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祿第

光祿第

光祿第比較有名氣,除了這老屋的“九九”氣派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屋的主人張弼士就是國內很有名氣的張裕葡萄酒創始人。光祿第就像一位大官的大宅,北靠山,屋前是一片稻田。大院門前有清政府御賜“樂善好施”、“急公好義”牌坊,正門上的“光祿第”匾額為清代名臣李鴻章手書。整座宅院面積4000餘平方米,共有18個廳、13個天井和99個房間,飛檐斗拱、雕樑畫棟。

基本信息

簡介

光祿第光祿第
張弼士故居——“光祿第”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整座建築座東向西,土木結構,粗獷嚴謹,堂皇大觀,建築面積4180平方米,由三堂四橫一圍構成,是客家圍龍屋的一種。屋內有18個廳、13個天井、99個房間、還有前後花園書齋等,共花了11年時間,最多時能住100多人。整座建築工藝精緻、繪雕並齊、中廳兩旁斗拱有穿鑿鎏金的麒麟鳳凰及飛鳥走獸,大廳兩旁斗拱有木鑿鎏金通花金獅滾球,正門頂灰塑李鴻章手書的“光祿第”屋名。

地理位置

“光祿第”位於張弼士故居旅遊景區內,坐落在梅州市大埔縣西河鎮車龍村,距廣州市區470公里左右。村內生態優美、民風淳樸,2002年“光祿第”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車龍村被評為“廣東省人文歷史類最美麗鄉村”。

歷史

光祿第光祿第
張弼士故居“光祿第”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工程歷經11年,是客家民居建築經典的代表之作。

李鴻章親筆手書“光祿第”。

建築特色

概述

光祿第光祿第
踏著布滿歲月磨痕的石板,走入了“蔭遠流長”橫匾下的外牆門。

門板斑駁,正面上方石匾上“光祿第”三個大字早已褪色,只有門上貼著的一副春聯還燦燦如新。

穿行於廳堂橫屋之間,看那天井花木、屋角綠樹、木門鏤花、古牆蔓藤、箕籮掛壁、紅花出牆,無不極具中國古典審美情趣,不經意間回首,於院中側門外窺,郭外青山,村邊綠樹。

屋內可以看到以前很多的客家人用具,例用結婚八大件。

最左邊橫屋的大門由六扇屏風式的小門拼成,門扉緊閉。因為有很房屋鎖了起來,不讓人參觀,所以意猶未盡之下,只能央央而回。

中堂

中堂是接待客人和家族聚合、議事的場所。也是整個大屋講究的建築空間。穿鑿鎏金的麒麟鳳凰及飛鳥走獸形態逼真,兩旁的廂房中堂的屏風都雕刻精細,金碧輝煌,這些都無不體現一代商界大亨的豪華氣派

上堂

上堂是置放張弼士牌位祭祀的地方,上堂左側第一間房為張弼士起居室,兩旁廂房則是內有鴉片床的接待室。規劃光祿第的中堂布置張弼士的生平事跡及相關資料圖文展覽,以及仿製擺放原有各種牌匾、燈籠等裝飾物。

屋主簡介

張弼士張弼士
屋的主人張弼士,祖籍大埔車龍村,生於1841年12月21日。從小替人放牛,18歲那年遠渡南洋,先在紙行當雜工,得老闆信任升為賬房。他刻苦耐勞,在掌握了岳父的全部財產後,從19世紀60年代起經幾十年不懈拼搏,資產超過8000多萬兩白銀,成為當時東南亞首富

清光緒年間,曾任檳榔嶼領事、新加坡總領事,光緒二十九年,覲見光緒皇帝,獲授太僕侍卿、光祿大夫;民國初年,張弼士被委任為袁世凱總統府顧問、工商部高等顧問、南洋宣慰使、立法會議員、參政院參政、全國商會聯合會會長等職務。張弼士既是商界大亨,更是著名的愛國僑領,是客家八賢之一。

在國內,張弼士還是中國葡萄酒之父,創辦了張裕葡萄酒公司。此後他在國內外建起了大量的房屋,幫貧濟困,西河的光祿第為其中之一,山間中的這座光祿第為三堂四橫一圍的超大型圍龍屋,內有18個廳,13個天井,99個房間,十分壯觀。

張弼士一生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值得學習、研究的東西。曾被清政府任命為新加坡總領事,近代的光緒皇帝、慈禧太后,現代的孫中山、袁世凱,乃至美國的威爾遜總統,都對他“生為中華民族,當效力於中華民眾”的愛國思想所感動。據張弼士的後代介紹:1916年,76歲的張弼士在馬來西亞巴達維亞逝世後,葉落歸根,其棺木被運回車龍村。整整一個月的祭拜活動後,安葬在下黃沙坑村。

周邊建築

無逸亭

光祿第光祿第
無逸亭在“光祿第”右側原上花園,亭內布置了石磨、礱等客家先人生產工具。原亭內有聯,曰:“無事還當師遠甓,逸情豈必羨流觴”;“無事消閒觀稼圃,逸才修禊會蘭亭”;“無處不栽花記頻年縱覽迨編名園矧當秋水臨門兩三人野航恰受;逸亭常飲酒得意日傾談應多雅韻且待春風滿座六一老鄉杖還來。

百果園

百果園設在“光祿第”右側原上花園和後圍,種植了南國佳果荔枝芒果木瓜、桃、李、枇杷、黃皮果等名優水果近百種。近十棵荔枝已有百年樹齡,據說是“光祿第”建好後張弼士親手種植的呢。如今,枝繁葉茂、碩果纍纍,蔭福後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