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傳播與漢晉南朝文化變遷

《儒學傳播與漢晉南朝文化變遷》是2009年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夏增民。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儒學傳播與漢晉南朝文化變遷儒學傳播與漢晉南朝文化變遷
自西漢武帝時實行“獨尊儒術”的文化政策,儒學即與政治結合,通過官學和私學傳授的教育體系,詔書和法律的公布、流傳,政府遣員循行地方,政府對儒學價值的標榜等渠道,加速在社會中的傳播。西漢中期以後的漢代諸帝大多受過較好的儒學教育,他們推動了政府對儒學的提倡,也促進了社會上層階級的儒學化。這一時期,儒學以兩個向度即從社會上層到社會底層、從若干箇中心向更廣區域傳播,引起東漢社會儒學的同質化,在儒學廣布的地區,其價值逐漸成為共同的社會價值觀。從此,中國傳統社會的社會價值觀基本定型。自漢末以至隋代,中國長期處於戰亂和分裂之中,社會政治局勢的變化,改變了中國的思想格局。不過,儒學獨尊的地位雖然受到衝擊,但仍為政府所提倡,每朝代興,無不整頓儒政,鞏固並提高儒學的地位。三國兩晉時期,中原地區屢遭兵燹,當地居民紛紛外遷,從而為儒學向四周的傳播提供了契機,尤其是在南方地區。由於中原王朝政權和北方士民的南遷,在東晉南朝時期,南方地區的文化持續發展,儒士人數不斷增長,逐漸形成了太湖流域和寧紹平原的建康吳會地區、鄱陽湖流域及周邊的尋陽豫章地區和洞庭湖流域及周邊的江陵江夏長沙地區三個儒家文化發達區域,出現了建康會稽吳郡尋陽南郡江夏長沙等一些儒家文化中心。這三個儒家文化發達區域的形成,與那個時期的移民規模和路線、南北分治格局下東晉南朝荊州揚州之間特殊的政治形勢以及南方社會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東晉南朝儒學在這三個儒家文化發達區域的基礎上,沿著陸路和水路(海路)繼續向南、向西擴散,促進了嶺南地區的南海交趾儒家文化區的成長,也推動了今福建地區的建寧晉安地區儒家文化的發展。在儒學化官員亦即所謂“循吏”和廣大儒士的努力下,由於儒學的政治文化功能,在儒家文化區域擴展的同時,風教所及,儒家的文化、精神價值也傳布民間。儒學的南傳,引起了當地文化的變遷,南方土著勢力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崛起,並走上歷史舞台;而廣大南方土著居民也在文化上認同了漢族,歸屬到漢文化圈內,漢民族的“文化邊疆”大大南移。隋代統一中國的再造,也正是儒家文化在廣闊地域上傳播後的內在訴求。

作者簡介

夏增民,歷史學博士,曾就學於陝西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和復旦大學,現供職於華中科技大學歷史研究所。學術方向為思想史、政治史、社會性別史及歷史地理。

主要論文有:《秦漢墨學發微》、《南朝經學家分布與文化變遷》、《漢晉間蜀地江東地區儒學的傳播與地域性發展》 、《中古時代女性賦役負擔蠡測》等。

圖書目錄

引言

一、問題的提出

二、關於歷史學術地理

三、基本思路

四、研究方法和資料

第一章 儒學傳播與漢代共同價值觀的形成

第一節 漢代皇帝的儒學教育及政府對儒學的提倡

一、西漢諸帝及宗室的儒學教育

二、王莽與儒學傳播

三、東漢諸帝的儒學教育及對經學的貢獻

第二節 兩漢時期儒學傳播的渠道

一、完整儒學教育體系的建立與選官的儒學標準

二、採風、循行制度與儒學傳布

三、詔書與儒學傳播

第三節 上層社會階層的儒學化與儒學傳播

一、西漢官員群體儒學化與儒學傳播

二、東漢官員及儒士群體與儒學傳播

三、儒家文化區域的擴展與儒學價值觀在東漢社會的確立

第二章 三國西晉時期儒學地位的升降與傳播

第一節 曹魏西晉儒學地位的升降

一、曹魏西晉之儒政

二、曹魏西晉儒學發展之原因

第二節 曹魏時期的儒學傳播與分布格局

第三節 蜀漢儒學的短暫生機

第四節吳國儒學的繼續發展

第五節 西晉儒家文化區域的分布態勢

第三章 東晉南朝的儒政與儒家文化區的分布

第一節 東晉南朝之儒政

一、東晉之儒政

二、南朝皇室之儒學教育與文化素養

三、南朝政府對儒學教育之提倡與措施

四、東晉南朝學官之建制

第二節 東晉南朝儒士之分布

一、對東晉及南朝儒士資料的說明

二、東晉南朝儒士籍貫分布

三、東晉南朝儒士活動區域分布

第四章 儒學的政治文化功能與東晉南朝的文化變遷

第一節 儒學的政治文化功能

一、儒學的政治功能及其制度化

二、儒學的文化功能及儒家文化價值的播布

第二節 南朝境內的文化變遷與漢民族“文化邊疆”的擴展

結語

附錄

附錄A 東漢官員儒學教育資料

附錄B 曹魏博士考

附錄C 三國西晉循吏分布

附錄D 蜀漢儒士資料

附錄E 吳國儒士資料

附錄F 吳國經學著作

附錄G 西晉儒士考

附錄H 三國西晉儒學傳授地分布

附錄I 東晉儒士資料

附錄J 南朝儒士資料

附錄K 東晉南朝循吏資料

附錄L 西晉和南朝四代儒士活動區域分布圖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