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亥年(豬年);西漢元始三年。事件
公元3年是癸亥,這是60甲子的最後一年,所以次年是甲子年,是一個新的循環開始。
公元3年,莽長子宇與師吳章及婦兄呂寬議其故,章以為莽不可諫而好鬼神……宇即使寬夜持血灑莽第門,吏發覺之。莽執宇送獄,飲藥死。宇妻焉懷子,系獄,須產子已,殺之。章為當世名儒,弟子千餘人……門人盡更名他師。平陵云敞時為大司徒掾,自劾吳章弟子,收抱章屍歸,棺斂葬之。
漢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自紇升骨城(今遼寧省桓仁縣城附近)遷都國內城(不耐城音轉,今集安市)。自此,集安成為高句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425年。
公元3年(琉璃明王22年),高句麗的都城從紇升骨城(今遼寧恆仁縣的五女山城)遷到國內城。
出生
班彪(公元3—公元54),扶風安陵(今陝西鹹陽市東北》人。他出身於漢代顯貴和儒學之家,受家學影響很大。幼年從兄班嗣一同遊學,結交很廣。二十多歲時,農民起義失敗,群雄割據,隗囂擁眾割據於天水,因避難而從之。因隗囂固執己見,頑固地割據稱雄,班彪只能離去,投奔河西竇融,頗受竇融器重,任為從事。他為竇融劃策,歸順劉秀政權,總西河以拒隗囂。這對東漢統一是有功的。光武帝(劉秀)聞知其才,召見了他,舉茂材,任為縣的長官,又為司徒掾。班彪時有奏言,對時政多所建議,如《復護羌校尉疏》、《上言選置東宮及諸王國官屬》、《奏議答北匈奴》等。逝世
鮑 宣(?—公元3年),字子都,西漢渤海高城(今鹽山)人。好學明經,初任鄉嗇夫(掌管稅收、訴訟),後舉孝廉,歷任議郎、諫大夫、豫州牧等職。後以舉錯煩苛,免職歸家。數月後復任諫議大夫,常上書諫諍,其言少文多實。漢哀帝時,外戚專權,奢侈腐敗,百姓貧困,堅持正義的官員多遭打擊陷害。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 ),鮑宣在給皇帝的《諫寵用外戚貴幸書》中,提出天下是皇天的天下,不是皇帝一個人的天下;官爵是天下的官爵,不是皇帝一個人的官爵。取其非官,官非其人,天下就難以悅服,殷切希望皇帝正視當時以“不智者為能、智者為不能”的現象。歷陳平民百姓有“七亡”(氣候反常,水旱為災;加重賦稅,橫徵暴斂;貪官污吏,勒索不已;地主豪紳,兼併農田;徵調農夫,違誤農時;社會動亂,民無寧日;盜賊劫掠,民不堪命)和“七死”(陷入法網,被酷吏逼死;入獄之後,迫害致死;有理難申,含恨冤死;盜賊逼財,將人拷死;報仇雪恨,互相殺死;荒年欠月,斷糧餓死;發生疾疫,無力治療,坐以待斃),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父子、夫婦不能相保的苦難生活。而皇親國戚和幸臣董賢,高官厚祿,揮霍浪費,造成國庫空虛。建議皇帝採取措施,清退奸佞,選賢任能,緩和當時已經激化了的階級矛盾。他的諫言,雖切中了時弊,但因皇帝昏庸,湊效不大。只因他是名儒,皇帝對其優容寬大,沒有追究“妄言”之責。古蹟
國內城建於公元3年,是高句麗王朝的第二個都城,位於鴨綠江中游右岸地的西部,北靠禹山,前傍鴨綠江。國內城呈長方形,周長為2686米,內外兩面全部以長方形石條疊砌而成。由於年代久遠。城牆已大部分失去原貌,現留殘牆高1-6米不等。國內城原有城們六處,南北各一處,東西各兩處。國內城自公元3建成。至今後的425年當中,這裡一直是高句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都城南遷以後也是一個重要的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