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騎兵師

內蒙古騎兵師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史上,記載著這樣一支驍勇善戰的草原驍騎——內蒙古騎兵。

簡介

解放戰爭時期,他們馳騁在遼闊的北疆大地上,參加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肅清內蒙古草原殘匪,為新中國的誕生建立赫赫戰功。新中國成立後,他們3次參加國慶閱兵儀式,接受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

在抗美援朝時期,他們又為朝鮮戰場運送和調訓戰馬、支援前線。60多年過去了,當年“馬蹄踏處堅城破、戰刀揮舞鬼神驚”的英雄們已到耄耋之年,但是他們的傳奇故事早已銘記在草原人民心中。

內蒙古騎兵師 內蒙古騎兵師

“八.一一”起義後,當時偽滿洲國陸軍興安學校的起義學生組成了王爺廟民警大隊,這個民警大隊就是後來內蒙古騎兵第一師的前身,隨後民警大隊擴編為民警總隊,民警總隊又擴建為東蒙古人民自治軍騎兵第一師,抗戰勝利初期,草原上牧民子弟牽著自己家的馬踴躍報名參軍,兄弟幾人甚至父子、叔侄一起參軍的情況很多。他們從小和馬打交道,馬術很好,經過短期軍事訓練就能很好地掌握馬上射擊、拼殺、衝鋒等動作。正是草原人民的支持,使內蒙古革命武裝力量成長壯大成為5個騎兵師。

1946年4月3日,內蒙古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四三會議”在承德召開,會議結束了內蒙古歷史上長期被分割的局面。“四三會議”後,當時東蒙古人民自治軍3個騎兵師番號被取消,統稱為內蒙古人民自衛軍。同年9月,卓索圖盟騎兵縱隊在赤峰成立。這樣,內蒙古人民武裝就發展為5個師、1個縱隊,共2萬多人。其中,除警衛團是步兵外,其餘全部為騎兵。1948年1月,內蒙古人民自衛軍統一整編,改稱為內蒙古人民解放軍,下轄騎兵第一、二、四、十一、十六師以及卓盟縱隊、警衛團、獨立騎兵第三團和第九團,同年5月又成立了人民武裝部和兵站部。同年9月,騎兵4師與卓盟縱隊合編為騎兵第十師,11月成立錫察軍區,統一指揮騎兵第十一師和十六師作戰。

內蒙古騎兵師 內蒙古騎兵師

1948年9月,解放戰爭中三大戰役的第一場戰役——遼瀋戰役拉開了序幕。騎兵第一師主力奉東北野戰軍總部電令,阻擊廖耀湘兵團。在胡家窩棚和青苔泡阻擊戰中激戰52天。參戰部隊英勇頑強,與敵人死打硬拼,勝利地完成了任務。胡家窩棚阻擊戰是黑山戰役的序幕,也是騎兵第一師戰爭史上最激烈、最殘酷的一次陣地堅守站。

1948年10月23日凌晨3時許,胡家窩棚阻擊戰打響了。

敵人二O七師三旅在重炮和飛機的掩護下,向我騎兵第一師一團胡家窩棚防禦陣地發起猛烈進攻。面對五六倍於我方的國丄民黨部隊,一團將士勇猛抗擊,打退敵人多次進攻,堅守陣地7個小時,斃傷敵人數百名,65名將士英勇犧牲,為黑山、大虎山阻擊戰贏得了時間。在遼瀋戰役的52個日日夜夜中,內蒙古騎兵第一、二師始終配合東北野戰軍戰鬥在最前線,勝利完成了所擔負的任務,為解放全東北做出了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內蒙古騎兵部隊參加了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為解放東北和華北做出了重大的犧牲和貢獻。當時,內蒙古騎兵第一、二、三師主要征戰於東北戰場,配合東北解丄放軍部隊參加了1947年的夏季攻勢、秋季攻勢和冬季攻勢,而第十六師、十一師則配合華北戰場作戰。1948年9月,騎兵第一師和第二師奉命參加了遼瀋戰役中的黑山、大虎山地區阻擊戰和圍困長春、解放瀋陽之戰。騎兵第十六師和十一師配合華北解丄放軍主力參加了察綏戰役。同年12月,騎兵第十一師參加了平津戰役中的張家口圍攻戰。為了新中國的建立譜寫了新的篇章。

騎兵具有快速、機動、靈活、勇猛的特點,擅長戰役偵察、遠距離奔襲、運動防禦、追殲敵人。騎兵相比步兵,不但能徒步作戰,還擅長馬上射擊和劈刺。蒙古族的騎兵戰士都精通馬術,他們跨上戰馬以後,在馬上簡直什麼都能做。當時為了躲開敵人的空襲,騎兵部隊經常白天隱蔽、夜間行軍。在夜間行軍時,幾百人、上千人的騎兵部隊,只要最前面的人和馬清醒,其他人都可以邊騎馬邊睡覺,戰馬會按照佇列的順序走,絕不會有一匹馬掉隊。當時驍勇善戰的騎兵戰士挎著馬刀、端著機關槍在茫茫草原上長途奔襲,如神兵天降,讓敵人措手不及、聞風喪膽。與國名黨打仗的時候,國名黨部隊將領面對潰敗的戰事,無奈地對屬下講:“你們不要逃跑,外面有5萬蒙古騎兵,你們跑出去就會被他們全殲。”當時戰俘也稱:“我們就怕拿著大刀的蒙古騎兵部隊。

1947年5月1日至1949年4月30日,內蒙古騎兵部隊與國民黨正規軍和地方軍作戰633次,斃傷俘敵19875人,繳獲各種炮69門、輕重機槍132挺、長短槍8359支、各種炮彈1203發、子彈68935發、戰馬20082匹,擊毀敵機一架。

1949年5月,內蒙古人民解放軍正式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改稱內蒙古軍區,下轄騎兵第一至五師,原第十師改稱三師、原第十一師改稱四師、原第十六師改稱五師。內蒙古騎兵部隊是馳騁於東迄長春、瀋陽,西至綏蒙原野的快速機動部隊。在解放戰爭時期,他們肅清匪患,安定社會秩序,在區外配和野戰軍部隊作戰,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不朽英名。

1952年6月,騎兵師的番號撤銷,組建了軍分區,其餘部分幹部轉業到烏蘭察布盟等地方黨政機關,投入到了地方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工作中,大部分戰士復員回鄉參加農牧業生產,騎兵師完成了光榮的歷史使命。

1952年由5個騎兵師縮編組合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師,下屬第十三團、十四團、十五團3個騎兵團,隸屬華北軍區。1954年劃歸內蒙古軍區領導。1957年撤消師部,3個團歸各團駐地軍分區領導。1964年恢復騎兵第五師建制,下屬原3個騎兵團。1969年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守備第34師,同年又改為北京軍區守備第二師。1976年新增加炮兵團。1981年組建守備第八團。至此師轄守備第五、六、七、八4個守備團和炮兵團,直屬坦克營、高炮營。1985年12月精簡整編為旅,轄4個守備營,1個炮兵營。1992年5月守備第二旅撤消建制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

榮耀

這支部隊是具有光榮歷史的革命傳統的老部隊。解放戰爭中,參加了震驚中外的遼瀋、平津戰役和綏包戰役。建國初期,幾次奉調參加國慶大典,受到毛主席、朱總司令、周總理等中央領導的檢閱。1958年騎兵第十三、十四團參加了青藏剿匪平叛戰鬥,兩個團分別被授予“戰功偉績”錦旗,受到朱德委員長的接見。和平建設時期,圓滿完成了軍事訓練,國防施工、生產、營等各項任務,部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不斷加強,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