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夏起義

值夏起義

77年前,在江西吉安縣值夏鎮(現青原區)水北村,有一支國民黨地方武裝部隊——吉安縣靖衛大隊(也稱“八市聯\n\n值夏起義防總隊”)舉行起義,選擇加入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

羅炳輝

77年前,在江西吉安縣值夏鎮(現青原區)水北村,有一支國民黨地方武裝部隊——吉安縣靖衛大隊(也稱“八市聯

值夏起義值夏起義
防總隊”)舉行起義,選擇加入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這次起義的領導人,就是名列我軍36位軍事家之一、被人們稱之為“奴隸將軍”的羅炳輝

在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之際,“上海‘壯行長征路’尋訪團”一行,受羅炳輝將軍的夫人、老紅軍張明秀之託,近日專程來到吉安,在羅炳輝起義和走上革命道路的水北村,為羅炳輝將軍獻上一束鮮花,寄託無限的緬懷和哀思。

不少人有這樣的疑問:為何羅炳輝來到吉安不久就率部起義?當時他究竟帶領多少人發動了起義?記者近日採訪了研究羅炳輝歷史的專家,並前去探訪了羅炳輝將軍的起義之地,謎團一個一個被解開。

國民黨政府常剋扣羅炳輝軍餉

記者與吉安市東井岡研究會會長、長期從事羅炳輝研究的專家丁仁祥同行,來到了距離吉安市20公里左右的水北村。從村子出發,前可進抵“東井岡”東固蘇區的新圩富田等地,後可退守吉安縣城(現吉安城區)。丁仁祥告訴記者,正是因為水北村地理位置較好,村民又全部姓羅,所以當年羅炳輝選擇在這裡駐紮部隊,一是便於前去蘇區“進剿”;二是羅炳輝的祖籍在吉安

在水北村,記者一提起“羅炳輝”這個名字,上了點年紀的人都知道。村民說,因為羅炳輝是窮苦出身,小時候做過奴隸,所以他對老百姓都很和氣。來到水北村不久,羅炳輝就與村民羅立人的祖父羅章奎成了好朋友。據羅立人介紹,羅炳輝來到水北村後,將靖衛大隊的三個中隊分散駐紮在附近的3座大祠堂里,羅炳輝本人則住在距水北村200米遠的竹山村里。羅炳輝空閒時,常去羅章奎家裡喝茶、聊天。

羅立人告訴記者,由於國民黨政府經常剋扣羅炳輝的軍餉,那時他常常沒錢給部隊發軍餉,他本人也常是身無分文。有一次,部隊因為很久沒發軍餉而無錢吃飯,羅炳輝就向羅章奎借了500個大洋應急。當時羅炳輝本人有些不好意思,派了兩個士兵拿著一張條子,將羅章奎請去他的住所才說了借錢的事。 

從“剿匪”到自願變成“匪”

村民們告訴記者,位於村頭的大祠堂“簪嬰堂”就是羅炳輝舉行起義的地方。如今祠堂已破爛不堪,祠堂兩邊的迴廊

值夏起義值夏起義
上堆滿了村民的農具。在祠堂的一面牆上,擺著“上海‘壯行長征路’尋訪團”敬獻的花籃。

水北村88歲的羅先結老人,是目前唯一一位親眼見過羅炳輝的健在者。羅先結老人告訴記者,那時他才10歲,但對羅炳輝起義的事情記得很清楚。老人印象中的羅炳輝個子很高,白白胖胖的,對村民十分友善,在路上見到了還會主動打招呼,“不像其他的國民黨軍官那么凶”。因為大家都姓羅,羅炳輝把村民都當作是自家人。每次他帶部隊去富田、東固一帶“剿匪”,抓到後他都會很快放走,還給每人發1塊銀元作為路費。

羅先結老人指著“簪嬰堂”右側100米遠的一塊空地說:“當年他就是在那裡集中靖衛大隊宣布起義的,當時還有圍牆。”羅先結老人記得,1929年11月15日,靖衛大隊響起了緊急的集合哨聲,部隊集中在圍牆裡的一塊空地上排成3排。羅炳輝對著士兵們說,如果有人不願跟他起義,他不勉強,發放路費就可以走人,願意留下的就跟他一起去參加紅軍鬧革命。

羅先結當時跟著一些村民出來觀看起義的情景,羅炳輝宣布起義時說的幾句話他至今還記得非常清楚:“早三天我們去‘剿匪’,後三天我們也要去變成‘匪’了。我們要跟共產黨走,豎起紅旗為窮人去打天下!”接著,羅炳輝就帶頭喊起了口號:“打倒蔣介石!”“共產黨萬歲!”

起義前險遭“內鬼”破壞

丁仁祥告訴記者,當時起義是在一種緊急的狀態下進行的。

1929年11月上旬,贛西南特委團委書記曾道懿叛變,將全部計畫和組織供出。敵人掌握了羅炳輝將要起義的“證據”,便以發軍餉為名,要其帶領靖衛大隊回吉安縣城,準備逮捕他。當時情況非常緊急,贛西南特委領導人曾山派人送了一封信給羅炳輝,確定了起義時間,要求其務必在11月15日舉行起義。

就在起義前的兩個小時,靖衛大隊里的一名中隊長和另外一個人,帶了一部分人跑到吉安城裡告密。羅炳輝當時非常緊張,就在凌晨2時許,緊急召集部隊宣布起義。隨後,起義部隊連夜抄小路趕往蘇區的新圩,與前來迎接的贛西南特委領導人劉士奇等人會合。休息了一天后,便前往富田進行整訓。

值夏起義助紅軍攻克吉安

值夏起義值夏起義
羅炳輝舉行起義的人數,歷來眾說紛紜:有七八百人的說法,也有四五百人的說法,還有180人左右的說法。通過比對資料和研究,丁仁祥認為180人的說法較為客觀可信,並且現在吉安的黨史也都是採用這一說法。

丁仁祥告訴記者,有人說七八百人參加起義,是將附近吉水縣、丁江烏江以及峽江等地的靖衛隊人數也包括進去了,但這些靖衛大隊並不歸羅炳輝管轄。醞釀起義前,羅炳輝曾派人去過這些地方,和靖衛隊建立了一種友好的關係。所以羅炳輝率部起義時,這些靖衛隊沒有進行干涉。另外,羅炳輝的靖衛大隊3箇中隊的總人數僅為500人左右,起義前,那個叛變逃跑的中隊長帶走了一部分人,還有一部分人不願起義離開了,最後真正跟羅炳輝起義的僅有180人左右。

丁仁祥說,羅炳輝舉行值夏起義,當時對國民黨的軍隊引起了極大震動,它不僅是國民黨地方武裝中第一支起義的部隊,也開創了紅軍將敵人武裝爭取改變為革命武裝的先例,在當時的贛西重鎮吉安從軍事上打開了缺口,為紅軍最後攻克吉安縣城提供了條件。同時,羅炳輝帶來的一批槍枝彈藥,也壯大了缺槍少彈的紅軍力量。

起義後,羅炳輝的部隊改編為江西工農紅軍獨立第五團,後與其他部隊合併又改編為紅四團,羅炳輝任團長,成為東固革命根據地的主力部隊,他高超的指揮戰術,常常打得敵人潰不成軍。從此,羅炳輝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逐步成長為一名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軍事家。1946年,羅炳輝因病不幸逝世于山東蒼山縣的蘭陵鎮,走完了“從奴隸到將軍”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

揭秘

羅炳輝起義前秘密加入共產黨

羅炳輝為何來到吉安不到一年時間就轉變了立場舉行起義?丁仁祥認為,除了跟羅炳輝的貧苦出身和有正義感有關外,最重要的是,當時的吉安地方黨組織採取了比較靈活的政策,除了發展工農武裝和爭取綠林武裝外,還通過策反的方式,爭取敵人的武裝也加入革命的隊伍。

羅炳輝小時候做過奴隸,當兵後參加北伐來到南昌,雖然立下了戰功,卻因不願同流合污而屢遭排擠,他的部隊被編遣後就過著流浪的生活,後來他認識朱德並接受了革命教育。1929年春,他應雲南老鄉、當時的吉安縣縣長冷照升之邀,來到吉安擔任了“八市聯防總隊”隊長。由於他具有正義感,每次前去東固蘇區“圍剿”紅軍都是消極對待,即使抓到了紅軍也會放走,國民黨就常常不發軍餉,“所以他在吉安也是很不得志的”。吉安地方黨組織及時捕捉到這些信息後,抓住時機向羅炳輝展開宣傳。同年6月,黨組織派羅炳輝的同鄉、共產黨員趙醒吾對他進行策反。

丁仁祥告訴記者,趙醒吾找到羅炳輝之後,進行了3天的交談。那年7月,羅炳輝就用“羅南煌”的名字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