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島·《題詩後》
![兩句三年得](/img/2/065/nBnauM3XwQzMwATNyIDNwYDO5MTM2cDM4ETNyQTNwAzMxAzLyQzL0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
歸臥故山秋
解釋
這首五絕,是賈島吟成“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二句後加的注詩。意思是,這兩句詩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雙淚長流。知音者應知我吟詩之苦,佳句之難得。懂得我的詩的人如不賞識,我將隱跡故山,以度殘年,再不作詩了。表現了詩人藝術勞動的艱辛、刻苦,也說明好詩佳句得來不易。賈島這種苦吟精神,對後世頗有影響,如方乾:“才吟五字句,又白幾莖髭”、“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盧延讓:“吟安一個字 捻斷數莖須”,均從賈島詩化出。其他信息
![兩句三年得](/img/9/7b9/nBnauM3XzADN0YzNzIDNwYDO5MTM2cDM4ETNyQTNwAzMxAzLyQ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北門楊柳葉,不覺已繽紛。
值鶴因臨水,迎僧忽背雲。
白須相併出,暗淚兩行分。
默默空朝夕,苦吟誰喜聞。
詩人鬚髮已白,科舉考試仍不中,每天只以苦吟為事,境況的確很可悲。但即便在此境況中,他仍潛心於詩,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詩意:楊柳葉已飄落,只剩下枯瘦的枝條,河邊與他為伴的,是一隻高高的野鶴。境與意極為諧調。又如《重酬姚少府》中“茫然九州內,譬如一錐立”,也是此類意象。《寄胡遇》“螢從枯樹出,蛩入破階藏”,雖是寫的瑣細事物,但讓人想到了“寒”,再聯想到“瘦”。寒冬的景象都是蕭條的,都是枯“瘦”的。這種詩似乎沒有大的社會意義,卻又能打動許多人。 賈島以其獨具特色的詩歌創作,在盛唐詩風向中晚唐詩風轉換中自成一體,為後世樹立起了一個學習借鑑的對象。北宋初有“晚唐體”詩人“九僧”、魏野、林逋等模仿賈島詩風,頗有可讀詩句,南宋又有“永嘉四靈”,做詩以賈姚為宗。韓愈曾有一首詩《贈賈島》,對賈島的詩歌成就做了充分肯定,詩曰:
孟郊死葬北邙山,從此風雲得暫閒。
天恐文章渾斷絕,更生賈島著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