阽危

語出:(1).臨近危險。《漢書·食貨志上》:“既聞耳矣,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 顏師古 註:“阽危,欲墜之意也。” (2).危險。 宋 王禹偁 《黃州重修文宣王廟壁記》:“ 黃州 文宣王廟舊殿三間阽危不可入,以十數柱扶持之,猶懼其顛覆,以至遷像設於門廡之下。”

diànwēi
釋義1.臨近危險。
2.危險。
示例《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八.(唐)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上之上大順元年:先是,(李)克用遣韓歸范歸朝,附表訟冤,言:“臣父子三代,受恩四朝,破龐勛,翦黃巢,黜襄王,存易定,致陛下今日冠通天之冠,佩白玉之璽,未必非臣之力也。若以攻雲州為臣罪,則拓跋思恭之取鄜延,朱全忠之侵徐、鄆,何獨不討?賞彼誅此,臣豈無辭!且朝廷當阽危之時,則譽臣為韓、彭、伊、呂;及既安之後,則罵臣為戎、羯、胡、夷。今天下握兵立功之人,獨不懼陛下它日之罵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