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解讀
1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會議,審議通過《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部署進一步推動西部大開發工作。
西部地區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也是我國發展重要迴旋餘地。西部發展是提升全國平均發展水平的巨大潛力所在。十五年來,西部大開發取得巨大成就。“十三五”時期,西部地區進入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持續實施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強與“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的統籌銜接,堅持創新驅動、開放引領,大力夯實基礎支撐,推動西部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西部開發在加大中央和東中部支持的同時,根本上要依靠改革開放創新增強內生動力。要持續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等重點領域改革,繼續落實好減稅降費各項政策措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促進形成營商環境好、要素成本低、市場潛力大的疊加優勢,迸發全社會創業創新熱情,吸引各類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踴躍參與西部建設。全面提升對內對外開放水平,發揮好自貿試驗區示範引領作用,使西部由“跟跑”開放成為新的開放前沿。多方調動人的積極性,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依託“網際網路+”等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在有條件的領域,力爭在培育新動能上與東部比翼齊飛。
西部開發要增強可持續發展支撐能力,必須緊緊抓住基礎設施和生態環保兩大關鍵。著力破解道路、水資源等瓶頸制約,實施規劃確定的“五橫四縱四出境”綜合運輸大通道建設,加快打通“斷頭路”,提升鄉村公路水平。開展重大引調水、大型灌區和“五小水利”等工程建設,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特別要圍繞築牢國家生態安全螢幕障大局,健全綠色發展機制,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繼續實施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水土流失治理等重大生態工程,保護好森林、草原、濕地、江河源頭等,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堅決守住生態紅線。
西部開發要注重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培育重點城市群,增強輻射帶動能力,提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宜居水平和綜合承載能力,吸引大學生等高層次人才在西部大展身手。完善相關政策,引導東中部不污染環境、吸納就業多的產業向西部梯次轉移,鼓勵東部地區製造業到西部沿邊地區投資設廠。提高能礦資源勘探開發、精深加工和利用水平,延長產業鏈價值鏈。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壯大醫藥、傳統手工藝等民族特色產業。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程,發展特色農業和優勢農產品加工業。提升文化、旅遊等服務業層次。形成支撐西部發展的多元產業和更大的經濟成長點。
西部開發要突出持續推進民生改善。把精準扶貧和貧困地區開發結合起來,繼續採取產業扶持、轉移就業、易地搬遷、社保兜底等方式,提高脫貧攻堅成效。支持教育、醫療等資源向西部地區、民族地區傾斜,繼續提高重點高校西部招生比例,增加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特別是要加快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確保對民族地區轉移支付比重繼續增加,取消民族地區縣以下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市地州級配套資金,支持人口較少民族整村整族脫貧,傳承發展民族傳統文化,提升各族人民福祉。
國務院批覆
一、原則同意《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請認真組織實施。
二、《規劃》實施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驅動、開放引領,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緊緊抓住基礎設施和生態環保兩大關鍵,增強可持續發展支撐能力,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上取得階段性突破,在持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上取得實質性進展,在鞏固邊疆安全穩定、維護民族團結進步上作出更大貢獻,推動西部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實現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三、西部地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要增強緊迫感,自我加壓,奮發有為,依靠改革開放創新增強內生動力,結合本地實際,將《規劃》確定的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政策、重要改革任務與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做好銜接,完善推進機制,強化政策保障,分解落實各項工作,確保目標任務如期完成,努力開創西部發展新局面。
四、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做好西部大開發與“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的統籌銜接,在對口幫扶、財政稅收、項目布局、融資服務等方面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支持力度,東中部地區要進一步提升對口支援水平,形成支持西部大開發的新合力。
五、國家發展改革委要加強綜合協調與服務,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強化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監督檢查,注意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適時組織開展《規劃》實施中期評估,推動《規劃》各項目標任務落實。重大問題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
內容解答
近日,國務院正式批覆《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國務院批覆的第四個西部大開發五年規(計)劃。為此,記者就《規劃》有關問題採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
問:為什麼要編制實施《規劃》?
答:西部地區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屏障和能源資源接續地,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難點和重點,更是我國發展重要迴旋餘地和提升全國平均發展水平的巨大潛力所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西部大開發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邊疆開放開發步伐,拓展支撐國家發展的新空間,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李克強總理強調,西部大開發是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要繼續把西部大開發放在區域協調發展總體布局的優先位置,對西部地區實行差別化的經濟政策。張高麗、劉延東、汪洋、馬凱副總理等國務院領導同志也對相關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自2000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重大決策部署以來,國務院已先後批覆實施了3個西部大開發五年規(計)劃,為從巨觀層面加強對西部大開發工作的統籌引導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西部大開發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十三五”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創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時期,也是西部地區發展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科學編制和有效實施西部大開發新五年規劃,對於鞏固西部大開發良好態勢,開創西部大開發新局面,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編制了《規劃》。
問:“十二五”期間,西部大開發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十二五”期間,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有關部門、地方狠抓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和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和改善民生,鞏固了經濟社會發展平穩向好的良好勢頭,西部地區各項主要指標增速繼續領先四大板塊,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比較堅實的基礎。
一是著力抓好重點區域發展。一手抓重點經濟區的培育壯大,一手抓老少邊窮地區的脫貧致富。支持成渝、關中—天水、北部灣等重點經濟區、城市群發展,先後批覆了甘肅蘭州、陝西西鹹、貴州貴安、四川天府等一批國家級新區以及寧夏、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出台了支持陝甘寧、畢節、左右江革命老區,以及四川涼山、雲南怒江、甘肅臨夏等特困民族自治州加快發展的政策性檔案。積極推進廣西東興、雲南瑞麗、勐臘(磨憨)、內蒙古滿洲里、二連浩特等5個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工作。
二是著力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一直是西部地區的短板,我們始終把基礎設施建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構建適度超前、功能配備、安全高效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十二五”期間,新開工建設了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127項,投資總規模2.72萬億元。新建鐵路1.2萬公里,新建公路21.5萬公里,建成了四川亭子口、小井溝、貴州黔中、西藏旁多等一批大型水利樞紐、重點骨幹水源工程以及重點流域治理工程,解決了數千萬農村民眾飲水安全問題和最後一批無電人口的用電問題。
三是著力抓好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我們緊緊扭住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這個牛鼻子不放,繼續加大對西部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的支持力度,出台了《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落實好對西部地區企業減免所得稅等優惠政策。推動西部地區建設國家能源、資源深加工、裝備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以大數據、大健康、大旅遊、大物流為代表的新產業和新業態蓬勃發展。
四是著力抓好城鄉統籌和社會事業發展。我們始終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方針,統籌推進土地利用和城鄉規劃,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促進城鄉產業互動發展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十二五”期間,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5%,農村居民純收入年均增長11.2%,分別高於全國0.2和1.0個百分點。完成蘆山地震災區三年恢復重建任務,積極推動魯甸等地震災區恢復重建,認真總結推廣恢復重建經驗。
五是著力抓好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西部生態安全螢幕障是全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們始終緊緊抓住生態環境建設不放鬆,重點推動五大生態區綜合治理。積極開展生態文明試點工作,報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啟動實施了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擴大了退牧還草工程實施範圍。繼續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西南石漠化治理等重大生態工程,西部地區國家生態安全螢幕障得以鞏固。
問:《規劃》有什麼特點?
答:《規劃》在總結以往經驗基礎上,進行了新的探索,體現了“兩遵循三結合”的特點。
兩個遵循,即以新發展理念為遵循,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為遵循。《規劃》緊扣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結合“十三五”時期西部地區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和突出矛盾,確定了總體思路和篇章結構。同時,圍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總目標,從西部地區的實際出發,經逐層分解、逐項比對,測算確定了《規劃》的發展目標和指標。
三個結合,即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外部環境與內部需求相結合。例如,《規劃》在空間布局部分充分繼承了“十二五”提出的功能區劃分,並根據新發展理念提出建設綠色發展引領區。鑒於項目實施對規劃的重要意義,《規劃》按照補短板、調結構的要求,首次將逾百項有重要影響、具備一定前期工作基礎但又未納入國家“十三五”專項規劃的工程項目以附屬檔案形式列出,作為後期推進的優先備選。同時,考慮到國內外環境變化對西部地區的重要影響,《規劃》以國際視野尋找和體現西部地區在新形勢下的定位變化和訴求變化。
問:《規劃》確定的“十三五”西部大開發指導思想是什麼?
答:《規劃》根據中央有關精神和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結合西部地區發展實際,確定了“十三五”時期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指導思想,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驅動、開放引領,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緊緊抓住基礎設施和生態環保兩大關鍵,增強可持續發展支撐能力,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上取得階段性突破,在持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上取得實質性進展,在鞏固邊疆安全穩定、維護民族團結進步上作出更大貢獻,推動西部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實現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問:《規劃》提出了哪些發展目標和指標?
答:《規劃》明確了西部大開發“十三五”時期的奮鬥目標。總的目標是,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西部地區綜合經濟實力、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生態環境狀況再上新的台階。具體目標包括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創新驅動發展能力顯著增強、轉型升級取得實質性進展、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實質性改善、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等六方面。
在指標設計上,《規劃》順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面向供給結構、需求結構、要素結構、產業結構、生態環保等分別設定具體指標,構建既體現國家改革發展戰略意圖,又反映地方發展需求,既反映總量變化,又反映結構變化的綜合性指標體系,具體包括經濟發展、資源環境、社會發展、創新能力等四方面的15項指標。其中,資源環境指標為約束性指標,其餘為預期性指標。指標值的設定充分考慮了西部地區實際和與國民經濟“十三五”規劃《綱要》銜接的要求。
問:《規劃》提出了哪些重點任務?
答:《規劃》明確了10方面重點任務。
在構建區域發展新格局方面,進一步強化主體功能,規範開發秩序,合理控制開發強度,突出發展軸帶和通道,努力構建功能邊界清晰、空間利用高效、類型區劃規範的集約最佳化的空間開發格局。培育建設重點創新試驗區、綠色發展引領區、內陸沿邊開放試驗區等一批主題特色鮮明的功能區。
在築牢國家生態安全螢幕障方面。堅持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既要利用好金山銀山,又要保護好綠水青山。《規劃》提出加快完善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促進能源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完善防災減災救災體系。
在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方面。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既是發展的薄弱環節,又是可以有所作為的領域。《規劃》提出在提升國民教育質量、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提高民眾健康水平、豐富民眾文化體育生活、創新社會治理機制等領域集中力量辦一批民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方面。西部地區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和“硬骨頭”。《規劃》提出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針對不同貧困類型分類施策,提高脫貧攻堅成效。
在促進創新驅動發展方面。西部地區能否成功爬坡過坎,實現轉型升級,關鍵在實施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規劃》提出加大研發投入,加快關鍵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促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形成和發展,為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在堅持開放引領發展方面。牢牢把握黨中央、國務院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沿邊地區開發開放等重大決策的機遇,《規劃》提出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加快內陸沿邊開放步伐,培育多層次開放合作機制,推進同有關國家務實合作,加強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在完善基礎設施網路方面。基礎設施建設仍是西部地區發展的薄弱環節。《規劃》提出繼續加強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構建綜合運輸大通道,強化設施管護,加快建設結構最佳化、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提升基礎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
在培育現代產業體系方面。西部地區面臨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的繁重任務。《規劃》提出塑造西部地區產業核心競爭力,構建資源優勢突出、創新能力較強、產業鏈條齊備、生態承載合理的現代產業發展體系。
在大力發展特色優勢農業方面。西部地區具有發展現代農業和特色優勢農業的良好基礎。《規劃》提出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形成資源利用高效、生態系統穩定、產地環境良好、產品質量安全、地域特色突出的農業發展新格局,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在推進新型城鎮化方面。西部地區城鎮化有巨大的潛力和空間。《規劃》提出堅持走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因地制宜最佳化城鎮體系布局與形態,加強對西部城鎮的分類指導,提高城鄉規劃的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