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八國首腦高峰會議(Group of Eight),指的是八大工業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加拿大、日本,加上俄羅斯。在8個國家裡,除俄羅斯之外的7個國家是核心成員國,也就是以前的七國集團(G7)。
20世紀70年代,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形勢一度惡化,接連發生的“美元危機”、“石油危機”、“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和1973—1975年的嚴重經濟危機把西方國家弄得焦頭爛額。為共同解決世界經濟和貨幣危機,協調經濟政策,重振西方經濟,1975年7月初,法國首先倡議召開由法國、美國、日本、英國、西德和義大利六國參加的最高級首腦會議,後來,加拿大(1976年)、俄羅斯(1998年)分別加入。八國集團成員國的國家元首每年召開一次會議,即八國集團首腦會議(簡稱“G8”)。
歷史
20世紀70年代初,西方國家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嚴重的全球性經濟危機,經濟形勢嚴重惡化。為共同研究世界經濟形勢,協調各國政策,重振西方經濟,在法國倡議下,1975年11月,法、美、德、日、英、意六國領導人在法國巴黎郊外的朗布依埃舉行了首次最高級經濟會議。
1976年6月,六國領導人在波多黎各首府聖胡安舉行第二次會議,加拿大應邀與會,形成七國集團,也被稱為“西方七國首腦會議”。此後,西方七國首腦會議作為一種制度固定下來,每年輪流在各成員國召開一次。1977年起,歐洲共同體(後改名為歐洲聯盟)委員會主席亦應邀參加會議。西方七國首腦會議最初主要討論經濟問題。
隨著國際形勢的發展,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首腦會議除討論經濟問題外,把世界重大的政治問題也列入了議程,諸如如何面對“蘇聯戰略的挑戰”問題、核裁軍問題、東西方關係和人權問題等。
1991年原蘇聯總統戈巴契夫,1992年和1993年俄羅斯總統葉爾欽先後應邀與七國首腦在會後舉行會晤。1994年第20次會議期間,俄羅斯作為正式成員參加政治問題的討論,形成“7+1”機制。
1991年7月,西方七國首腦會議在倫敦舉行。時任英國首相的梅傑作為東道主邀請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在峰會後同七國首腦舉行會談,即“7+1”會談。1992年7月,西方七國首腦會議在德國慕尼黑結束後,七國領導人與俄羅斯總統葉爾欽舉行了會談。從此,每年的正式會議後,俄羅斯領導人都要參加“7+1”會談,且參與程度逐步提升,1994年俄羅斯獲準參加政治問題的討論。1997年在美國丹佛舉行的七國首腦會議時,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作為東道主邀請葉爾欽以正式與會者的身份“自始至終”參加會議,並首次與七國集團首腦以“八國首腦會議”的名義共同發表“最後公報”。從此,“西方七國首腦會議”演化為“八國首腦會議”,“7+1”的模式結束,八國首腦會議體制形成。但在經濟問題上,八國首腦會議依然保持七國體制。
1998年5月,八國集團首腦會議在英國伯明罕舉行。這次會議完成了七國集團向八國集團的轉變。俄羅斯成為八國集團的完全成員國,參與八國集團的所有討論。但是,七國集團仍然客觀地存在著。
2002年6月,在加拿大舉行的八國集團首腦會議上,俄羅斯被接納為八國集團的正式成員。八國領導人在此次會議上就繼續打擊恐怖主義、中東局勢、世界經濟形勢、援助非洲等問題達成共識。
八國集團首腦會議除討論有關國際政治、經濟問題外,氣候、環境保護等也成為會議的議題。2009年,八國首腦會議的東道國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介紹說,本次會議主題是全球經濟的復甦、氣候變化、非洲發展及與和平相關的國際政治問題。
各成員國工業概況
美國
美國工業高度發達,生產規模巨大,部門結構完整,生產技術先進。傳統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化工、石油、飛機、機械、造船、電力、採礦、冶金、印刷、紡織、製藥、食品、軍火等。新興工業部門有電子電器、光電、雷射、精密機械、宇航、核能、新能源、機器人、新型材料、生物製藥、軟體、尖端武器等。其中電子電器、光電、宇航、核能、生物製藥及尖端武器等工業居世界領先水平。德國
德國是歐洲第一大工業國,工業產品以品質精良,技術領先,做工細膩而享譽世界,但成本較高。德國的主要工業部門有電子電器工業、航空航天工業、汽車製造、精密機械製造、化工、採煤、鋼鐵、紡織、裝備製造、軍工生產等。德國是世界第四大汽車生產國,國內一些大中城市是著名汽車製造商總部所在地。例如:慕尼黑——寶馬總部;斯圖加特——賓士、保時捷總部;沃爾夫斯堡——大眾總部。日本
日本為亞洲著名的工業大國,工業十分發達。日本的工業具有以下四個特點:·工業種類齊全;
·生產技術先進;
·生產規模較大;
·產值較高。
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電子電器、機械、化工、紡織、高速鐵路、核電等。日本還是機車、船舶、車床、合成纖維、錄像機和照相機的第一大生產國,其中機車、船舶、錄像機和照相機的產量均占世界的三分之二以上。此外,日本的汽車、鋼鐵、機械、電子電器產量也非常大。日本還是高速鐵路技術較為成熟的少數國家之一。
法國
法國是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2004年時法國每人每小時創造的產值超過美、英、德、日四國,成為當時主要工業國中生產力最強的國家。法國的核電設備能力和石油工業技術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航空航天工業雄踞歐盟首位,為世界最主要的航天國之一;鋼鐵和紡織工業居世界第六位。主要工業部門有汽車、飛機製造;電子、電器工業;化學工業;紡織工業等。法國的航天和軍事工業很發達,是世界上少數能發射衛星的國家。英國
英國的工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歐洲最大的軍火、石油產品、電腦、電視和手機製造國。主要工業部門有:採礦、冶金、化工、電子電器、汽車、航空、食品、飲料、菸草、輕紡、造紙、印刷和建築等。生物製藥、航空和國防是英國工業研發的重點,也是最具創新力和競爭力的產業。進入21世紀後英製造業中紡織業最不景氣,但電子、光學設備、人造纖維和化工,特別是製藥行業仍保持雄厚實力。義大利
義大利工業十分發達,且生產技術較為先進,工業規模龐大,為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與大多數國家不同,中小企業對義大利經濟運行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意中小企業創造的產值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二,因而享有“中小企業王國”的美譽。義大利的年原油加工能力達1億噸,有“歐洲煉油廠”之稱。鋼鐵產量居歐洲第二位。塑膠、托拉機、汽車、電力等工業的生產技術及規模均居世界前列。此外,義大利的製革、製鞋、紡織、首飾、釀酒、機械、大理石開採、電子工業、造船、化工、軍火等工業也相當發達。加拿大
加拿大為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工業十分發達。主要工業部門有採礦、木材加工、造紙、鋼鐵、水電、造船、飛機製造、汽車、電子、石化、冶金、紡織、食品、製藥、新能源、宇航、軍火等。加拿大是礦產、紙張、木材最主要的生產國之一。其家具、尖端藥物、軍火更是享譽世界。俄羅斯
俄羅斯是當今開發中國家里工業最發達的國家,也是G8里唯一的開發中國家,其重工業享譽世界。俄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石油、冶金、化工、機械、造船、紡織、木材加工、汽車、食品、核能、宇航等。其中核工業和宇航工業居世界第二位。進入21世紀後,俄羅斯的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在開發中國家名列前茅。同中國關係
2003年,八國集團主席國法國總統席哈克邀請胡錦濤主席出席八國集團峰會期間舉行的南北領導人非正式對話會議。
此後,中國與八國集團的關係在財金、能源、衛生和教育等領域也取得了一些進展,雙方合作進一步加強。
2004年10月1日,中國財政部部長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同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在美國華盛頓舉行首次非正式對話。此後,雙方財長和央行行長及其副手多次對話,建立了經常性對話機制。
2005年,胡錦濤主席應英國首相布萊爾邀請出席了在英國鷹谷舉行的八國集團同中國、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五國領導人對話會(“8+5對話會”),討論了世界經濟形勢、氣候變化、國際貿易以及國際發展合作等問題。
2006年,胡錦濤主席應俄羅斯總統普京邀請出席了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的八國集團同開發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討論了全球能源安全、傳染病防控、教育、非洲發展等問題。此外,中國還應邀全面參與了該集團能源、衛生、金融、財政部長級會議。
2007年,胡錦濤主席應德國總理默克爾邀請出席了在德國海利根達姆舉行的八國集團同中國、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五國領導人對話會(“8+5對話會”),討論了跨國投資、創新與智慧財產權保護、能效、氣候變化、非洲發展等問題。此外,中國還應邀全面參與了該集團金融、財政、發展、環境、能效等部長級會議。
作用
八國集團首先具有強大的協調和促進功能,尤其是在經濟領域。另外,八國集團成員國之間的默契是許多國際機構正常運作的必要條件。八國集團在不同功能領域的影響力大小,取決於各成員國的利益整合程度的高低。八國集團的成員在經濟領域的利益整合程度最高,而在政治安全領域的利益整合程度最低。
1)縱觀八國集團近30年的發展歷程.其對內部成員的約束力和對外部世界的影響力均在增強。
2)從橫向的功能領域比較.八國集團影響力最大的是在經濟領域.其次是社會領域.而在政治安全領域內的影響為最弱。
意義和內容
峰會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每年該八大世界經濟先進國的領袖,與歐洲聯盟官員,在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年會前舉行會談。自1998年後,峰會成為該八國國家元首的年度高峰會議,由八國輪流擔任主辦國,主辦國的領袖成為該年會議的非正式主席。與會國會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交流意見。
歷屆峰會一覽表
G6峰會:1975年;
G7峰會:1976年至1997年;
G8峰會:1998年至今
屆次 | 舉行日期 | 主辦國 | 主辦國首腦 | 主辦城市 |
第1屆 | 1975年11月15日至17日 | 法國 | 瓦萊里·吉斯卡爾·德斯坦 | 朗布依埃 |
第2屆 | 1976年11月27日至28日 | 美國 | 傑拉爾德·福特 | 波多黎各聖胡安 |
第3屆 | 1977年5月7日至8日 | 英國 | 詹姆斯·卡拉漢 | 倫敦 |
第4屆 | 1978年7月16日至17日 | 西德 | 赫爾穆特·施密特 | 波恩 |
第5屆 | 1979年6月28日至29日 | 日本 | 大平正芳 | 東京 |
第6屆 | 1980年6月22日至23日 | 義大利 | 弗朗切斯科·科西加 | 威尼斯 |
第7屆 | 1981年7月20日至21日 | 加拿大 | 皮埃爾·特魯多 | 魁北克省蒙特貝洛 |
第8屆 | 1982年6月4日至6日 | 法國 | 弗朗索瓦·密特朗 | 凡爾賽 |
第9屆 | 1983年5月28日至30日 | 美國 | 羅納德·里根 | 維吉尼亞州威廉斯堡 |
第10屆 | 1984年6月7日至9日 | 英國 | 瑪格麗特·柴契爾 | 倫敦 |
第11屆 | 1985年5月2日至4日 | 西德 | 赫爾穆特·科爾 | 波恩 |
第12屆 | 1986年5月4日至6日 | 日本 | 中曾根康弘 | 東京 |
第13屆 | 1987年6月8日至10日 | 義大利 | 阿明托雷·范范尼 | 威尼斯 |
第14屆 | 1988年6月19日至21日 | 加拿大 | 布賴恩·馬爾羅尼 | 多倫多 |
第15屆 | 1989年7月14日至16日 | 法國 | 弗朗索瓦·密特朗 | 巴黎 |
第16屆 | 1990年7月9日至11日 | 美國 | 喬治·H·W·布希 | 德克薩斯州休斯敦 |
第17屆 | 1991年7月15日至17日 | 英國 | 約翰·梅傑 | 倫敦 |
第18屆 | 1992年7月6日至8日 | 德國 | 赫爾穆特·科爾 | 慕尼黑 |
第19屆 | 1993年7月7日至9日 | 日本 | 宮澤喜一 | 東京 |
第20屆 | 1994年7月8日至10日 | 義大利 | 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 | 那不勒斯 |
第21屆 | 1995年6月15日至17日 | 加拿大 | 讓·克雷蒂安 | 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 |
第22屆 | 1996年6月27日至29日 | 法國 | 雅克·席哈克 | 里昂 |
第23屆 | 1997年6月20日至22日 | 美國 | 比爾·柯林頓 | 科羅拉多州丹佛 |
第24屆 | 1998年5月15日至17日 | 英國 | 托尼·布萊爾 | 伯明罕 |
第25屆 | 1999年6月18日至20日 | 德國 | 格哈德·施洛德 | 科隆 |
第26屆 | 2000年7月21日至23日 | 日本 | 森喜朗 | 沖繩名護市 |
第27屆 | 2001年7月20日至22日 | 義大利 | 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 | 熱那亞 |
第28屆 | 2002年6月26日至27日 | 加拿大 | 讓·克雷蒂安 | 艾伯塔省卡納納斯基斯 |
第29屆 | 2003年6月2日至3日 | 法國 | 雅克·席哈克 | 埃維昂萊班 |
第30屆 | 2004年6月8日至10日 | 美國 | 喬治·W·布希 | 喬治亞州 |
第31屆 | 2005年7月6日至8日 | 英國 | 托尼·布萊爾 | 蘇格蘭格倫伊格爾斯 |
第32屆 | 2006年7月15至17日 | 俄羅斯 | 弗拉基米爾·普京 | 聖彼得堡 |
第33屆 | 2007年6月6日至8日 | 德國 | 安格拉·默克爾 | 海利根達姆 |
第34屆 | 2008年7月7日至9日 | 日本 | 福田康夫 | 北海道虻田郡洞爺湖町 |
第35屆 | 2009年7月8日至10日 | 義大利 | 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 | 阿布魯佐大區拉奎拉 |
第36屆 | 2010年6月25日至26日 | 加拿大 | 史蒂芬·哈珀 | 安大略省亨茨維爾 |
第37屆 | 2011年5月26日至27日 | 法國 | 薩科奇 | 多維爾 |
第38屆 | 2012年5月18日至19日 | 美國 | 貝拉克·歐巴馬 | 戴維營 |
第39屆 | 2013年6月17日至18日 | 英國 | 弗馬納郡厄恩 | |
第40屆 | 2014年 | 俄羅斯 | ||
非正式會議 | 1996年4月19日至20日 | 俄羅斯 | 鮑里斯·葉爾欽 | 莫斯科 |
會議軼事
歐巴馬將參加G8峰會,將解釋“稜鏡”風波
2013年6月17日,為期兩天的八國集團首腦會議(G8)將在北愛爾蘭厄恩湖召開。今年的主要議題為全球經濟問題,而敘利亞危機將成為非正式會議的首要議題 。
美國因監控醜聞遭受全球圍攻,總統歐巴馬將到英國北愛爾蘭出席八國集團(G8)峰會,屆時將就“稜鏡”(PRISM)監控行動向歐洲各國領導人解釋。美國副國防顧問羅茲表示,歐巴馬理解歐洲對“稜鏡”隱私方面的憂慮,將向G8其他國家元首解釋監控行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濫用所獲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