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固

東固

東固位於贛中南,處於吉安、吉水、永豐、泰和、興國五縣交界地帶。東固革命根據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我黨創建的最早的革命根據地之一,同時也是最早實行“工農武裝割據”的紅色區域之一,被毛澤東高度評價為“李文林式”根據地和“第二個井岡山”,陳毅元帥譽之為“東井岡”。當年的東固區還曾被評為中央蘇區“第一模範區”,僅1933年―1934年間,2400多名青壯年參加紅軍,占當時青壯年2800人的85.7%,有名有姓的烈士達1400多人。

簡介

東固位於中南,處於吉安吉水永豐泰和興國五縣交界地帶。東固革命根據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

東固東固
我黨創建的最早的革命根據地之一,同時也是最早實行“工農武裝割據”的紅色區域之一,被毛澤東高度評價為“李文林式”根據地和“第二個井岡山”,陳毅元帥譽之為“東井岡”。當年的東固區還曾被評為中央蘇區“第一模範區”,僅1933年―1934年間,2400多名青壯年參加紅軍,占當時青壯年2800人的85.7%,有名有姓的烈士達1400多人。

該根據地自1927年9月開創,至1929年12月成立贛西臨時蘇維埃政府止,為期兩年零三個月,經歷了創建、鞏固、發展三個階段,全盛時期人口15萬,面積達2200平方公里。在這塊浸透先烈鮮血的紅土地上,曾是第一、二、三次反“圍剿”的主戰場,毛澤東朱德陳毅曾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浴血奮戰,舉行過著名的“東固會師”,並先後誕生了七、九縱隊,紅二、四團,紅六軍紅二十軍等革命武裝和正規紅軍。
東固為中心的紅色區域,創造了蘇維埃運動和中國革命的多個先例和第一:以公開的武裝鬥爭同秘密割據相結合,實行飄忽不定的游擊戰術;以農軍為基礎同爭取、教育、改造綠林武裝相結合,走出了創建革命武裝“統一戰線”的新路子。土地革命時期,是贛西南革命鬥爭的中心和立足點,是紅四軍轉戰贛南、閩西的歇腳地和東征基地,同時為“工農武裝割據”進行了可貴探索,提供了新鮮經驗。通過發掘東固革命根據地的各種史料、尤其是毛澤東本人對東固革命根據地的相關論述,與會專家認為東固革命根據地是毛澤東創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重要理論的實踐來源之一,是毛澤東早期思想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東固平民銀行舊址

東固東固
1928年,為了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活躍根據地的經濟,中共東固區委決定溝通與白區的貿易,成立“東固平民銀行”。就是這幢東固老街街道中心南側的二層樓房,它座東南朝西北,磚木結構,占地面積169.51平方米。當年10月,東固黨組織籌集基金3000銀元,開辦“東固平民銀行”,到1929年又擴大基金8000千元,發行紙幣20000元,對粉粹國民黨反動派的經濟封鎖起了很大的作用。當時,蘇區民眾非常支持平民銀行的開辦,紛紛籌集資金,有的婦女還把結婚時用來陪嫁的銀手鐲銀項鍊銀耳環銀戒指等往平民銀行送……東固平民銀行印製了中國工農政權的第一張紙幣,紙幣分一元、五角、一百文、二百文四種,流通於東固根據地以及鄰縣地區。1930年10月,毛澤東、朱德、陳毅親臨視察。1931年東固平民銀行發展為“江西工農銀行”,後又與閩西銀行合併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1987年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革命烈士紀念塔

這座高大的革命烈士紀念塔位於東固鄉政府東北面的小山頂上,距東固鄉政府0.5公里。1961年建成時是一位身著軍裝,頭戴軍帽,背斗笠,持鋼槍,目視前方的紅軍戰士,1964年改建成此塔。革命烈士紀念塔呈八角形,分五層,上小下大,平頂;頂層四面有四個五角紅星,塔身正面向西,中嵌漢白玉,上有毛澤東的親筆題詞“無上光榮”四個鎦金大字,右字“英勇犧牲的烈士們千古”,左書“毛澤東”。塔中座前橫列三個谷穗狀花圈,塔基八面用漢白玉鑲嵌,典雅樸素莊重。登塔之路,由下而上分7隊105級,兩旁之欄桿順路而建;塔四周山坡上蒼松翠柏鬱鬱蔥蔥,顯得革命烈士紀念塔更加雄偉壯觀、肅穆,象徵著革命烈士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事業萬古不朽,永遠長青。
早在1926年,東固就成立了黨的組織,開展了農民運動,建立了革命武裝。革命戰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東固人民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在革命戰爭中有名有姓的就有1429人,為了革命,他們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其中有黃公略軍長、胡海賴經邦曾炳春等一些革命領導人,為紀念這些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建成此塔。

傲上村

東固鄉傲上村。傲上是東固革命根據地的基礎,是賴經邦同志領導的七縱隊率先創建的根據地,並由此逐步形成整個

東固東固
東固紅色根據地。這裡正是毛澤東領導工農紅軍二、三次反“圍剿”的主戰場。我們首先參觀毛澤東舊居。

毛澤東舊居

毛澤東舊居座落在傲上村中心,四面山高林密,座西朝東,為三間土木結構瓦房,約110平方米,周圍錯落著數十戶民房,此房具有二、三十年代客家的建築風格。舊居進門的右側是毛澤東同志的臥室兼辦公室,1931年4月毛澤東居住在這裡,達25天之久。毛澤東朱德黃公略葉劍英等革命先輩在這裡親自製定和部署了第二次反“圍剿”的戰略方案,採取“誘敵深入、集中優勢兵力,擊其虛弱,殲敵於根據地之內”的戰略方針,並取得了第二次反“圍剿”的偉大勝利。1985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朱德舊居

1931年4-5月間,朱德總司令就住在這裡,距離毛澤東舊居約100米,系木土結構的四間瓦房,其中一間廚房,四房約110平方米,此房於1991年春崩塌。

軍民誓師大會會場舊址

這棵大樟樹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1931年5月中旬,當時萬名紅軍站在這樹下的曬坪上,召開了“第二次‘反圍剿’軍民殲敵誓師大會”,就因為這棵樟樹樹高枝多,根深葉茂,敵人的飛機偵察不到。毛澤東在這次大會上號召軍民同心協力,積極做好各項戰鬥準備,極大地鼓舞了當時東固軍民的士氣。1985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紅一方面軍無線電培訓班舊址

這是一幢土木結構的瓦房,1931年4--5月,紅一方面軍利用從敵人處繳獲的無線電設備在這裡組織戰士開辦無線電培訓班,造就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批無線電通訊員。紅軍無線電培訓班的學員就住在這裡,負責無線電訓練的是王震同志。毛澤東等領導人常常親臨培訓班視察學員的學習情況,他還和朱德總司令在緊張備戰的百忙之中,給培訓班的學員們上政治課。毛澤東操著一口濃重的湖南口音說:“國民黨不可怕,蔣介石的兵再多也沒什麼了不起,歷史上赤壁之戰不就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嗎?紅軍有了電台,就等於有了‘千里眼’和”‘順風耳’。我們一定能打敗敵人,革命是不可阻擋的!”在這裡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學員,為三、四、五次反“圍剿”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
馬功勞。

紅四軍與紅二、四團會師舊址

東固鄉螺坑村,紅四軍與紅二四團會師舊址就在這裡。1929年2月10日,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從井岡山來到東固, 22日紅四軍與紅二、四團在螺坑石古丘壩上召開了勝利會師大會。毛澤東在會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說:“我們革命就要不怕死,越怕死越會被敵人打死,不怕死就不會死。我們從井岡山開過來,子彈從我們頭上颼颼飛過也沒有死。我們打仗不怕沒有子彈,我們的子彈會越打越多,蔣介石給我們送來!紅四軍是‘鐵軍’,那你們紅二、四團就是‘鋼軍’了!”高度讚揚了東固革命根據地和紅二、四團的功績。會後,紅二、四團和東固民眾送了4000元大洋和大量的子彈給紅四軍,紅四軍回贈了4挺機槍和1門迫擊炮給紅二、四團。
陳毅在詩中讚揚東固會師:“東固山勢高,峰巒如屏障;此是東井岡,會師天下壯。”譽東固為“東井岡”。東固會師是建立中央根據地的一個良好契機,是贛西南革命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它解救了紅四軍的危機,促進了紅二、四團的建設,總結、交流了根據地建設的經驗,推動了東固革命根據地的進一步發展,對其它根據地的發展起了重要推動作用,使東固成為紅四軍東征的前進基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