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佳木斯大學國際學院是2001年經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內 第一家中外合作辦學的學院。學院開設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三個本科專業,擁有一批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合理的優秀師資團隊。學院始終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秉承“勤奮學習、讀書明理,教書育人、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不斷更新教育思想,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教學理念
國際學院創新教學科研理念,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增強科研實力。按照“套用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學院制定了柔性教學培養方案,充分重視學生實踐能力訓練,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獲得全面發展。學院還與企業之間建立了鞏固的實踐、實習基地,拓寬了就業渠道。學院目前承擔多項省部級、廳局級及市、校兩級課題,撰寫學術論文46篇,設有“國際化複合型與經管類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教學科研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機構設定
學院辦公室
教學科研辦公室
學生工作辦公室(團委)
綜合教研室
學院領導
黨總支書記
李春林
學院院長
男,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人。職稱:教授
黨總支副書記
張文友
男,黑龍江省勃利縣人。職稱:副教授
學院副院長
吳
振剛
男,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人。
教學獲獎
國際學院先後榮獲佳木斯大學先進黨組織、佳木斯大學黨風廉政建設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學生在校院兩級各項活動中表現突出,曾獲得佳木斯大學慶祝建黨90周年“我愛我的祖國”廣場紅歌會最佳演唱獎、健美操大賽一等獎、籃球比賽第二名等獎項。學院為豐富學生課餘文化生活,舉辦了“五心”教育等文藝演出,開展了各項體育比賽、徵文美術展覽及新老學生學習經驗交流會等多項活動。
發展前景
佳木斯大學國際學院自建院以來,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高素質專門人才,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學院全體師生正以飽滿的熱情、百倍的信心和勇於奉獻、敢於創新的工作精神,共同創造佳木斯大學美好的未來。
專業介紹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一、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應較系統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熟悉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社會經濟情況,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企業以及政府機關從事國際經濟與貿易實際業務、管理、研究和宣傳策劃工作的高級複合式創業型人才。
二 、專業特色與要求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應紮實的掌握專業基礎理論,具有較寬的知識面,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工作能力,具有從事國際經濟與貿易業務的綜合素質及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本培養方案的特色比較二表培養方案增大了外語課比例,調整了9門與國外大學對接課程,以適應中外聯合辦學的需要。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本理論知識,系統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以及相鄰專業的基本知識,有較深厚的學科理論基礎;
2.了解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及其貿易政策;
3.了解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發展的動態;
4.精通英語,能夠熟練地閱讀本專業英文書刊及資料,具有較高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
5.能利用計算機從事涉外經濟工作;
6.具有較紮實的經濟管理、漢語寫作、數學、計算機等方面的基礎和較強的套用能力;
7.知識面較寬廣,具有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及創新精神和較強的創造能力;
8.具有一定的社會活動能力、從事對外經濟貿易實際業務工作的能力和適應相鄰專業業務工作的基本能力與素質。
三 、學制和學位
學制四年,修完所規定的180學分(含專業選修課16學分,公共選修課9學分,實踐教學33學分)準予畢業。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同時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
四、主幹學科和主要課程
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世界經濟概論、外貿專業英語、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實務、國際金融、國際結算、貨幣銀行學、統計學、外貿函電、國際商法、基礎會計、財務會計。
五、課程設定和課時比例
公共課852學時,占總學時的30.67%;
基礎課304學時,占總學時的10.94%;
專業基礎課594學時,占總學時的21.38%;
專業課698學時,占總學時的25.13%;
選修課330學時,占總學時的11.88%。
六、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及要求
本專業的實踐環節主要包括:社會調查、認知實習、國際貿易實務案例分析、模擬國際商務仲裁、海關管理與報關程式實訓、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
實踐環節說明:社會調查安排在第二學期,時間為1周;認知實習安排在第三學期,時間為1周;國際貿易實務案例分析安排在第四學期,時間為1周;模擬國際商務仲裁安排在第五學期,時間為1周;海關管理與報關程式實訓安排在第六學期,時間為1周;專業實習安排在第七學期,時間為3周;畢業實習安排在第七學期,時間為7周;畢業論文安排在第八學期,時間為15周。
七、考核方式
課程考核分為考試和考查兩種類型。考試課為百分制;考查課為五級分制:優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選修課為通過和未通過。
八、課程簡介
1.國際貿易理論:系統地研究分析了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和政策措施。
2.國際貿易實務:本門課程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具有涉外業務特點的政策性與實踐性很強的套用學科。
3.國際結算:本門課程是理論聯繫實際,以實務為主。主要闡述了國際貿易中結算的票據、方式和運用。
4.計量經濟學:是一門從數量方面研究各種經濟變數變化規律的套用學科。計量經濟學是在經濟理論的指導下,根據實際觀測的統計數據(或以客觀事實為依據),運用數學和統計學的方法,藉助於計算機技術從事經濟關係與經濟活動數量規律的研究,並以建立和套用計量經濟模型為核心的一門經濟學科。其主要內容包括:一元線性回歸模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異方差性、自相關性、多重共線性、虛擬變數及其它問題、聯立方程組模型、單方程計量經濟學套用模型。
5.世界經濟概論:這門課程全面系統的闡述世界經濟發展進程、現狀和未來趨勢,揭示世界經濟領域的特有矛盾和規律,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國際經濟問題提供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礎資料;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提供可資借鑑的國外經驗和教訓。
6.西方經濟學:主要介紹西方經濟學家關於巨觀經濟的理論,以凱恩斯理論為主。同時介紹西方經濟學家關於微觀經濟的理論,主要是馬歇爾的均衡價格論。
7.國際金融:本課程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以國際間的貨幣金融關係作為研究的對象,說明國際範圍內金融活動的主要問題,闡述國際間貨幣和借貸資本運動規律。本課程的學習目的有三:掌握國際收支、外匯匯率、國際金融體系的基本概念的基本原理;掌握外匯交易業務和外匯風險防範業務知識的技能;系統準確地理解西方國際收支調節理論、匯率理論。有助於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助於他們今後能較快地適應實際工作。
8.外貿專業英語:課程主要是對外經貿業務知識的綜合訓練,培養在對外經貿活動中熟練使用英語的能力。主要內容包括外貿信函、國際收支平衡、外匯匯率、國際支付、托收和信用證業務、貿易術語、票據、運輸單據、保險以及與外貿有關的法律法規等。
9.外貿函電:本課程通過介紹外貿實務中各種英文業務函件,電傳和傳真以及其它方式的寫作格式,商業、術語和各種不同的表達方法,並通過介紹對外貿易各環節的具體做法,使學生在提高英語水平的同時,熟練掌握對外貿易業務中常用的基本術語及表達技能,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外貿業務工作能力。
10.貨幣銀行學:是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以貨幣和貨幣資金為對象,以金融工具、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為中心,揭示金融的發展規律、運行機制、制度安排等。通過教學使學生對貨幣銀行方面的基本理論有較全面的理解和較深刻的認識,對貨幣、信用、銀行、金融市場、金融巨觀調控等基本範疇有較系統的掌握,並使學生掌握觀察和分析金融問題的正確方法和解決金融實際問題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其他專業課程打下必要的基礎。
11.國際商法:該課程講述內容為國際商事統一法規則,具體包括國際商事契約法、國際貨物買賣法、國際貨物運輸及保險法、國際技術轉讓法、國際服務貿易法、國際商事仲裁法等幾個分支。該課程的教學目的為:通過國際商事統一法基本理論、基本制度及司法判例的研學,使學生熟悉和掌握國際商法的實體規則及程式規則,為將來從事國際經貿法律研究或實務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12.外貿單證填制實驗:本課程根據單證工作技術性、政策性和操作規範性都很強的特點,對進出口貿易操作中各項單證的種類、作用、內容、繕制方法及繕制中應注意的問題加以詳細介紹和說明,同時介紹製作各類外貿單證的相關知識及有關國際貿易慣例。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要掌握對外貿易單證的操作流程,以及各種外貿單證的製作方法及制單技巧,並能夠獨立製作和審核各種外貿單證。
九、培養方案的必要說明
1. 對畢業論文的要求
學生選定論文題目以後,在查閱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完成開題報告一份,並要求至少完成一篇外文資料翻譯,要求畢業論文要結合實際需要,獨立完成,論文要有質量。
2.必修課程及專業選修課程要求
學生在校期間,必須學習全部的必修課程。每學期開設的選修課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和後續課程的要求在適當的學期選修必要的課程,修得相應學分。
3.公選課課程共180學時,由學校統一安排。其中,學生在第二至第七學期自主選修教育部規定的8門藝術素養課中的任意一門課20學時(1學分)、學校限選的就業指導類課20學時(1學分)、健康教育課8學時(0.5學分)及各學院在專業教育階段結合就業培訓安排的機動課52學時(2.5學分)後,其餘80學時(4學分)可參加學校組織開設的公選課,也可按個人興趣自選校內其他專業開設的任意課程,申請後以自學為主,第二學期初隨重考考試,及格以上即獲得學分。
會計學專業
一、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和會計學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實務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套用型專門人才。
二、專業特色與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會計、審計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會計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會計問題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和法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會計學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信息獲取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會計問題的基本能力;
4.熟悉國內外與會計相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及國際會計慣例;
5.了解本學科理論前沿與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三、學制和學位
學制四年,修完所規定的182學分(含專業選修課20學分,公共選修課9學分,實踐教學33學分)準予畢業。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同時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四、主幹學科和主要課程
主要課程:管理學原理、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統計學、管理信息系統、基礎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行銷、經濟法、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審計學。
五、課程設定和課時比例
公共課856學時,占總學時的30.73%;
基礎課306學時,占總學時的10.98%;
專業基礎課590學時,占總學時的21.18%;
專業課614學時,占總學時的22.04%;
選修課420學時,占總學時的15.07%。
六、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及要求
包括模擬實驗、認知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一共安排33周。基礎會計模擬實驗安排在第二學期,時間為1周。認知實習安排在第三學期,時間為1周。成本會計模擬實驗安排在第四學期,時間為1周。會計綜合模擬實驗安排在第六學期,時間為2周。專業實習安排在第七學期,時間為3周。畢業實習安排在第七學期,時間為7周。畢業論文(設計)安排在第八學期,時間為15周。
七、考核方式
課程考核分為考試和考查兩種類型。考試課為百分制;考查課為五級分制:優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選修課為通過和未通過。
八、課程簡介
1.管理學原理:是一門系統地研究管理過程的普遍規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學,屬一般管理學範疇。管理學的理論和方法要通過實踐來檢驗,同時有效的管理理論與方法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帶來實效,所以它又是一門套用性科學。
2.個體經濟學:介紹西方經濟學家關於微觀經濟的理論,主要是馬歇爾的均衡價格論。
3.總量經濟學:主要介紹西方經濟學家關於巨觀經濟的理論,以凱恩斯理論為主。
4.基礎會計學:是會計學的入門課程,主要介紹會計學原理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5.財務會計:本課程以最新發布的具體會計準則為主要依據,著重闡述企業會計實務的內容。
6.成本會計:本課程著重闡述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及成本報表的編制和分析。
7.財務管理:本課程在對財務管理理論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述基礎上,注重教學內容的實用性與可操作性。主要包括:總論、理財兩大價值觀念、籌資方式及資金成本與資金結構最佳化、投資決策、收益分配決策、營運資金管理、財務預算與財務控制、財務分析。
8.管理會計:是以強化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實現最佳經濟效益為最終目的,以現代企業經營活動為對象,通過對財務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實現對經濟過程的預測、決策、規劃、控制、責任考核評價等職能的一個會計分支。
9.財務軟體套用:本課程重點介紹會計核運算元系統的具體套用,即基礎信息設定,總帳處理、會計報表編輯、銷售、採購、計畫、存貨、應收應付、工資、固定資產等子系統的具體操作與維護。
10.審計學:本課程主要介紹審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結構上以審計原理和註冊會計師審計為主。國家審計和內部審計為輔。較為全面地介紹了近年來我國審計理論,尤其是註冊會計師相關審計理論,適應會計學專業系列教學的現狀,並能滿足工商管理、財經金融等其它經濟專業使用。
九、培養方案的必要說明
1. 對畢業論文的要求
學生選定論文題目以後,在查閱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完成開題報告一份,並要求至少完成一篇外文資料翻譯,要求畢業論文要結合實際需要,獨立完成,論文要有質量。
2. 必修課程及專業選修課程要求
學生在校期間,必須學習全部的必修課程。每學期開設的選修課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和後續課程的要求在適當的學期選修必要的課程,修得相應學分。
3. 公選課課程共180學時,由學校統一安排。其中,學生在第二至第七學期自主選修教育部規定的8門藝術素養課中的任意一門課20學時(1學分)、學校限選的就業指導類課20學時(1學分)、健康教育課8學時(0.5學分)及各學院在專業教育階段結合就業培訓安排的機動課52學時(2.5學分)後,其餘80學時(4學分)可參加學校組織開設的公選課,也可按個人興趣自選校內其他專業開設的任意課程,申請後以自學為主,第二學期初隨重考考試,及格以上即獲得學分。
工商管理專業
一、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掌握管理、經濟及企業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掌握國內外工商企業經營管理理論與實務,適應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富有時代特徵、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工商管理學科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去向是企事業單位及政府、商業、金融、保險等行業和部門,從事各類管理及教學工作。
二、專業特色與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管理學、經濟學,接受企業戰略管理、生產與運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行銷管理和財務管理等現代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發現、分析和解決企業管理問題的基本能力,既能獨立從事政府部門、工商企業管理工作,又能從事本專業教學、科研等工作。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掌握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現代工商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 掌握現代企業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 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以及發現、分析和解決現代工商企業管理工作實際問題的能力;
4. 熟悉我國企業管理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以及國際企業管理的慣例和規則;
5. 掌握一門外語,具備讀、寫、聽、說的能力;具有較深厚的數學分析和運籌能力,紮實的計算機套用和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能力;
6. 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7.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三、學制與學位
學制四年,修完所規定的180學分(含專選課13.5學分,公選課9學分,實踐學分31學分),準予畢業。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同時授予管理學士學位。
四、主幹學科與主要課程
主幹學科:經濟學、工商管理
主要課程:管理學原理、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市場行銷、經濟法、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戰略管理、運營管理。
五、課程設定和課時比例
公共課870學時,占總學時31.18%;
基礎課306學時,占總學時10.97%;
專業基礎課692學時,占總學時24.8%;
專業課646學時,占總學時23.15%;
選修課276學時,占總學時9.9%。
六、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及要求
包括認知實習、專業實習、社會實踐、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等,安排31周。
實踐環節說明:認知實習安排在第三學期,時間為1周;電子商務課程設計安排在第五學期,時間1周;人力資源管理實驗第六學期,時間1周;企業資源規劃管理實驗安排在第七學期,時間1周;專業實習安排在第七學期,時間為3周;畢業實習安排在第七學期,時間為6 周,該階段的實習主要運用已學的管理理論知識,對實習單位的各項業務進行初步分析,找到其合理和不足之處,尋求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考核方式
課程考核分考試與考查兩種類型。考試課為百分制;考查課為五級分制: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選修課為通過、未通過。
八、課程簡介
1.個體經濟學:本課程主要介紹個體經濟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體系,了解和掌握經濟學的根源、研究對象、發展史以及個體經濟學在經濟學體系中所處的位置。掌握需求、供給、均衡價格、彈性、消費者均衡和生產者均衡等基本概念,掌握不同市場結構下的生產者行為,掌握個體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分析現實經濟生活中出現的問題。
2.總量經濟學: 本課程系統地介紹總量經濟學的基本概念,掌握國民收入的生產、分配和消費、經濟成長、失業、貨幣與通貨膨脹、總需求與總供給、巨觀經濟政策等理論,以及巨觀經濟理論研究的方法和體系。
3.管理學原理:本課介紹管理學的基本知識、管理運作上的各項功能,以及企業如何面對環境變化等問題。內容包括:管理學初探、管理學的發展、環境與企業文化、目標與計畫、策略管理、決策技巧、公司的結構、聯繫與協調、領導、激勵方法、溝通渠道、控制系統、管理控制的方法、環境與企業發展及變革。
4.財務管理:本課程主要介紹財資金籌集管理、流動資產管理、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管理、對外投資管理、成本費用、營業收入管理、利潤及其分配管理、企業清算和資產評估等內容。
5.人力資源管理:本課程討論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及實踐、人力資源計畫、人力資源的獲取、人力資源開發與培訓、員工業績評估等。內容包括:什麼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誰在進行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如何研究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性質、人力資源投資、人力資源會計、勞動交易、用工方式、工作設計等內容。
6.市場行銷學:本課程介紹行銷環境分析及其策略、行銷信息的收集與使用、產品的設計方法、目標市場策略、銷售渠道的設計與管理方法、市場行銷中的定價策略、企業的促銷策略等內容
7.管理信息系統: 本課程介紹管理信息系統概念、結構、技術、套用及其對組織和社會的影響。主要內容有:管理信息系統的定義、概念和結構;管理知識基礎,信息基礎知識,系統概念與性質。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硬體計算機軟體,通信與網路,數據資源管理技術。套用系統分類,層次信息系統,職能信息系統,組織信息系統,決策支持系統。信息系統規劃,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方法,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評價與運行管理,信息道德與信息系統分析員修養等。
8.企業戰略管理: 本課程介紹戰略的概念和特徵,重點討論行業結構、企業的資源和戰略能力及其在決定企業經營績效方面的重要作用。主要內容包括:戰略管理概論,巨觀環境分析,行業結構分析,企業的資源,戰略能力和市場地位分析,文化與利益相關者的期望,企業的一般戰略,企業的成長戰略,國際市場進入戰略及其選擇,戰略評價與選擇,組織結構與戰略。
9.統計學:本課程針對商業統計需要介紹了統計資料蒐集、整理和分析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主要內容包括:統計的研究對象及其特點,統計調查方法,統計整理方法,綜合指標分析法及統計原理在商業中的運用等。
10.會計學:本課程介紹會計學基礎知識,包括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會計科目與帳戶,複式計帳原理及套用,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成本計算,財務報告,會計核算組織程式等內容。
11.經濟法:通過本課程的教學,能使學生掌握一些經濟法的基礎知識;熟悉一些常有的重要經濟法律、法規的基礎內容;增強法制觀念並初步運用自己所學過的法律知識觀察、分析、處理有關實際問題的能力。
12.運營管理:本課程介紹運營過程的計畫、組織、實施和控制,了解產品生產和服務創造密切相關的各項管理工作。
九、培養方案的必要說明
1. 對畢業論文的要求
學生選定論文題目以後,在查閱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完成開題報告一份,並要求至少完成一篇外文資料翻譯,要求畢業論文要結合實際需要,獨立完成,論文要有質量。
2. 必修課程及專業選修課程要求
學生在校期間,必須學習全部的必修課程。每學期開設的選修課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和後續課程的要求在適當的學期選修必要的課程,修得相應學分。
3. 公選課課程共180學時,由學校統一安排。其中,學生在第二至第七學期自主選修教育部規定的8門藝術素養課中的任意一門課20學時(1學分)、學校限選的就業指導類課20學時(1學分)、健康教育課8學時(0.5學分)及各學院在專業教育階段結合就業培訓安排的機動課52學時(2.5學分)後,其餘80學時(4學分)可參加學校組織開設的公選課,也可按個人興趣自選校內其他專業開設的任意課程,申請後以自學為主,第二學期初隨重考考試,及格以上即獲得學分。
實踐學習
序號 | 實習、實踐基地名稱 | 確定時間 |
1 | 哈爾濱製藥總廠 | 2003.6 |
2 | 哈爾濱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 | 2003.10 |
3 | 佳木斯檢驗檢疫局 | 2004.7 |
4 | 哈爾濱軸承集團公司 | 2005.7 |
5 | 黑龍江省電力勘察設計研究院 | 2004.5 |
6 | 哈爾濱銀光電鍍有限公司 | 2004.5 |
7 | 哈爾濱第一百貨商店股份有限公司 | 2004.5 |
8 | 哈爾濱第一工具責任有限公司 | 2004.5 |
9 | 哈電實業開發公司 | 2004.5 |
10 | 上海佳吉快運有限公司 | 2003.9 |
11 | 黑龍江華宇物流集團公司 | 2003.9 |
備註 | 國際學院實習、實踐基地與經濟管理學院實習、實踐基地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