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澄塔影寒
日瀉帆光淡,江澄塔影寒。驛樓經再宿,亦覺別情難。 侯官市夜泊 (清) 孫星裔
塔,指的是上街鎮侯官村的鎮國寶塔,當地稱護鎮塔,位於上街鎮侯官村北閩江南岸。侯官市就是現在的侯官村,如今村中地名還有“上市”“中市”“下市”,到網路上查看地圖,這裡還標著“侯官市”。唐代侯官村是縣城,明王應山《閩都記》記載:“侯官市,古縣治也。唐武德六年,置縣螺江之北。貞元五年為洪水漂沒,觀察使鄭叔則奏移入州城,遺民廛居,城市裡社巍峨,有石塔臨於江濱,其山名龍台,與赤塘山並峙。”
侯官作為古縣和今村,其管屬區域和名稱的不斷改變,令人眼花繚亂。
東漢建安元年(196年)冶縣改名侯官。南朝時,從侯官分出的原豐與侯官合併為東部侯官。隋開皇九年(589年)改東部侯官為原豐縣,不久更名為閩縣。武周長安二年(702年)再置侯官縣,縣衙搬到現在的上街侯官。明曹學佺《侯官市》詩:“解纜已更市,榜歌猶未殘。鎮村垂桔廟,拍水漂麻竿。日瀉帆光淡,江澄塔影寒。驛樓經再宿,亦覺別情難”,說的就是當時的情況。
受洪災後,縣治由侯官市遷入福州澳門路,初名“侯官坊”。後來,人們認為,當官的老是“侯”著等補缺,很不爽,就改名“官賢坊”。元和三年(808年)侯官併入福唐縣,元和五年(810年)又設侯官縣,閩縣和侯官縣同屬福州。1913年兩縣合併,各取首字定名為閩侯縣。
建縣時,侯官成為閩江流域重要港口之一,凡福州西行的輪船都要在此靠泊運載旅客,裝卸貨物。渡口有高水位客船碼頭,作為橫江渡船及客班船停靠地。現在碼頭還有“上街鎮船舶管理站”和“閩侯縣侯官運輸站”的設定。鎮國寶塔成為侯官古鎮和侯官港的標誌。
這裡是閩江下游的感潮河段,又是岊江分水口的上游。常因閩江洪水為患,洪澇災害嚴重。建縣之初,有人建議在江岸建塔以鎮水患,所以有了護鎮塔。塔是花崗岩砌的,七層石塔,方形實心,高近7米。塔座的東面鐫刻“鎮國寶塔”,塔身每層各面均設有神龕,四面轉角處雕飾大力士。
雖然有塔鎮著,唐貞元五年,侯官還是被洪水淹了,縣衙只好遷到福州城裡。宋元時,侯官設定為鄉,現代為鎮,今為村。
現在侯官除鎮國寶塔外,還保存著與侯官縣治同期建築的城隍廟等文物古蹟。侯官城隍廟位於侯官村小山上,奉祀西漢御史大夫周苛。據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重修城隍廟碑”記載:“吾鄉之祀城隍也,自唐武德中置縣而始,厥後縣有治。貞元初,邑改廟僅存焉。”從此可知,城隍廟始建於唐貞元初,廟址乃縣治之所。城隍廟坐北朝南,抬梁穿斗式木構架。依次建築有戲台、拜亭、大殿、後殿等。廟西怡心亭的楹聯有:“旗山不墨千秋畫;江水無弦萬古琴”。廟北面建有漢鎮閩將軍廟。
相關詞條
-
侯官屯村
"獅子屯鄉侯官屯村距鄉政府所在地7.5公里,全村134戶,575口人
-
侯官港
侯官泊區有貨物碼頭1個,可泊50噸級貨船5艘,主要運送上街開發區建設及民用建築需要的河沙卵石,1993年吞吐量約15萬噸,雜貨年吞吐量約萬噸。 高水位客...
-
南江縣侯家鄉靈官村國小
四川省巴中南江南江縣侯家鄉靈官村國小
-
呂官屯村
呂官屯村地處天津市靜海縣陳官屯鎮最南端,南距河北省界僅6公里。村落占地面積約4平方公里,人口總數1858人,擁有耕地面積3350畝。地處京杭大運河畔,有...
呂官屯概況 村名考略 歷史沿革 姓氏構成 民族構成 -
侯官寨
侯官寨,位於陝西西安長安區楊莊鄉,侯官寨村歷史悠久民風淳普有著自己獨特的習俗 比如春節的社火 每年3月28(村裡的古會)在村委會唱大戲等等。
基本資料 習俗 -
侯官國小
侯官國小,屬於教育機構。學校類型:國小。前身為旗江國小,始建於1927年。學校位於閩江之畔的福州市上街鎮侯官村。
學校簡介 師資力量 辦學理念 -
泉州侯氏
侯姓是一個古老的姓氏,也是一個多源的姓氏,最早的一支是上古時期漢字的創始者倉頡(jié)的後代,還有一支是少數民族姓氏所改,鮮卑族原有胡古...
泉州侯氏 由來: 一 侯氏:追溯侯姓起源 二 遷徙分布 三 郡望堂號 -
小楊官屯村
小楊官屯村隸屬於茌平縣馮官屯鎮,西距鎮政府9公里。東鄰齊河縣,北與高唐縣王官屯村交界,西靠管氏河,南與北辛村相連。是兩市(聊城、德州)三縣(茌平、高唐、...
地名來歷 基本介紹 取得榮譽 大事記 經濟發展 -
侯樓村
侯樓村隸屬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李原鄉。為李原鄉21個行政村之一。地處美麗富饒的豫東平原腹地,有著黃河文化歷史瑰寶,閃爍著悠久商業文明之光的古老土地。她歷史...
領導班子 侯樓村 侯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