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屬
僧面猴, 學名PITHECIA,英文名SAKI,一屬四種。頭體長約40公分,尾巴大約和身體等長,不太捲曲。頭體長約40公分,尾巴大約和身體等長,不太捲曲。僧面猴分為白鼻僧面猴、黑須僧面猴。金背禿猴也屬僧面猴科。
禿猴屬:白禿猴
紅背僧面猴屬:白鼻僧面猴
僧面猴屬:僧面猴
白面僧面猴
Pithecia pithecia屬於哺乳綱靈長目
生活環境:低地常綠雨林
白面僧面猴,學名Pithecia pithecia,或稱南美白臉猴或白臉狐尾猴,是僧面猴科以下狐尾猴屬的一個種。它們分布於巴西、法屬蓋亞那、蓋亞那、蘇利南、委內瑞拉等地,生活於低地常綠雨林,以果實、蜜糖、花朵或昆蟲為食糧。
此物種以下有兩個亞種:
Pithecia pithecia pithecia
Pithecia pithecia chrysocephala
特徵:白臉僧面猴,圓而略扁的臉孔,臉盤上布滿短茸毛,活像老和尚的臉。白面僧面猴屬懸猴科,已被列入瀕危物種公約。其活動的範圍局限於亞馬遜河盆地的常綠雨林。白面僧面猴雌、雄兩性的毛色有明顯的分別。就靈長類動物而言,這種明顯的異性異色現象甚為少見。白面僧面猴雌雄成對,終生為伴,過著一夫一妻的小群生活,每胎只產一子。僧面猴有一個外號,叫飛人兒,它一跳能夠跳出十米、八米。那么僧面猴也是一夫一妻制,也很傳統。白鼻僧面猴,它的鼻子長得什麼樣?紅色,人家是紅鼻子,為什麼叫白鼻僧面猴呢?實際上在1848年,一個動物學家叫戴威奧,當時他得到了一具僧面猴的標本,當時他手裡拿到這個標本的時候一看,就是鼻子發白,鼻子是裸的,沒有毛,發白,所以就起名叫白鼻僧面猴。但是後來當他見到活體以後發現活著的都是紅鼻子,原來那個標本是猴死了以後,鼻子上的顏色都已經褪色了。但是不行呀,咱們動物命名上有一個原則叫先入為主,既然這么定下來了,就只能叫這個名,所以就這么依錯就錯了。這位紅鼻僧面猴,就永遠地被人稱為白鼻僧面猴了,真是不白之冤。
植物無法以逃跑或躲避的方式保護自己,於是它們便發展出化學的武器。象白臉僧面猴這樣的食草動物就必須得面對其它動物所無法應付的種種毒素。
動物和植物似乎陷入了一場軍備競賽之中。為了抵抗植物的毒素,白臉僧面猴有著自己的秘密武器——一條超長的腸道。這些白臉僧面猴比家貓大不了多少,可它們的腸子卻與大猩猩的一樣長。那些會令其它動物中毒的樹葉和種子,對白臉僧面猴卻沒什麼威脅。
習性:白臉僧面猴(Pithecia pithecia)體長33~35厘米,體重0.7~2.5公斤,油光鋥亮的大尾巴長約34~45厘米,因此又叫“狐尾猴”,雌雄異色,雄性通體黢黑,只有面部為白色;雌性呈斑駁的棕色,眼下有兩條蒼白色條紋。白面僧面猴(White-faced saki)棲息於熱帶雨林的上層樹冠區域,幾乎終生生活在樹上,集結成5~9隻的群體共同生活,日行性,雌雄的體差小,營一夫一妻的家庭單位小群(約2-5頭)生活,生性較神經質。雌雄的體差小,營一夫一妻的家庭單位小群(約2-5頭)生活,生性較神經質。 懷孕期約163-176日,每產一仔,生產間隔和季節性尚不得而知。通常活動於樹林的中、下層,以果實為主食,也吃些樹葉和未熟的種子。 以水果為主食,也吃些花、葉及動物性食物。白天活動覓食,吃種子、樹葉、花朵、果實、昆蟲,偶爾也吃小鳥、老鼠、蝙蝠、蜥蜴等小動物。白臉僧面猴的一身厚厚的長毛看起來和熱帶地區的炎熱氣候落落難合,不過它是為嘴而生的,白臉僧面猴非常喜歡蜂蜜,所以需要這身甲冑對付蜂窩的主人
雖然身軀粗大,但是白臉僧面猴極為靈活,可以在相距十米的樹枝間跳躍自如,因此在當地又被稱作“飛猴”
保育:白面僧面猴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亦被列入《附錄II》中,相信沒有立即的滅絕危機,但需要管制交易情況。而在IUCN紅色名錄內則被列入「低危/無危」級別,即指目前存在的威脅並不嚴重。
黑須僧面猴
學名:Chiropotes Satanas英文名:Black-beared Saki
分類:哺乳綱 靈長目 捲尾猴科
物種信息
分布:南美洲奧里諾科河以北、內格羅河以西、巴西亞馬遜河以北。
習性:又名紅背僧面猴,棲居在熱帶稀樹山地和高山雨林。體長40-46厘米,尾長35-38厘米,尾無纏繞能力,行走或覓食均呈四足性步態運動,較少跳躍。主要以水果和植物種子為食,也吃少量昆蟲。
繁殖:繁殖季節集中於雨季,孕期5個月,每產1仔。
保護等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
金背禿猴
金背禿猴隸屬僧面猴科禿猴屬,是生活在亞馬孫流域的靈長類動物之一,它們毛色深棕,但是背部顏色較淺,接近金黃色,因而得名“金背禿猴”。目前人們對這種猴子的生活習性了解得很少。產地
中南美洲中南美洲。
僧面猴科
僧面猴科(學名Pitheciidae)是新世界猴的一科,包括僧面猴屬、叢尾猴屬、禿猴屬和伶猴屬。僧面猴屬(學名Pithecia),又叫狐尾猴屬,是僧面猴科的一屬,產於南美北部和中部。
相關詞條
捲尾猴科動物
捲尾猴科,因大部分種類的尾巴具纏卷功能而得名。體型大小差別很大,體長24~72厘米,尾長15~90厘米,體重 287~10000 克,所有種類均為36枚牙齒;無頰囊和臀胼胝;指和趾細長,具有扁的或彎曲的指甲,有的拇指退化,有的高度發育;鼻孔朝向兩側;尾毛大多密而長,在尾端下部有一無毛區,皮膚厚實,可抓握東西;毛色有暗灰、褐、赤褐和黑色。該科主要包括絨毛猴屬、蛛猴屬、絨毛蛛猴屬、僧面猴屬、紅背僧面猴屬和禿猴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