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
美聯儲——最“牛”的中央銀行。
“美聯儲”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的簡稱。美聯儲為美國最高貨幣政策主管機關,負責保管商業銀行準備金、對商業銀行貸款及發行聯邦儲備券。由於美元在國際貨幣市場的強勢地位,無論哪國央行想要成功干預匯市,都最好能獲得美聯儲的協助和配合。
美聯儲亦是制定美國貨幣政策的首腦機關。1993年10月起,時任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不顧民意及政治壓力,連續七次調高重貼現率,使美國經濟免收通貨膨脹之憂,實現了軟著陸,一時成為傳奇人物,被譽為美國的“經濟總統”。
對於中國讀者來說,美聯儲最有趣的特性恐怕便是它竟是私有的中央銀行。這意味著,習慣於張牙舞爪的美國政府,根本沒有貨幣發行權。而在1963年甘迺迪總統遇刺後,美國政府連僅剩的“白銀美元”發行權也丟掉了。因此,在美國,政府必須將國債抵押至美聯儲,美聯儲才會發行美元。
加拿大中央銀行
加拿大中央銀行——最“沉著”的中央銀行。
根據1934年的加拿大中央銀行法案,加拿大中央銀行 (Bank of Canada)於1935年3月11日開始履行其歷史使命。加拿大中央銀行是加拿大唯一的發鈔銀行及加拿大元的中央銀行。雖然加拿大中央銀行對加拿大的貨幣和信貸增長均有控制性的影響力,但加拿大貨幣政策的最終決定權仍然握在加拿大聯邦財政部長的手中。在加拿大,聯邦財政部長的權力不僅涉及銀行,而且涉及其它一切聯邦註冊或取得法人地位的私營金融機構。
此次美國金融危機,加拿大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救市”措施中,加拿大中央銀行獲得的美元額度最少,為100億美元。加拿大中央銀行也是唯一明確表態不打算立刻將這些美元投入市場的央行。在風聲鶴唳的金融市場上能作此等決定,加拿大中央銀行無愧被稱為最“沉著”的中央銀行。
歐洲中央銀行
歐洲中央銀行——最具里程碑意義的央行。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管理超國家貨幣的中央銀行,歐洲中央銀行的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歐洲央行於1898成立,前身為設於法蘭克福的歐洲貨幣局,職能是維護貨幣的穩定,管理並主導利率、貨幣的儲備和發行,以及制定歐洲貨幣政策。上圖為不同面值的歐元(Euro)紙幣。
歐洲中央銀行不接受歐盟領導機構的指令,不受各國政府的監督。它是唯一有資格被允許在歐盟內部發行歐元的機構。歐洲央行委員會的決策採取簡單多數表決制,每個委員只有一票。具體政策的執行仍由各歐元國央行負責。各成員國央行根據本國在歐元區內的人口比例和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來為歐洲央行提供500億歐元的外匯儲備。
英格蘭銀行
英格蘭銀行——最“老牌”的中央銀行。
英格蘭銀行是英國的中央銀行。作為世界上最早形成的中央銀行,它是各國中央銀行體制的鼻祖。
英格蘭銀行於1694年根據英王特許成立,距今已有314年的歷史了。英格蘭銀行大樓位於倫敦市的針線大街(Threadneedle Street),因其悠久的歷史,人們常常將其稱為“針線大街上的老婦人”或者“老婦人”。
區別於其他央行,英格蘭銀行還有另一個特點:它成立之初的任務便是充當英格蘭政府的銀行,這個任務至今仍然有效。
瑞士國民銀行
瑞士國民銀行——最大“虧損獎”。
瑞士國民銀行(Swiss National Bank,簡稱SNB),也譯為“瑞士國家銀行”,是瑞士的中央銀行。此次金融危機,瑞士政府對金融市場的干預最晚。此前,瑞士政府一再強調,金融狀況還沒有糟糕到政府必須出手的時候。瑞士聯邦認為瑞士的大銀行不必依靠國家的力量便能度過難關。然而,2008年10月15日,瑞士政府便不得不收回這種說法,拿出680億瑞郎以救銀行之急。援助計畫由聯邦、瑞士國民銀行(SNB)及聯邦銀行委員會(ebk)共同制定。
2008年10月12日,瑞士聯合銀行(UBS)向政府伸出求助之手。UBS因2007年的信貸危機至少損失了400億瑞郎。而當年瑞士聯合銀行職員的獎金金額竟高達100億瑞郎,而後2008年獎金則預計為50億瑞郎。這不愧是數額最龐大的一項“虧損獎”。
日本銀行
日本銀行——干預最“頻繁”央行。
從歷史到現在,日本中央銀行的市場干預程度最為頻繁。一旦日元升幅變大,日本中央銀行就會入市拋售日元買入美元,而日元不斷貶值時,日本中央銀行也會不遺餘力地干預市場。
然而,日本中央銀行的市場干預效果大大遜色於美國和歐洲的同行。日本央行因為從屬於大藏省(即財政部)而缺乏應有的獨立性。同時,日本央行不斷地在外匯市場上低買高賣,又給市場造成了炒作外匯的嫌疑,其干預市場的作用不斷受到市場質疑,以致於國際炒家都紛紛達成共識:不能輕易跟進日本央行。一旦發現日本央行干預市場沒有達到效果,進行逆向操作說不定會取得意外效果。
如此看來,日本央行不僅是干預最“頻繁”的央行,恐怕還得背上“干預效果最差”的央行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