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1世紀初,中國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引發了民眾吃什麼都不安全的擔憂,有網友更是用問題食品串起了普通民眾一天的選單。在2013年初的各省兩會上,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紛紛表示,保障民生,先保護好民眾的胃,代表和委員們就此提出各種提案,被網友形象地稱為保胃戰。
代表建議
打破分段管理體制
中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是採取多機構分段管理的模式,由於體制不暢,導致食品生產、流通領域,管理部門眾多,一些部門職責模糊、多頭執法等現象依然存在,使一些不法生產經營者有空子可鑽。對此,代表們建議,監管環節要無縫銜接,查處流通領域的責任也要到點到位。
企業互相監督自律
企業的自律是守住食品安全的最為關鍵也是最後一道門,比如,在日本,食品行業裡面幾乎所有的門類都建有協會,覆蓋了整個食品產業鏈,大家互相監督、通過行業自律維護整個行業的聲譽。一旦某個企業做假、大家會一致把他推出去,但目前我們國家這樣的平台還太少。
化解源頭風險
從源頭上看,一家一戶分散養殖的風險太大,這主要是一些農民不懂技術、只知道餵瘦肉精的豬長得快能多賺錢就行。規模化養殖有利於規範生豬飼養規程,可以對養豬生產全過程實施監控。在大規模的養豬場,飼料、針劑等等都必須有嚴格的記錄和質量把關,這正是其優勢所在。如果以公司形式發展規模養殖,有了資金實力和技術保障,就可以實現養殖過程的規範化生產。
堅持零容忍
有些企業為了追求利潤,無視生產食品法,生產過程偷工減料或違反操作規定,生產劣質食品危害社會、危害人民。企業逐利的本性難移,其主動造假生產不安全食品的可能性就存在,比如屢打不絕的地溝油。食品安全關乎每個人的安全,要形成強大的威懾和懲治力量,讓昧著良心掙錢的企業和個人“不得翻身”。具體執行上,要完善、細化關於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從經濟、政治和法律的各個方面形成屏障。另一方面,要堅持“零容忍”,對黑心企業一經發現立即清除出行業,而企業老闆應該入刑。
以打為主存在不足
中國食品安全監管模式可以簡單概括為“以打為主”,“以打為主”的監管模式只有警示問題食品的信息,不提供安全食品信息,容易造成消費者恐慌;只嚴厲打擊違法行為,不重視宣傳誠實守信經營者,長效機制就沒法建立起來。食品安全監管應重視打擊與建設兩手抓,既要揭露曝光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又要提供食品安全信息,建立權威的安全食品信息發布制度,指引消費者購買,減少市場信息不對稱。建議應實施政府年度食品安全白皮書制度,以省或市政府的名義,每年度向轄區民眾發布食品安全及其市場監管狀況“白皮書”。讓民眾全面了解年度內食品安全狀態、食品安全市場建設、監管工作等方面的情況,以此樹立對食品市場的信心,共同促進食品安全。
建立食品安全雲計算中心
著眼於實現監管無縫覆蓋、打造完整監管鏈條,建議各級政府建設集中統一的食品安全雲計算中心。一是集中分段監管的海量信息資源,可以保證信息的完整性,實現全程管理的信息互通;二是利用雲計算中心提供的超級存儲及處理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共享食品安全資源;三是雲計算中心可以極大減少食品安全信息系統建設的重複投資;四是雲計算的按需分配服務具有獨特優勢,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利益。
提倡理性消費和節約
中國人的消費觀念也是導致出現食品安全的一個因素。中國式剩宴導致食品需求大幅提升,而大量的供應缺口,也容易使企業出現不理性做法。因此,應大力提倡理性消費和勤儉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