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識規矩頌》頌文
唐 三藏法師 玄奘 作
前五識頌
性境現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別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貪瞋痴。
五識同依淨色根,九緣七八好相鄰,合三離二觀塵世,愚者難分識與根。
變相觀空唯後得,果中猶自不詮真,圓明初發成無漏,三類分身息苦輪。
第六識頌
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輪時易可知,相應心所五十一,善惡臨時別配之。
性界受三恆轉易,根隨信等總相連,動身發語獨為最,引滿能招業力牽。
發起初心歡喜地,俱生猶自現纏眠,遠行地後純無漏,觀察圓明照大千。
第七識頌
帶質有覆通情本,隨緣執我量為非,八大遍行別境慧,貪痴我見慢相隨。
恆審思量我相隨,有情日夜鎮昏迷,四惑八大相應起,六轉呼為染淨依。
極喜初心平等性,無功用行我恆摧,如來現起他受用,十地菩薩所被機。
第八識頌
性唯無覆五遍行,界地隨他業力生,二乘不了因迷執,由此能興論主諍。
浩浩三藏不可窮,淵深七浪境為風,受薰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作主公。
不動地前才舍藏,金剛道後異熟空,大圓無垢同時發,普照十方塵剎中。
相關詞條
-
新譯八識規矩頌
1980-82年在南京大學哲學系任助教。 1983-85年南京倪梁康大學哲學系碩士畢業。 1998年任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內容介紹 作者介紹 -
八識
八識,即阿賴耶識,意思是含藏,也就是收藏包含前七識所造作出來的善惡諸業業因。由於業因全部儲藏在第八識,跟著人轉世輪迴後,再一一隨著其他因緣的成熟,一幕幕...
體相與本源 詳解 其它解釋 佛學觀念 後話 -
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梵文:आलयविज्ञान,音譯ālaya-vijñāna),又譯為阿梨耶識。阿賴耶在梵文中的原意為:藏,能藏、集藏,阿賴耶識即是指能夠集藏分...
由來和涵義 佛法的根本識 佛門古今焦點 闡述阿賴耶識 玄奘大師闡述 -
第七識
第七識,為恆執第八阿賴耶識為‘我’之染污識。為與第六意識(梵mano-vijn~a^na,意之識,乃依末那之識)區別,而特用梵語音譯稱為‘末那識’。此識...
末那識 思量能變——第七識 一、若名為意識 二、所依門——依彼轉 三、所緣門——緣彼 -
藏識
藏識,就是含藏一切善惡種子的識,即阿賴耶識。唐玄奘法師作有《八識規矩頌》,其中阿賴耶識頌二如下:“浩浩三藏不可窮淵深七浪境為風受熏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作主...
主要介紹 解深密經 -
正覺電子報(第四十三期)
,無足可怪者!欲待凡夫學人不謗賢聖者,唯有人壽增長至八萬歲時,所見、所聞...於佛法者。此是 佛之聖教,云何不信?又觀第八識如來藏妙義,離見聞覺知而不受...之密意者亦不信受,故有二○○三年初退轉之人不信阿賴耶識心體為最後心,妄言...
鈍鳥與靈龜(連載十八) 隨 緣 明心與眼見佛性(連載四) 學佛的覺醒(連載八) -
法相宗
》、《唯識三十頌》、《大乘莊嚴經論》、《分別瑜伽論》等十論為支的所謂“一本...。第三時中道教。為破除執著有空,於解深密等會,說一切法唯有識等,即心外法無,破初有執;內識非無,遣執皆空;離有無邊,正處中道;是為第三時識外境空...
史略 經典 判教 理論 影響 -
如來藏
概述 如來藏是有情的第八識,而且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識。人間有情八識具足,除殘疾人士。八識可分成三類,謂:眼識丶耳識丶鼻識丶舌識丶身識丶意(即...相隨,流轉生死。 八識論有經為證: 「所謂八識,何等為八?一者阿梨耶識...
概述 與因緣的關係 與涅槃的關係 與中觀的關係 別名的涵義 -
《唐祝文周四傑傳》
。所可惜的《三笑因緣》《八美圖》《換空箱》等書都是彈詞體例,其中對白完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