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高考

個性化高考

我國的高考模式一直採用單一的“統一選拔考試”模式,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徵求意見稿中即提出“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模式。 2009年起,浙江試行新高考方案,由考生選擇考試模式。依照這套“個性化高考”方案,這個省30多萬名應屆高中畢業生,在教育改革的“雷區”邁出平穩的第一步。

模式

浙江省從2009年起實行分類測試的高考模式。這種模式在“語文、數學、外語”三門課程的基礎上,分三類設定考試科目,報考院校分別對應重點大學、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

從2009年起,浙江每名考生的電子檔案中都新增了一份“成長記錄”。這張全名為“考生綜合素質評價基本信息表”的表格中,包括高中會考等第、所獲學分、自主選修模組、綜合素質評價、任職記錄、綜合實踐活動學分等項目。

按照浙江的“個性化高考”方案,今後全省將逐步建立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和統一選拔考試“三位一體”的多元化的招生考試評價體系。即每一名考生都必須要有高中會考成績、“成長記錄”以及高考成績,才能參加高考招生錄取。

“成長記錄”的引入受到了不少高校的歡迎。浙江工業大學在招生章程中明確規定,省內參加新課改的考生必須在綜合素質評價的各個選項中達到一定等第,方能報考該校。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則明確表示,在考生總分相當的情況下,高校將更青睞那些綜合素質好的考生。

特點

個性化高考個性化高考
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考試科目由過去的“統一”走向“分類”:一類科目在保持原有“3+X”科目組合的基礎上,增加自選模組考核內容;二類科目維持原有“3+X”科目組合;三類科目在保持共同科目“語、數、外”三科考試基礎上,增加技術科目測試。三類測試分別對應重點大學、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等三類院校,考生可以自主選擇,量力而考,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意義

把中學生的“成長記錄”即綜合素質評價第一次正式引入高考錄取,有助於打破當前“唯分數論”的評價觀,在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從高校招生角度來看,新課改高考方案為學校實現優選好學生的目標提供了基礎平台,拓展了選擇空間。

目前分數線依然是高校招生的第一條件,只有通過“分數線”這個門檻,我們才會考慮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其他的學業水平考試情況。但隨著城鄉教育差距的縮小,社會誠信度的提高,其“招生權重”應會逐漸加大。

成效

2009年浙江省的首批高校錄取中,考生第一志願滿足率由去年的93%上升到今年的98%,而院校第一志願滿足率則由去年的70%上升到今年的90%以上;同時,浙江的高分考生落選率和徵求志願比例均再創新低。

這主要歸功於2009年浙江高考招生的兩個“新政”。一是首次採用分類分批劃線、分批填報志願、分段錄取的辦法,二是平行志願統一增加到5個以及合併原來的二、三批志願。從機制上最大限度保障了考生權益。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介紹,2009年浙江省高考共經歷了13次網上填報(徵求)志願,15次平行志願模擬投檔和26輪正式投檔,雖然招生時間拉長,考試機構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但考生和院校卻從中受益,實現了“雙贏”。

評論

個性化高考個性化高考

所有高考試卷的網上評閱是強化高考公平的又一環節,“網上背靠背打分讓高考作文評閱工作更加公平公正。”該省高考語文閱卷組組長廖可斌說。在網上,兩名作文閱卷者相互看不見評分結果,相互不受干擾;而一旦兩者打分差距超過規定範圍,計算機就會把考捲髮給第三位老師再行評閱。

浙江省教育廳表示,作為階段性的高考改革方案,新政出台和具體實施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很多新問題。但在未來,教育部門還會繼續有計畫地根據實際情況完善高考制度,以使高考更加公平公正、科學合理。

“過去參加高考的考生中,有80%的人用80%的精力花在那永遠搞不明白的20%的問題上。”浙江省教育廳長期分管基礎教育的巡視員張緒培說,高考改革就是要讓每個孩子都學有成就,並滿足其選擇性需求,這也是減負的根本要求。

中國教育史分會理事長田正平認為,浙江“個性化高考”方案最大的亮點就是推行“分類測試、分批選拔”的操作模式,它不再用高度統一的考試科目來決定學生的命運,改由考生量力而行,這種以人為本的精神體現了高考應有的功能。

“我們在給全體學生家長發的公開信中,特別用粗體字標註‘高考類別不一樣,考試科目不一樣,考試時間不一樣,學生負擔也不一樣’。”杭州市餘杭區瓶窯中學校長俞建中介紹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