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
公元224年七月,魏文帝曹丕帥師攻吳。親率水軍南下,於九月抵達廣陵(今江蘇揚州東北)。蜀聞訊,帥趙雲兵出陽平,攻向長安。吳則帥安東將軍徐盛用豎立木樁外包葦席,一夜之間即建成從石頭(今江蘇南京)至江乘(今江蘇句容北)長達數百里的疑城假樓,並派出艦隊在長江上巡弋。時,長江迅猛漲水,加之吳軍陣容強大,防守嚴密。曹丕臨江而嘆,只得撤兵北去。
印度的僧人維祗難於黃武3年(公元224年)來到武昌,與他的同伴竺將炎、支謙等人,在這裡共同譯出《法句經》兩卷,這兩卷經一直流傳至今,是東吳對外文化交流的寶貴資料。據縣誌記載,孫權在鄂州建都時,還在縣東一里左右的地方建有一座佛寺“寶寧院”。傳說後來吳廢帝孫亮的潘夫人也曾在同一方向建了一座“惠寶寺”,梁武帝的兒子肖
綸還曾經為這座佛寺立碑。佛教傳入鄂州地區的時間,要比東吳的其它地區早,也與孫權有一定的關係。 。
公元224年,曹丕恢復太學,設立春秋穀梁博士。曹丕以“副君之重”主持文壇,他的文學理論,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曹丕說:“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把文學作為一個“專業”提了出來,認為文學雖然可以為政治服務,但絕非政治的附庸,“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正是曹丕肯定了文章也可以“經國”,可以“不朽”,把文人從皓首窮經的桎梏中解脫了出來,造就了建安文學的盛況。
公元224年,塔里木盆地的綠洲民族仍然向華北地區的霸主——強大的魏國(公元220~265年)稱臣納貢。鄯善(羅布諾爾)、庫車、于闐都向魏王曹丕俯首稱臣。
逝世
公元224年,賈詡,三國時期魏國著名軍事家、謀士逝世。
賈詡(jiǎ xǔ)(147—224年),字文和,性別男,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三國時期魏國著名軍事家、謀士。賈詡少時並不出名,只有當時名士漢陽閻忠異之,說賈詡“有良(張良)、平(陳平)之奇”(《三國志·魏書·賈詡傳》)。賈詡初時察孝廉為郎,因有病辭官,西還至汧,路上遇見氐人,與其同行的數十人皆為氐人所抓。賈詡為脫身,便騙他們說:“我段公外孫也,汝別埋我,我家必厚贖之”(《三國志·魏書·賈詡傳》)。三國時期被稱為毒士,鬼才,善用計謀,被稱為三國最聰明的人之一。先在李傕帳中任謀士,後又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在宛城用他的計策打敗了曹操,張繡兵敗後他勸張繡和自己都歸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戰袁紹、潼關破西涼馬超、韓遂,都用他的奇計。曹丕稱帝後,官封太尉、魏壽亭侯。死時七十七歲。
公元224年,三國時吳國名將朱治逝世。
朱治,東漢晚期至三國初丹陽郡故鄣縣(今安吉)人。始作縣吏,繼為州從事。時值東漢名存實亡,群雄紛起,遂投孫堅麾下。東漢中平五年(188),任司馬。後因攻打長沙、零、桂三郡及征討董卓有功,先後升任行都尉與行督軍校尉之職。堅死,佐孫策。策前往依附袁術。治見術政德不立,勸策返江東,策不採納,治自離去。後,太傅馬日單任治為吳郡(今蘇州)都尉。當時,策母及弟權等全家在曲阿(今江蘇丹陽),有被劉繇加害之險,治特派人往接,予以保護。不久,治自錢唐(今杭州)起兵,趕走吳郡太守許貢,自領太守事。策後,與張昭等鋪佐孫權。建安七年(202),權上表授治為九真太守,行扶義將軍。其間,攻打夷越,佐定東南。東吳黃武元年(222),封毗陵(今常州)侯,領郡如故。治掌郡政31年,勤於理事,自奉儉約,為東吳股肱,故每進見,權常親迎,禮遇甚厚。
出生
公元224年,地圖書學家裴秀出生。
裴秀,字季彥,魏晉期間河東聞喜(今山西省聞喜縣)人,魏文帝黃初四年(公元224年)生於一個世代官宦家庭。公元271年4月3日(晉泰始七年三月初七日)因服食寒食散後誤飲冷酒,中毒身死。裴秀一生的主要活動是在政治方面,但卻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地圖書學家。
歷史紀事
魏初令妄相告者反坐
魏黃初五年(224)正月,初令謀反大逆乃得相告,其餘皆勿聽治。敢妄相告,以其罪罪之。
張溫使蜀
吳黃武三年、蜀建興二年(224)四月,吳王孫權使輔義中郎將張溫聘於蜀,蜀復遣鄧芝聘於吳,自是吳蜀信使往來不絕。
曹丕弟二次攻吳
魏黃初五年、吳黃武三年(224)七月,曹丕欲大舉進軍伐吳,侍中辛毗認為無利,應養民屯田,十年然後用之。曹丕不納。八月,為水軍,丕親御龍舟,循蔡水,潁水,入淮河至壽春(今安徽壽縣);九月,至廣陵(今江蘇揚州東北)。吳安東將軍徐盛設計,以木為乾,外罩以葦,作疑城假樓,自石頭(今江蘇南京)至江乘(今江蘇句容北),連綿數百里,一夕而就;又大浮舟艦於江。時江水盛漲,曹丕臨望,嘆道:“魏雖有武騎千,無所用之,未可圖也。”丕乘龍舟,遇暴風漂蕩,幾至覆沒。駐軍數日,乃還師。
魏詔禁淫祀巫祝
魏黃初五年(224)十二月,文帝曹丕下詔,除郊社宗廟,三辰五行,名山大川外,其餘不在祀典。敢設非祀之祭,巫祝之言,皆以執左首論。
蜀以杜微為諫議大夫
蜀建興二年(224),諸葛亮領益州牧,以杜微為主簿,微固辭。亮引見微,以微耳聾,於座上筆談勸微,微以老病求歸。亮書但請微以德輔時,不責微軍事。於是拜微為議大夫,以從其志。杜微,字國輔,梓潼涪(今四川綿陽東)人,少受學於廣漢(今四川廣漢北)任安。劉璋辟微為從事,以病去官。劉備定蜀後,微稱耳聾閉門不出。
文化紀事
魏復立太學課試弟子
自漢初平(190)以降,學校廢附。魏黃初五年(224)四月,復立太學於洛陽,置《春秋》、《穀梁》博士,制五經課試之法:滿二歲試通一經者稱弟子,不通者罷遣;弟子滿二歲試通二經者補文學掌故,滿三歲試通三經者擢其高弟為太子舍人;舍人滿二歲試通四經者擢其高弟為郎中;郎中滿二歲能通五經者,擢高弟隨才敘用。弟子以上,不通者均可隨後輩複試。
僧維祇難和竺將炎武昌譯經
吳黃武三年(224),天竺僧維祗難和竺將炎(一作竺律炎))攜《曇缽偈經》(又稱《法句經》)胡文本至武昌(今湖北鄂城),譯為漢文。譯後,由支謙修訂補增,並作序。支謙認為竺將炎雖善天竺語,但未備曉漢語,其所傳言或得胡語,或義出道,近於質直,故“其詞不雅”。而維祗難則引用佛、老子、孔子的話來為自己辯解,稱“今傳胡義,實宜經達”。這是我國翻譯史上文、質兩派的首次爭論,“信、達、雅”的問題已被提出。
雜譚逸事
暨艷、徐彪被殺
吳張溫薦引暨艷為選部尚書。暨艷,字子休,與溫同郡(吳郡、今江蘇蘇州)。艷性狷歷,好為清議,見當時郎署混濁淆雜,所用多非其人,谼臧否區別,賢愚異貫、善惡異流。於是彈射百僚,核奏三署,大多貶高就下,降損數等,其保持原等者不到十分之一;有在位貪鄙、志節污卑者,皆作為軍吏,置營府以處之。多揚人暗昧之失以顯其譎。同郡陸遜、陸瑁及侍御史朱據皆勸止之,艷皆不聽。於是積怨,爭言艷及選曹郎徐彪專用私情,愛憎不由公理。吳黃武三年(224)九月,艷、彪皆獲罪被孫權賜死。張溫素與艷彪意見相同,亦坐罪。徐彪,字仲虞,廣陵(今江蘇揚州東北)人。
田豫擊鮮卑軻比反
魏黃初(220——226)初,鮮卑強盛,軻比能、彌加、素利等割地統御,各有分界;乃共約誓:皆不得賣馬與中國(魏)。初,軻比能誘殺鮮卑大人步度根中兄扶羅韓,呑並扶羅韓部,與步度根結怨,步度根部眾稍弱,以其眾萬餘落保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雁門郡(今山西代縣西),並遣使獻馬,與軻比能互相攻擊。鮮卑東部大人素利亦違盟,賣馬千匹與魏,被軻比能攻擊。素利求救於魏護烏桓校尉田豫。魏黃初五年(224)十一月,田豫率輕騎乘虛擊軻比能軍之後。軻比能使別小帥瑣奴拒豫,豫破之。軻比能由是不滿,屢擾幽、並二州。
冀州飢
魏黃初五年(224),冀州饑荒。十一月十一日(庚寅),魏文帝曹丕遣使者開倉廩振之。
朱治卒
朱治(156——224),字君理,丹揚故鄣(今浙江安吉西北)人。東漢末隨孫堅,漢中平五年(188)拜司馬,因從征董卓有功,行督軍校尉。參與鎮壓黃巾軍。孫堅死後,朱治勸孫策還江東,並領兵擊敗原吳郡(今江蘇蘇州)太守許貢,占據吳郡,遂領太守事。孫權年十五,治舉為孝廉。策卒,治與張昭等共尊奉權,漢建安七年(202),權表治為吳郡太守。吳黃武元年(222)封毗陵侯,領郡如故,次年,拜安國將軍,金印紫綬,徙封故鄣。時丹楊(今江蘇南京,轄今皖南、浙江天目山和江蘇大茅山以西及浙江西北部)內地多事,朱治以年向老,思戀鄉土為名,自請屯於故鄣,鎮撫山越。歲余,還吳郡卒。
杜畿溺死
魏黃初五年(224),魏尚書僕射杜畿受詔作御樓船,試船遇風沉沒,溺死,年六十二歲。杜畿(163——224),字伯侯,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年二十,為郡功曹,守鄭縣(今陝西華縣北)令。建安(196——220)中,荀彧薦於曹操,操以畿為司空司直,遷護羌校尉,使持節,領西平(今青海西寧)太守。操平定冀州後,拜畿為河東(今山西夏縣東北)太守。畿為政寬惠,與民無為,經濟恢復很快,史稱“百姓勤農,家家豐實”。又設學校親自執經講學。操與韓遂、馬坡戰,軍糧仰何東郡提供,戰後尚餘二十餘萬斛。 征漢中張魯,畿使五千人運糧。故曹操謂河東為“股肱都,充實之所,足以制天下。”魏國建,以畿為尚書。曹丕即帝位,畿進封豐樂亭侯,守司隸校尉。曹丕征吳,以杜畿為尚書僕射。畿卒後,丕為之流淚,追贈太僕,謚曰戴侯。
蜀廢廖立為民
廖立,字公淵,武陵臨沆(今湖南常德西)人,生卒年不詳。劉備荊州牧,闢為從事,,擢長沙(今湖南長沙)太守,漢建安二十年(215),吳呂蒙襲長沙,立脫身入蜀,為巴蜀(今四川重慶)太守。劉備為漢中王,征立為侍中。後主劉禪即位,徙立長水校尉。諸葛亮曾贊立為“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立本意也逢謂才名宜為諸葛亮之副,而官位在李嚴等下,心懷不滿。對丞相掾李邵、蔣琬等議論劉備、關羽之失,品評朝臣。亮得知,以“坐自貴大,臧否群士,公言國家不任賢達而任俗吏,又言萬人率者皆小子也;誹謗先帝,疵毀眾臣”之罪,於蜀建 興(223——237)初廢廖立為民,徙汶山郡(今四川汶川西南)。廖立與妻子以種地為生,後聞諸葛亮卒,垂淚漢道:“我終為左衽矣!”卒於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