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們不去打仗

《假如我們不去打仗》是田間抗戰詩歌的代表作。

基本信息

【名稱】假如我們不去打仗

【作者】田間

【創作時間】1938年

《假如我們不去打仗》是田間抗戰詩歌的代表作

詩歌全文

假如我們不去打仗

敵人用刺刀

殺死了我們

還要用手指著我們骨頭說:“看,這是奴隸! ”

作者簡介

田間作品

田間 (1916—1985),原名童天鑒,安徽省無為縣開城鎮羊山人,著名詩人。 1933年考入上海光華大學外文系。1934年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參加《文學叢報》《新詩歌》的編輯工作。1935 年任《每周詩歌》主編,創作並出版處女作《未明集》。1936年出版描寫東北人民抗日鬥爭 的短詩集《中國牧歌》和以紅軍長征為背景,寫農民反抗鬥爭的長詩《中國·農村的故事》。這兩部書都被國民黨政府列為禁書,作者險遭逮捕。1937年春到東京學日文。“七.七事變”後,回上海寫抗戰詩歌。是年秋,去武漢,寫成《給戰鬥者》。該詩表達了人民反抗侵略的決心,鼓舞了人民的戰鬥意志,是當時公認的優秀政治抒情詩。年底,到八路軍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當戰地記者。1938年春夏,到延安與文藝界同仁共同發起街頭詩運動日(8月7日)。其詩作《假使我們不去打仗》傳遍全國,被聞一多稱為“擂鼓詩人”“時代的鼓手”,是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年底,到敵後晉察冀邊區當戰地記者。參加過百團大戰。1940年創作《名將錄》。1941年任晉察冀邊區文協副主任,被選為邊區參議員。1943年任孟平縣抗聯和縣委宣傳部長。1944年創作《太原謠》。1945年任冀晉邊區《新民眾》雜誌社長兼主編,創作著名敘事詩《戎冠秀》及《趕車傳》,出版《民歌雜抄》。1946年任雁北地委宣傳部長、秘書長,參加土改複查,創作《宋村紀事》。1948年冬,任張家口市委宣傳部長。1949年兼任察哈爾省文聯主任,參加過第一次全國文代會,任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創作部部長、文學研究室主任、《詩刊》編委等。1950年任全國文聯研究會主任。1951年任中央 抗戰詩人田間

文學研究所秘書長兼研究員。在赴朝鮮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期間,任二分團秘書長。1953年,中央文學研究所改為中國作協文學講習所後,任主任。是年,再次去朝鮮前線,以記者身份進入板門店談判帳篷內,寫成散文集《板門店記事》。1954年出訪東德、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次年寫作《歐遊札記》。1956年到內蒙包頭及黃河兩岸訪問,寫出《馬頭琴歌集》一書。1957年到雲南訪問,寫有《芒市見聞》。年底,到張家口市懷來縣花園鄉南水泉大隊蹲點,創作街頭詩、詩傳單。1958年兼任河北省文聯主席。1964年出席第三屆全國人大,到開羅參加亞非作家大會。“文化大革命”後期,任河北省文藝組黨組書記兼組長。1978年出席第五屆全國人大。以後,任河北省人大常委、國際筆會中心中國分會會員等。1985年病逝。《趕車傳》(第一部)有德、捷兩個譯本。《田間詩選》有朝文譯本。日本、蘇聯、法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蒙古等10多個國家翻譯了田間的不少短詩,如《給戰鬥者》《史達林頌》和《鹿》等。

詩歌賞析

假如我們不去打仗,那我們有可能沉默的活著,沒有尊嚴;假如我們不去打仗,那我們有可能落魄的死去,沒有意義. 在中國這樣一個泱泱大國,如果我們在被侵略時,沒有人為國家出力,不為了國家的獨立,為了民族的尊嚴去流血,去犧牲,那么我們的國家將不存在,我們的民族將會從世界中消失.試問,面對生和死如何選擇,好死不如賴活,我們要生存,這是一個最原始的選擇,所以拿起了鋤頭,舉起了手動步槍,開始了反抗,如打架似的反抗由一些人領導起來,於是由打架變為了打仗.

這篇短文寫地很有點血淋淋的,但很有意思,寓意也較深刻,還真有點扇動性,同時也對“什麼是奴隸”重新進行了定義。大概是時間久遠的原故,在書中沒有註明原文的具體寫作時間,但看意思此文所指不是內戰,好像是有強盜進屋了。其實有那么一段時間,號稱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泱泱大國,被例強打的一點則也沒有,強盜們按強盜的邏輯說“我們打你咋也不能白打”,於是呼就有人遵照強盜的要求,開始割地賠款忙個不亦樂乎,這個歷史教訓不只人們說的落後就要挨打,應該說那個年代政府的腐敗無能,也是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拋除歷史背景,就現代人來講,這篇短文還真有點是言短意深,引人玩味。以前與酒友喝酒閒侃時,曾聽過這樣的話題“一個人要是養成一種壞習慣,一半會你也別想讓他改掉”。本人就很贊成這一說法,為什麼?因為本人知道一個人最難戰勝的應該是他自己,你總不能讓他自己沒事總和自己打仗,在有一個時代那叫作“思想鬥爭”。但反過來講,你不想改掉壞習慣,那壞習慣一定會指著你說“看,這就我的奴隸”,你呀,也只有為這個壞習慣出勞務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