其願。桓溫於是拒絕入朝,直至寧康元年(373)二月才到建康朝見孝武帝,並帶兵入朝。一時建康人心慌亂。由於侍中王坦之、吏部尚書謝安應付自如,桓溫才沒有發難。晉朝得以安寧。三月,桓溫退回姑孰。七月,桓溫在姑孰病死,終年61歲。
東晉太和6年(公元371年),前秦苻堅派王統征伐乞伏鮮卑,乞伏司繁率領3萬騎兵在宛川奮起反抗,被征敗。“部民5萬餘落……乃詣統歸降於苻,“以司繁叔父司雷為勇士護軍,撫其部眾。……司繁遂鎮勇士川,甚有慧威。”
鹹安元年(371),權臣桓溫本想立功中原以提高自己的聲望,沒想到在枋頭一戰遭到慘敗。為了重立威名,他聽從郗超的建議,在鹹安元年廢黜了司馬奕,另立會稽王司馬昱為帝,是為簡文帝。此時的謝安已擔任了侍中,不久又升任為吏部尚書。他洞悉桓溫的野心,也知道簡文帝比被廢黜的司馬奕也強不了多少,只是清談的水平略高一些而已,但他仍然忠心匡扶朝廷,竭力不讓桓溫篡權的圖謀得逞。
太和六年(公元371年),桓溫廢除了皇帝司馬奕,另立簡文帝司馬昱,使本來不太穩定的政局再次出現危機。簡文帝的日子因桓溫虎伺一旁也特別不好過,脆弱的他不堪憂慮與恐懼,終於一病不起。臨終時,他仍懾於桓溫的淫威,竟在遺詔中說:“如果兒子可以輔佐,就請您輔佐;如果他不成器,您可以自取天下。”
乞伏司繁繼位不久,前秦建元七年(公元371年),前秦苻堅派將軍王統率兵討伐。司繁統領三萬騎兵在苑川抗擊,被王統打敗。乞伏司繁投降苻堅。苻堅見司繁叔父吐雷作戰勇敢,於是又以吐雷為“勇士護軍,撫其部眾。”因乞伏司繁屢建戰功,授使持節、都督討西胡諸軍事、鎮西將軍。乞伏司繁死後,由其子乞伏國仁代行其職。
出生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是拓跋什翼犍的孫子。生於公元371年,卒於公元409年。終年38歲,在23年。廟號“太祖”。
拓跋珪出生時,體重就比平常的嬰兒重一倍,很早就會講話,因而深得祖父拓跋什翼犍的喜愛。他6歲時,祖父因部落內亂身亡,代國也被分為二部,由劉庫仁和衛辰分別統領。他與母親歸屬於劉庫仁部,當時他雖然尚小,但已顯露出卓然不群的風姿。
拓跋珪母子在庫仁部幾年後,劉庫仁被燕將慕容文等殺害,劉庫仁的兒子劉昱自立為王,並密謀殺掉拓跋珪。拓跋珪事前已得密報,便與母親商定,將劉昱灌醉,然後投奔舅舅賀訥(賀蘭部)。
人物 秉筆直書《晉陽秋》
東晉太和年間,頻繁的勞役、疾病和戰爭,使百姓死亡十之四五,引起百姓的怨憤。369年12月,秘書監孫盛寫成《晉春秋》(後避諱改為《晉陽秋》,直書時事,譴責當權者,並直書桓溫北伐失利之事。桓溫見後大怒,對孫盛的兒子說,北伐前燕,確有失利,但還不至於如孫盛所說的那樣嚴重,如果不加修改而讓其流行,當心孫家的命運。孫盛之孫遂請求桓溫諒解,並答應立即改正。諸子哭泣叩頭,請求孫盛為孫家百口命運,改寫《晉陽秋》。孫盛大怒,堅決不允許,諸子只得私下將書修改後交付出去。然而,孫盛當初已另寫副本,流傳他國。晉孝武帝即位後徵求天下異書,從遼東(郡名,治襄平,今遼寧遼陽)人手中獲得副本。該本與東晉流行本不同。於是,兩種版本都保存下來。
北方塢壁莊園廣泛出現
從曹魏末年到西晉,土地兼併現象日益嚴重;大地主莊園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到了十六國大亂的混戰年代裡,中原土族及百姓紛紛南遷,留在北方的世族豪強地主為了抵禦胡族的鐵騎的侵犯,往往聚族合宗而居,築成很多塢壁,割據方里。族中地位最高、能力最強的人被推舉為宗主,統領整個宗族。在莊園中聚居的人多則四五千家,少則上千家。這些人多是受蔭庇的部曲、佃客。塢壁莊園的經濟則是典型的封建性質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莊園幾乎能供應自己所需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塢壁莊園是一種融政治、軍事、經濟力量於一身的強大實體。莊園內有自己的軍事武裝,以保護自己的田莊。武裝起來的佃客就是部曲,他們接受一定的軍事訓練,戰時參戰,戰爭一結束,部曲就和其他的佃客一起從事生產。莊園主往往帶領自己的部曲投奔某一政治力量,以參與政事。由於北方塢壁莊園有如此雄厚的政治和軍事力量,因此能在動盪的政局下站穩腳跟,為各代政權所依靠和利用。
歷史記載
前秦伐仇池
仇池(今甘肅成縣西北洛谷鎮)氐人楊世曾以地降於前秦苻堅,堅授楊世平南將軍、秦州刺史,封仇池公。前秦建元六年(370),仇池公楊世卒,世子楊纂繼立,鏇即與前秦絕交。建元七年(371)三月,苻堅遣西縣侯苻雅及楊安、王統、徐成等將領率步騎七萬討伐仇池。四月,秦軍抵達仇池北面的鷲峽。仇池公楊纂率眾五萬迎戰。東晉梁州刺使楊亮派遣督護郭寶、卜靖率千餘騎援助楊纂。仇池軍與秦軍在鷲峽中遭遇,經過激烈鏖戰,楊纂大敗,死者二萬人,晉將郭寶戰死。楊纂率餘部遠逃,苻雅乘勝進軍仇池,仇池武都太守楊統率部降秦,楊纂恐懼,遂面縛出降。苻雅押送楊纂至長安。秦以楊統為南秦州刺史,加楊安都督南秦州諸軍事,鎮守仇池。
吐谷渾獻馬路金於秦
吐谷渾王辟奚仁愛厚道而無威斷,其三弟專橫跋扈,國人憂慮不安。吐谷渾長史鍾惡地與司馬乞宿雲在文武百官朝拜辟奚時,收殺辟奚之弟,辟奚驚嚇恐怖,自投於床下。鍾惡地與乞宿雲對解釋道:“王弟亂政,昨夜先王託夢於臣,令臣討伐王弟,故今日誅之。”辟奚以此患病,終日恍惚,不久以憂卒。世子視連繼立,因父叔已死,甚悲痛,不飲酒、不娛樂、不狩獵長達七年之久。軍國大事,悉委託將佐。鍾惡地以為不妥,遂進諫,認為人主應當娛樂、狩獵、飲酒等,應該樹立威信,布施恩德。視連哭泣,回答鍾惡地:“我們家族自先世以來,皆以仁、孝、忠、恕代代相承。父王因其弟被誅,憂憤而卒。我今雖即位,亦如行屍走肉,萬念俱灰,軍國大事還得煩勞各位將佐。至於建立威德之事,只有等待將來了!”史家謂辟奚父子天性仁孝,不可以夷狄視之。
桓溫廢晉帝為海西公
東晉大司馬桓自恃才幹威望蓋世,無人能及,常撫枕概嘆:“男子漢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他三次北伐,欲建功業以提高政治威望,然枋頭之敗,聲望大趺。為雪恥恨,恢復名望,他又出兵壽春,挫敗袁瑾。嗣後,他問參軍郗超,敗袁瑾事足以雪枋頭之恥否?超回答說不能,只有仿效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王事才能建功立業,威鎮四海。桓溫遂與郗超謀廢晉帝,他們認為晉帝司馬奕素來謹慎,沒有大過,只有床弟私事可以誣陷。於是就說晉帝三個兒子乃嬖人相龍、計好、朱靈寶與美人田氏、王氏所生,如不廢之,將混亂司馬氏血統,等等。此話傳到民間,無人能證明真偽。太和六年(371)十一月十三日,桓溫拜見褚太后,請求廢掉晉帝。另立丞相會稽王司馬昱為帝,又呈上事先準備好的文告。太后過目數行,便說:“我也懷疑皇帝生三男之事。”遂同意廢立。十五日,桓溫召集文武百官,宣布了褚太后的命令,廢晉帝為東海王,以丞相、錄尚書、會稽王司馬昱繼承皇統。百官進入太極前殿,桓溫讓督護竺瑤、散騎侍郎劉亨收回皇帝的璽綬。桓溫遂率百官具乘輿法駕,前往會稽王府迎司馬昱。當日,司馬昱即皇帝位,改年號鹹安,是為簡文帝。
桓溫誅殷、庾二氏
殷浩卒時,桓溫曾派人送信弔唁,浩子殷涓不給桓溫覆信,也沒有去拜望桓溫,卻與武陵王司馬晞交遊。桓溫素來忌武陵王司馬晞,曾上奏簡文帝要求免去司馬晞太宰職位,讓他以王歸藩。同時,廣州刺史庾蘊也與桓溫有宿怨。桓溫憎恨殷氏、庾氏兩宗族的強大,想除掉他們。鹹安元年(371)十一月十七日,桓溫命名其弟桓秘逼迫新蔡王司馬晃到太極殿西堂去自首,自稱與武陵王司馬晞及子綜、著作郎殷涓、太宰長中庚倩、散騎常侍庚柔等謀反事。桓溫將他們都逮捕入獄。十九日,桓溫殺死東海王三子及其母。二十日,桓溫欲誅武陵王司馬晞,但簡文帝不許,桓溫遂廢武陵王及其三子的封號,將其家屬徒至新安(今浙江淳安西)。同時,免新蔡王司馬晃為庶人。族誅殷涓、庾倩、庾柔等。庾蘊飲毒酒而死。庾希、庾弟庾邈、邈子庾攸之懼誅,流亡到海陵(今江蘇泰州)的陂澤之中。
桓溫還鎮姑孰
桓溫更立會稽王司馬昱為帝以後,鹹安元年(371)十一月二十六日,簡文帝下詔,以桓溫為丞相,保留其大司馬職位,想把桓溫留在建康,桓溫為了保持軍事實力,不肯脫離方鎮,因而再三推辭。二十七日,桓溫依歸還鎮姑孰(今安徽當塗)。
張天錫遙結東晉
前涼王張天錫對前秦的日益強大感到恐懼。太清九年(371)十二月,張天錫在姑臧(今甘肅武威)西設立祭壇,率領百官,與在東南一隅的東晉王朝遙拜結盟。事後派遣從事中郎韓博出使東晉,呈送盟文,並給大司馬桓溫一封信,相約第二年夏天在上邽(今甘肅天水)相會。
隴西鮮卑降前秦
前秦建元七年(371),秦益州刺史王統出兵進攻隴西鮮卑乞伏司繁。司繁率領騎兵三萬在苑川(今甘肅榆中大營川)迎戰。王統派兵偷襲司繁部落,司繁部落五萬多人投降。苑川的鮮卑將士聽說妻子兒女都已投降前秦,便不戰而敗。司繁無處可去,只得投降王統。秦王苻堅以司繁為南單于留居長安,以司繁叔父吐雷為勇士護軍,安撫隴西鮮卑。
史料記載
太宗簡文皇帝鹹安元年(辛未,公元三七一年)
春,正月,袁瑾、朱輔求救於秦,秦王堅以瑾為揚州刺史,輔為交州刺史,遣武衛將軍武都王鑑、前將軍張蚝帥步騎二萬救之。大司馬溫遣淮南太守桓伊、南頓太守桓石虔等擊鑒、蚝於石橋,大破之,秦兵退屯慎城。伊,宣之子也。丁亥,溫拔壽春。擒瑾及輔並其宗族,送建康斬之。
秦王堅徙關東豪傑及雜夷十五萬戶於關中,處烏桓於馮翊、北地,丁零翟斌於新安、澠池。諸因亂流移、欲還舊業者,悉聽之。
二月,秦以魏郡太守韋鍾為青州刺史,中壘將軍梁成為兗州刺史,射聲校尉徐成為并州刺史,武衛將軍王鑑為豫州刺史,左將軍彭越為徐州刺史,太尉司馬皇甫覆為荊州刺史,屯騎校尉天水姜宇為涼州刺史,扶風內史王統為益州刺史,秦州刺史西縣侯雅為使持節、都督秦、晉、涼、雍州諸軍事、秦州牧,吏部尚書楊安為使持節、都督益、梁州諸軍事、梁州刺史。復置雍州,治蒲阪;以長樂公丕為使持節、征東大將軍、雍州刺史。成,平老之子;統,擢之子也。堅以關東初平,守令宜得人,令王猛以便宜簡召英俊,補六州守令,授訖,言台除正。
三月,壬辰,益州刺史建成定公周楚卒。
秦後將軍金城俱難攻蘭陵太守張閔子於桃山,大司馬溫遣兵擊卻之。
秦西縣侯雅、楊安、五統、徐成及羽林左監朱肜、揚武將軍姚萇帥步騎七萬伐仇池公楊纂。
代將長孫斤謀弒代王什翼犍,世子寔格之,傷脅,遂執斤,殺之。
夏,四月,戊午,大赦。
秦兵至鷲峽,楊纂帥眾五萬拒之。梁州刺史弘農楊亮遣督護郭寶、卜靖帥千餘騎助纂,與秦兵戰於峽中;纂兵大敗,死者什三、四。寶等亦沒,纂收散兵遁還。西縣侯雅進攻仇池,楊統帥武都之眾降秦。纂懼,面縛出降,雅送纂於長安。以統為南秦州刺史;加楊安都督南秦州諸軍事,鎮仇池。
王猛之破張天錫於枹罕也,獲其將敦煌陰據及甲士五千人。秦王堅既克楊纂,遣據帥其甲士還涼州,使著作郎梁殊、閻負送之,因命王猛為書諭天錫曰:“昔貴先公稱籓劉、石者,惟審於強弱也。今論涼土之力,則損於往時;語大秦之德,則非二趙之匹;而將軍翻然自絕,無乃非宗廟之福也歟!以秦之威,旁振無外,可以回弱水使東流,返江、河使西注。關東既平,將移兵河右,恐非六郡士民所能抗也。劉表謂漢南可保,將軍謂西河可全,吉凶在身,元龜不遠,宜深算妙慮,自求多福,無使六世之業一旦而墜地也!”天錫大懼,遣使謝罪稱籓。堅拜天錫使持節、都督河右諸軍事、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涼州刺史、西平公。
吐谷渾王辟奚聞楊纂敗,五月,遣使獻馬千匹、金銀五百斤於秦。秦以辟奚為安遠將軍、漒川侯。辟奚,葉延之子也,好學,仁厚而無威斷。三弟專恣,國人患之。長史鍾惡地,西漒羌豪也,謂司馬乞宿雲曰:“三弟縱橫,勢出王右,幾亡國矣。吾二人位為元輔,豈得坐而視之!詰朝月望,文武並會,吾將討焉。王之左右皆吾羌子,轉目一顧,立可擒也。”宿雲請先白王,惡地曰:“王仁而無斷,白之必不從。萬一事泄,吾屬無類矣。事已出口,何可中變!”遂於坐收三弟,殺之。辟奚驚怖,自投床下,惡地、宿雲趨而扶之曰:“臣昨夢先王刺臣云:‘三弟將為逆,不可不討。’故誅之耳。”辟奚由是發病恍惚,命世子視連曰:“吾禍及同生,何以見之於地下!國事大小,任汝治之,吾餘年殘命,寄食而已。”遂以憂卒。
視連立,不飲酒游畋者七年,軍國之事,委之將佐。鍾惡地諫,以為:“人主當自娛樂,建威布德。”視連泣曰:“孤自先世以來,以仁孝忠恕相承。先王念友愛之不終,悲憤而亡。孤雖纂業,屍存而已,聲色游娛,豈所安也!威德之建,當付之將來耳。”
代世子寔病傷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