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蠊科

光蠊科

光蠊科,雌雄同型或異型,體中等至大,較扁平。觸角較長,鞭狀。前胸背板和前翅具刻點。前翅發達或縮短,Sc脈具分支。後翅Cu脈的分支朝翅褶方向延伸。中和後足股節腹面具刺。跗節具明顯的跗墊和中墊,爪對稱。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拉丁名:Epilampridae Brunner von Wattenwyl, 1865

蜚蠊目的一科

形態描述

光蠊科雌雄同型或異型,體中等至大,較扁平。觸角較長,鞭狀。前胸背板和前翅具刻點。前翅發達或縮短,Sc脈具分支。後翅Cu脈的分支朝翅褶方向延伸。中和後足股節腹面具刺。跗節具明顯的跗墊和中墊,爪對稱。

分類及分布

本科全世界已知約31屬270餘種,中國記載6屬29種。代表種:東方土蠊Opisthoplatia orientalis Burmeister,分布於中國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及日本。

蜚蠊目動物

蜚蠊目 Blattaria(蜚讀音fēi)包括蜚蠊(俗稱“蟑螂”)和地鱉(俗稱“土鱉”)。世界已知5000多種,我國已知250餘種,分屬3科。部分種類為室內和農業害蟲,土鱉可入藥,但這些種類不及全部種類的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