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年列表
黃帝元載甲子六十一載 甲子金天帝二十一載 甲子 八十一載 甲子
高陽帝五十八載 甲子 高辛帝四十載甲子堯帝二十一載 甲子 八十一載 甲子
舜帝四十一載 甲子 夏仲康三歲甲子
弒帝鄴二十二載甲子槐帝四歲 甲子
不降帝四歲 甲子 扃帝五歲 甲子
孔甲帝二十三歲 甲子 癸帝二十一歲甲子
商太甲十七祀 甲子 太康十五祀 甲子
中宗太戊二十一祀甲子仲丁六祀 甲子
祖辛十祀 甲子 祖丁二十九祀甲子
盤庚二十五祀甲子 高宗武丁八祀甲子
祖甲二祀 甲子 武乙二祀 甲子
紂辛十八祀甲子周康王二年 甲子
昭王三十六年甲子 穆王四十五年甲子
孝王十三年 甲子 厲王四十二年甲子
幽王五年 甲子 桓王三年 甲子
惠王二十年 甲子 定王十年 甲子
景王八年 甲子 敬王四十三年甲子
威列王九年 甲子 顯王十二年 甲子
赧王十八年 甲子 秦王政十年 甲子
漢文帝三年 甲子 漢元狩六年 甲子
漢五鳳元年 甲子 漢元始四年 甲子
漢永平七年 甲子 漢延光三年 甲子
漢中平元年 甲子 漢延熙七年 甲子
晉永興元年 甲子 晉興甯二年 甲子
宋景平二年 甲子 齊永明二年 甲子
梁大同十年 甲子 隋仁壽四年 甲子
唐麟德元年 甲子 唐開元十二年甲子
唐興元元年 甲子 唐會昌四年 甲子
唐天佑元年 甲子 宋乾德二年 甲子
宋天聖二年 甲子 宋元豐七年 甲子
宋紹興十四年 甲子 宋嘉泰四年甲子
宋景定五年 甲子 元泰定元年 甲子
明洪武十六年 甲子 明正統九年 甲子
明宏治十七年 甲子 明嘉靖四十三年甲子
明天啟四年 甲子 清康熙二十三年甲子
清乾隆九年 甲子 清嘉慶九年 甲子
清同治三年 甲子 民國十三年 甲子
共和國西元一九八四年 甲子
黃帝開元至今2012年,總計79個甲子,合78*60+29=4709年
基本介紹
甲子年
中國傳統紀年農曆的乾支紀年中一個循環的第1年稱“甲子年”。以下各個公元年份,年份數除以60餘4,自當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歲次內均為“甲子年”.例如1924年,1984年,2044年等等.農曆是數序紀時制,其“一年”範圍是自當年正月初一起至除夕止的歲次內,這是農曆年的曆法規則,並無爭議。而農曆只是借用乾支來紀年,不能改變乾支紀年從立春起算這一原則。因乾支歷和農曆是兩種不同的曆法。二者在年份起點、月份劃分規則、每年天數等皆不同。
甲子月
天干戊年和癸年(尾數為3或8),大雪到小寒的期間,就是甲子月:……
1973年12月大雪到次年1月小寒
1978年12月大雪到次年1月小寒
1983年12月大雪到次年1月小寒
1988年12月大雪到次年1月小寒
1993年12月大雪到次年1月小寒
1998年12月大雪到次年1月小寒
2003年12月大雪到次年1月小寒
……
十天干與十二地支按順序兩兩相配,從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個組合,稱六十甲子。
第一個甲子年
中國歷史上使用甲子(乾支)用於紀年,始於漢代。秦漢之前和漢初,人們使用歲星紀年,所謂歲在焉逢攝提格、端蒙單閼、游兆執徐之類的,其焉逢、端蒙、游兆等為歲陽,攝提格、單閼、執徐等為歲陰,在漢武帝改歷,實行太初曆時,仍使用的太歲紀年,因此有“太初元年,歲名焉逢攝提格”,從漢武帝後,已開始有使用甲子來紀歲,但這一時期存在歲星與甲子轉換的混亂,有的加一超辰,有的加多超辰,有的沒加,比如直接用歲陽、歲陰將太初元年轉換為甲子紀年,則為甲寅。但此時期存在將太初元年的甲子紀年標為丙子的,也有標為丁丑的等。直到漢章帝元和二年二月,皇帝頒布新曆,用《四分曆》,固定下來太初元年,歲在丁丑,漢興元年,歲在乙未。由此正式使用甲子(乾支)紀年方式,廢止歲星紀年。而官方正式確定下來的採用甲子(乾支)紀年的這一年的乾支為乙酉歲,所以其遇到的第一個甲子年則在漢安帝延光三年甲子歲(公曆124年)。由此可知:中國歷史上官方正式確認的,第一個甲子年是漢安帝延光三年甲子歲(公曆124年)。
滿清末年,一些革命黨人,提出黃帝紀年概念,於是推導出幾個黃帝紀年的起點,其中一個是公元前2697年,這一年剛好是甲子年。因此也就有了甲子第一年與黃帝紀年有著密切關係的問題。因此有的人在2009年8月1日提出的建議:《建議建立以中國歷史文化為主體的中華紀年體系》。在《建議建立以中國歷史文化為主體的中華紀年體系》這個建議中,共列出了關於黃帝紀年的九種方案,在其中的兩種方案中,黃帝元年恰好是農曆甲子年:公元前2697年的方案,公元前2997年的方案。因此,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甲子年就是公元前2697年或者公元前2997年。
公元前2697年,這一年是甲子年,這是確定的。可以認為:公元前2697年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甲子年。那么:
公元前2697年——前2638年這60年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甲子輪迴。
公元前2637年——前2578年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甲子輪迴。
公元前2577年——公元前58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三個甲子輪迴————第44個甲子輪迴。
公元前57年——公元3年是中國歷史上第45個甲子輪迴。
公元4年——公元63年是中國歷史上第46個甲子輪迴。
公元64年——公元123年是中國歷史上第47個甲子輪迴。
公元124年——公元1923年是中國歷史上第48個甲子輪迴————第77個甲子輪迴。
公元1924年——公元1983年是中國歷史上第78個甲子輪迴。
公元1984年——公元2043年是中國第79個甲子輪迴。
公元2044年——公元2103年是中國第80個甲子輪迴。
目前,我們現在(公元2011年)正處在中國第79個甲子輪迴(公元1984年——公元2043年)之中。
其實這個方案,與甲子紀年比較吻合,但也要看到爭議也比較大,特別是黃帝的真實年代正在考古,一旦考古出來與這年代差別較大,不利於使用。
相關排列
天干和地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它們的排列有順序的
乾支的一個循環(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這個循環就叫"一甲子"也就是60年.
甲子、乙丑,配海中金;
丙寅、丁卯,配爐中火;
戊辰、己巳,配大林木;
庚午、辛未,配路旁土;
壬申、癸酉,配劍鋒金;
甲戌、乙亥,配山頭火;
丙子、丁丑,配洞下水;
戊寅、己卯,配城牆土;
庚辰、辛巳,配白臘金;
壬午、癸未,配楊柳木;
甲申、乙酉,配泉中水;
丙戌、丁亥,配屋上土;
戊子、己丑,配霹雷火;
庚寅、辛卯,配松柏木;
壬辰、癸巳,配常流水;
甲午、乙未,配沙中金;丙申、丁酉,配山下火;
戊戌、己亥,配平地木;
庚子、辛丑,配壁上土;
壬寅、癸卯,配金箔金;
甲辰、乙巳,配佛燈火;
丙午、丁未,配天河水;
戊申、己酉,配大驛土;
庚戌、辛亥,配釵釧金;
壬子、癸丑,配桑松木;
甲寅、乙卯,配大溪水;
丙辰、丁巳,配沙中土;
戊午、己未,配天上火;
庚申、辛酉,配石榴木;
壬戌、癸亥,配大海水。
天干地支含義
天干含義
在《史記》、《漢書》中均有部分記載,大體含義是:甲是拆的意思,指萬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是軋的意思,指萬物出生,抽軋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萬物炳然著見。
丁是強的意思,指萬物丁壯。
戊是茂的意思,指萬物茂盛。
己是紀的意思,指萬物有形可紀識。
庚是更的意思,指萬物收斂有實。
辛是新的意思,指萬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陽氣任養萬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指萬物可揆度。
地支的含義
子是茲的意思,指萬物茲萌於既動之陽氣下。醜是紐,陽氣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萬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萬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經震動而長。
巳是起,指陽氣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萬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味,萬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萬物的身體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萬物之老也。
戌是滅的意思,萬物盡滅。
亥是核的意思,萬物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