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村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

全國農村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

《全國農村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是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三農”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進一步做好“十三五”時期的農村經濟發展工作而發布。2016年11月17日由發改委印發。

基本信息

規化理念

全國農村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全國農村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
《全國農村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強調,“十三五”時期要牢固樹立並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做強農業、富裕農民、繁榮農村,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持續夯實現代農業基礎,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村產業融合,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加強山水林田湖保護和修復,提高生態安全保障能力,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與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同步推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目標措施

全國農村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全國農村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
《全國農村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的農產品供給保障體系要更加健全有效,農村經濟發展更加繁榮協調,農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農村經濟體制更加成熟定型。要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強化現代農業發展的物質裝備和技術支撐,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實現藏糧於地、藏糧於技,鞏固和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發展,促進農業資源永續利用,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要深度挖掘農業多種功能,培育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促進農民創業就業,深入開展精準扶貧。要強化規劃引領,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形成政府主導、多元參與、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要發揮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加強重點區域山水林田湖綜合治理,構建生態安全螢幕障。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和農村金融等改革。

具體措施

重大工程

在重大工程方面,設定了農業現代化、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民增收、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5個重大工程專欄,從科技創新、物質裝備、結構調整、基礎設施、民生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提出了33個重大工程和項目。

重大改革

在重大改革方面,圍繞完善和鞏固農村基本經濟制度、破除城鄉二元結構體制障礙,提出了深化農村集體產權、農業支持保護制度、農村金融等改革任務舉措。

重大政策

在重大政策方面,更加注重政府市場作用的互補配合。發揮政府在夯實農業物質技術裝備基礎、建設美麗鄉村、改善農村民生方面的投入保障作用。同時,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創新農業農村投融資機制,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擔保貼息、以獎代補、民辦公助、風險補償等措施,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槓桿作用,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並加大專項建設基金對“三農”重點項目和工程的支持力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