侔

侔,人字部,義為:相等,齊等。如~色揣稱(chèn )(寫文章摹繪物色恰到好處)。

基本信息

拼音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móu

注音

ㄇㄡˊ

部首

亻,部外筆畫:6 總筆畫:8

編碼

五筆:WCRH;倉頡:OIHQ;四角:23250;Unicode: U+4F94;CJK:統一漢字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 亻牟

漢字部件分解: 亻厶牛

筆順編號: 32543112

筆順讀寫: 撇豎折捺撇橫橫豎

基本字義

móu ㄇㄡˊ

相等,齊:相~。~色揣稱(chèn )(寫文章摹繪物色恰到好處)。

方言集匯

粵語:mau4

客家話:[寶安腔] miu2 [客英字典] meu2 [海陸豐腔] meu2 [客語拼音字彙] meu2 [台灣四縣腔] meu2

潮州話:毛翁5 [揭陽、潮陽]毛烏5(蒙),mong5(mông) [揭陽、潮陽]mou5(môu)

英語

equal

詳細字義

<動>

(1) (形聲。從人,牟聲。本義:等同;齊等;相等)

(2) 同本義 [equal]

侔,齊等也。——《說文》

侔也者,比辭而俱行也。——《墨子·小取》

權之以眡其輕重之侔也。——《考工記·輪人》

疏數必侔。——《考工記·弓人》

畸於人而侔於天。——《莊子·大宗師》。司馬注:“等也。”

智侔則有數者禽無數。——《淮南子》

(3) 又如:侔尊(等尊,齊尊);侔德(德業相等);侔名(齊名;名望相等);侔跡(與他人的行為、業跡相等);侔擬(擬,比)

(4) 謀取;求 [seek]

靜默以侔免。——《管子·宙合》。註:“取也。”

(5) 又如:侔利(謀取利益)

相等,相同。《莊子·外物》:“海水震盪,聲侔鬼神。”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侔 ·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6

《唐韻》莫浮切《集韻》《韻會》迷浮切《正韻》莫侯切,並音謀。

《說文》齊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疏數必侔。《注》侔猶均也。

《又》凡為輪,行澤者欲杼,行山者欲侔。《注》侔,上下等也。

又《莊子·大宗師》畸於人而侔於天。

又《揚子·方言》侔,莫強也。北燕之外郊言努力謂之侔莫。

又與蟊蛑同。食苗蟲也。見《漢海廟》

又葉蒙晡切,音模。

《權德輿幾銘》沖用為工,方寸為鑪。周行不殆,造物不侔。

說文解字

【卷八】【人部】侔

齊等也。從人牟聲。莫浮切

相關文獻

《資治通鑑 第十一卷》:今陛下起豐、沛,卷蜀、漢,定三秦,與項羽戰滎陽、成皋之間,大戰七十,小戰四十;天下之民,肝腦塗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勝數,哭泣之聲未絕,傷夷者未起;而欲比隆於成、康之時,臣竊以為不侔也。

拼音是mao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