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傣族的飲食具有獨到之處而又富有特色。在人們心目中,往往把酸和傣族聯繫在一起,無酸不成餐已成了傣族的飲食習慣,“酸擺夷”的稱謂便是由此而來的,以酸見長的傣味已成了傣族飲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傣家人認為,吃酸的心爽眼亮,有助消化,多吃酸的可以消署解熱;吃甜的,能增加熱量,解除疲勞;吃辣的可以增進食慾,預防傷風感冒;而吃生的,則可保證營養。傣家人還認為,傣味的酸,則要酸得爽口。如酸扒菜、酸醃筍、酸醃魚、酸肉、酸木瓜煮牛肉、酸筍煮雞、酸帕貢菜、碎汁醃菜等等都是傣味中富有特色的酸菜系列。
要甜,則甜得出奇。傣家人喜歡吃西瓜、香瓜、麻蒼蒲、鳳梨、香蕉、芒果、黃泡等,有時還要在這些甜果中放上白糖,上桌當菜吃。
要苦,則苦得有味。有的菜聞著苦,吃起來更苦,但越苦越有味,越苦越愛吃,傣家人視苦味為一道清涼解暑的佳肴。主要菜譜有:色鮮味美的撒撇、牛苦腸、魚苦腸,還有當地特有的馬蹄菜、帕錫介、莫吉利花、帕浪翁等等。
要辣,則辣得過癮。在德宏一帶生長著沖天辣、小米辣、象鼻辣、花呆辣、燈籠辣等等,可說是辣中之王,而以辣味為作料烹飪的菜餚也是傣家人的一大飲食特點,蘸水碟少不了小米辣,燒牛肉絲、南純秀、巴純、肋純都以辣為特色。
要生,則生得鮮嫩。傣家人認為,吃生的,味道鮮美,可口舒心。生豬肉、生牛肉、生鹿肉、生魚、生螞蟻等等都是在美味之列。
除此之外,德宏傣族的烹調技術也很講究,如:烤、炸、煎、煮、涼、蒸等等,可謂囊括了傣味烹任全法。
烤菜有雞、牛肉丸子和牛肉鬆、豬肉、鯉魚和鱔魚,全用一種清香宜人的山茅草包裹,內加各種香料蔬菜烤熟,味鮮,肉嫩,易嚼,營養成分基本上被保留了下來。特別是鱔魚劃成薄薄的小片,牛肉丸子插上堅韌的草根,讓人不知何物,胃口大開。
炸菜最奇最怪的要算青苔片、苦冷盤、酸芭蕉片、牛皮膠條,這是滿漢全席、川粵蘇閩菜里絕無的東西。
煎的如青椒包肉。炒的是臭蒸雞蛋,名臭實香,香中微有苦涼氣,令人回味再三。煮的如酸筍雞,那真是一道色香味美俱全,古樸、清淡、鮮香的美味。
特色菜
檸檬烤魚
檸檬烤魚是當地人民的新寵,選用西雙版納燒烤專家的摯愛---羅非魚,這類魚種香滑可口,肉質鮮嫩,經過炭火烘烤後,配上獨家秘制的檸檬沾水。食物的特色是:以酸辣為主,傳承了傣族人民飲食文化,而每個店家在調配沾水的口味上,都有差異。
鳳梨紫米飯
紫米鳳梨飯是西雙版納小有名氣的一道菜餚,同屬熱帶水果的鳳梨,在這個季節已經十分成熟,紫米飯是傣家糯米飯的其中一種,去掉鳳梨蓋,掏去鳳梨心,放入紫糯米,再用高溫沸騰的熱水蒸煮,鎖住了鳳梨的甜、紫米的粘稠,烹調時間越久,其香味已經在鍋里無法抑制,還有補血潤肺的功效喔。
舂雞腳
版納人民喜好酸辣的食物,出生於涼拌類食品的品種繁多,舂雞腳也是一道熱門菜餚,添加了一些西雙版納獨有的香料,口感酸甜微辣,成為一道綠色食品,品味版納生活的慢節奏風尚,搭配小瓶啤酒,閒話家常,不夠辣的朋友,可以升級加辣喔。
巴拉達
巴拉達是外來食品,類似民間煎餅,更像印度飛餅,流傳於版納的美食,經過傣族人民改良加工,成為近代當地人民的傣味佳肴,加入了熱帶水果、雞蛋、煉乳等食材,“巴拉達”也端上了傣樓,成為傣式菜色的其中一項。
油炸竹蟲
熱帶雨林里有飛禽走獸不足為奇,來到了傣家,就要具備有膽試食的勇氣!邊吃邊感受觸骨般的心跳?竹蟲生長在野生毛竹體內,以新鮮的竹子為食物,當地人從森林中砍回毛竹,打開竹筒就可以取出竹蟲,油炸後配上椒鹽。味道油而不膩,口感生香。每年雨季,本地菜館都可以品嘗到這類特色菜餚。油炸竹蟲,最具強身健體的功效,獨此一處,盡在西雙版納。
竹筒飯
炭火確實是傣族人民在烹調上的好幫手,竹筒飯也是一道經過炭火烤制而成的,用版納特產的香竹裝入了紫糯米、花生米進行烘烤,香竹的天然氣息鎖住了糯米的清香,這一道菜式是傣族美食的代表作品。
泡魯達
在傣味餐廳里,我們都會看到非常著名的小吃——泡魯達,其是用西米、大西米、木瓜凍、緬甸煉乳、特製奶油麵包乾、新鮮椰絲加上碎冰塊製作而成,做好的泡魯達香甜撲鼻,神清氣爽。其中的奶油麵包乾,泡在奶香濃郁的冰水中,入口即軟,味道超讚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