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黑龍江省地級市]

佳木斯[黑龍江省地級市]
佳木斯[黑龍江省地級市]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佳木斯,簡稱佳市,隸屬於黑龍江省,是黑龍江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原合江省省會,原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司令部所在地。 佳木斯是中國東極,是黑龍江省東北部地區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醫療、商貿和交通的中心,是黑龍江省通往俄羅斯、連線東北亞的橋頭堡。 佳木斯處於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位置,擁有5個國家一類口岸,通過江海聯運,可連線蒙古、俄羅斯[俄羅斯聯邦]、日本[日本國]、韓國、朝鮮和東南亞各國,形成東北亞經濟圈六國與東南亞各國的經濟大循環。成為了黑龍江省三江平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 佳木斯環境絕佳,一年四季分明,有“華夏東極”“東方第一城”“東北小延安”之稱,先後獲得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級園林城市、國家智慧城市,曾經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擁有全國三大濕地之一的三江濕地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1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95.6億元人民幣,人均生產總值38191.9元人民幣。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佳木斯原名“甲母克寺噶珊”、“嘉木寺屯”,為滿語,意譯為“站官屯”或“驛丞村”。

早在6000年前,佳木斯地區就有人類活動。歷史文獻記載,在公元前20世紀夏商之際,肅慎人即在此地繁衍生息,並向中原王朝連年朝貢,接受管轄與封賞。

漢晉時代,肅慎改稱為挹婁,南北朝時稱為勿 吉,隋唐時稱為靺鞨,均臣服中原王朝。

唐朝曾設立黑水都督府,管轄今佳木斯一帶。

遼時靺鞨改稱女真,遼王朝在依蘭以下沿松花江、黑龍江兩岸建立五國部,管轄這一地區。

元初歸開元路,後屬水達達路。明代於黑龍江入海口附近設立奴兒乾都司,統轄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直至庫頁島廣大地區。

清代初年設寧古塔昂邦章京,管轄吉林、黑龍江地區,北至外興安嶺,東至濱海及庫頁島。清雍正十年(1732年)增設三姓副都統。

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依蘭旗署設東興鎮(後改為佳木斯鎮)。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設定依蘭府,歸依蘭府管轄。

1909年改屬樺川縣。

1910年3月1日(清宣統二年正月二十日)正式設定樺川縣,改隸樺川縣管轄。樺川縣署駐東興鎮。

1912年11月遷往悅來鎮。

1925年1月,樺川縣公署在佳木斯設“佳木斯行署”,縣知事在佳、悅兩地輪流辦公。

1929年5月5日改為“樺川縣駐佳木斯辦事處”。

1930年佳木斯屯與東興鎮合併,定名為“佳木斯鎮”,隸屬樺川縣管轄。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屬偽滿洲國三江省。

1934年12月1日,偽滿洲國實行新省制,將東北地區分割為14個省。其三江省省公署設在佳木斯。轄1市(佳木斯市)、14縣,其中乙種縣1個,即依蘭縣;丙種縣8個,即樺川、富錦、方正、撫遠、寶清、通河、蘿北、湯原;丁種縣5個,即同江、勃利、饒河、鳳山、綏濱。1937年設市,為省會。

1937年6月27日,偽滿決定,調整行政區劃,設定佳木斯市,9月成立佳木斯市制籌備處,12月1日正式成立偽佳木斯市公署,由三江省管轄。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同年10月下旬,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佳木斯成立三江地區行政公署。

1945年11月17日,成立中共合江省工作委員會,李范五任書記。

1945年11月21日,三江地區行政專員公署撤銷;成立合江省政府,省會設在佳木斯。

1946年將市郊純農村部分村屯劃歸樺川縣管轄。

1948年7月9日,東北行政委員會命令撤銷牡丹江省,該省所轄東安地區的6縣劃歸合江省管轄。此時,合江省共轄21市、縣。9月27日,湯原、鶴立兩縣合併為湯原縣。

1949年5月,合江省共轄佳木斯、興山、東安3市,富錦、依蘭、虎林、綏濱、湯原、樺南、寶清、撫遠、蘿北、樺川、勃利、密山、同江、佛山、集賢、饒河、雞寧、永安、依東、雙河、刁翎、林口等22縣。

1949年4月21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重劃東北行政區域,撤銷合江省建制,併入松江省。5月11日,合江省政府停至辦公。

1952年1月,將樺川縣的耿家、模範、雙合、四豐、中興5個村劃歸佳木斯市管轄。同年全市分設4個區。

1954年8月,松、黑兩省合併後,由黑龍江省直轄。

1954年10月1日,中共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決定成立中共合江地委、合江專員公署,機關設在佳木斯市。

1956年,將與市郊周圍毗連的樺川縣太平山、三家子、新華、靠山、蒙古力、新民6個村劃歸佳木斯市管轄,同年3月,樺川縣人民委員會由佳木斯移駐湖南營鎮。

1957年11月,將樺川縣的黑通、西格木、永安、大來崗、裕太、興華6個鄉和四合山鄉花園屯劃歸佳木斯市管轄。

1958年1月,全市人口超過20萬人,恢復市轄區,分設長安、三合、和平3個城市區和1個郊區。

1958年6月18日,省政府決定,將佳木斯、鶴崗、雙鴨山3市劃歸合江專署管轄。

1959年3月,將樺川縣的悅來、新城、星火3個公社劃歸佳木斯市管轄。

1960年1月7日,饒河縣與虎林縣合併成立虎饒縣,劃歸牡丹江農墾局管轄。

1960年4月29日撤銷集賢縣,設立友誼縣,受合江專署和合江農墾局雙重領導。

1961年1月,增設佳東區。同年3月,撤銷郊區。

1962年10月20日撤銷友誼縣,恢復集賢縣。

1963年2月1日,虎饒縣劃歸合江專署管轄。同年12月30日設立綏濱縣,歸合江專署管轄。

1964年6月撤銷虎饒縣,相繼恢復虎林、饒河、樺南和友誼縣,歸合江專署領導。

1964年8月,為縮小城市郊區,將郊區的大來、永安、西格木、悅來、建國、星火、拉拉街、蘇家店、中伏、梨樹、新城11個公社劃歸樺川縣管轄,但西部的大來、永安、西格木3個公社因距樺川縣城較遠,不變領導,仍由佳木斯市代管。

1965年2月2日撤銷勃利縣七台河鎮,成立七台河特區,受合江專署領導。同年8月23日恢復同江縣,歸合江專署領導。

1966年2月8日,佳木斯、鶴崗雙鴨山3市改為省直接領導。

1968年4月8日,佳木斯市劃歸合江地區管轄。同年8月10日,合江地區和佳木斯市合併稱合江地區革命委員會,對外仍保留佳木斯市名稱。

1968年12月13日撤銷友誼縣建制。

1970年4月1日,虎林縣劃歸牡丹江地區管轄;七台河特區改為七台河市建制。

1972年恢復設立郊區,全市共轄5個區。

1973年3月31日,地、市分開,恢復佳木斯市建置,仍歸合江地區管轄。

1978年12月,將樺川縣的大來、永安、西格木3個公社劃歸佳木斯市管轄。

1982年8月,將依蘭縣的高峰、樺南縣的陡溝子和樺川縣的順山堡等6個生產大隊劃歸佳木斯市管轄。

1983年10月8日,佳木斯市、七台河市改由省直接領導。勃利縣劃歸七台河市管轄。

1983年11月1日,佳木斯市改由省直轄。

1984年12月1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合江地區,實行地市合併,將其原轄的依蘭、湯原、樺南、樺川、蘿北、綏濱、富錦、集賢、寶清、饒河、同江、撫遠、友誼13縣,於1985年1月1日正式劃歸佳木斯市。

1985年1月1日撤銷合江地區行署,地市合併稱佳木斯市,實行市管縣體制。合江行署所屬各縣,由佳木斯市管轄。

1987年2月,同江撤縣設市,由佳木斯市代管。同年11月,將佳木斯市所屬的蘿北、綏濱兩縣劃歸鶴崗市領導;將集賢縣劃歸雙鴨山市領導。

1988年8月,富錦撤縣設市,由佳木斯市代管。

1991年4月1日,將佳木斯市所屬的依蘭縣劃歸哈爾濱市領導;將寶清、友誼兩縣劃歸雙鴨山市領導。

1993年7月5日,國務院批准將佳木斯市的饒河縣劃歸雙鴨山市管轄。

2004年,經省政府同意,佳木斯市對市轄區行政區域進行部分調整:將郊區的松江鄉整建制劃歸東風區管轄;將東風區佳南辦事處的紅霞、三江、宏達、雙合四個社區劃歸前進區管轄;將郊區四豐鄉的南崗村整建制劃歸前進區管轄;將永紅區的建設街道、長安街道、友誼街道的西站、北鐵西、南鐵西三個社區和郊區長青街道的江南社區、萬發社區、長青鄉的長青村,四豐街道的和平社區、四豐鄉的新豐村劃歸向陽區管轄。同年,將郊區的建國鄉整建制劃歸東風區管轄。

2006年7月27日,撤銷佳木斯市永紅區,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佳木斯市郊區管轄。調整後,佳木斯市轄4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

2011年,經省委、省政府批准,撫遠歸省直接管理。

2016年,民政部(民函[2016]14號)批覆同意撤銷撫遠縣,設立縣級撫遠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佳木斯市行政區域劃分為4個區:前進區、向陽區、東風區、郊區,3個縣:樺南縣、樺川縣、湯原縣,3個縣級市:同江市、富錦市、撫遠市。其中,撫遠市由黑龍江省直轄。

名稱 面積(平方千米) 人口(萬人) 下轄行政區
前進區 14 17.1530 站前街道、永安街道、奮鬥街道、南崗街道、亮子河街道、田園街道
向陽區 36 23.3855 西林街道、保衛街道、橋南街道、西南崗街道、建設街道、長安街道
東風區 53 16.1740 建國街道、曉雲街道、佳東街道、佳南街道、造紙街道;松江鄉、建國鄉
郊區 756 31.4586 佳西街道、友誼街道、大來鎮、敖其鎮、望江鎮、長發鎮、蓮江口鎮、長青鄉、沿江鄉、西格木鄉、平安鄉、四豐鄉、群勝鄉、高峰鄉
同江市 6252 17.9791 同江鎮、樂業鎮、三村鎮、臨江鎮、向陽鄉、青河鄉、街津口鄉、八岔鄉、金川鄉、銀川鄉
富錦市 8227 43.7165 城關社區(富錦鎮)、二龍山、向陽川、錦山、頭林、興隆崗、宏勝、上街基、硯山、長安和大榆樹
樺南縣 4416 46.8698 樺南鎮、土龍山鎮、孟家崗鎮、閆家鎮、石頭河子鎮、駝腰子鎮、梨樹鄉、金沙鄉、明義鄉、大八浪鄉
樺川縣 2260 20.2827 悅來鎮、蘇家店鎮、新城鎮、橫頭山鎮、星火朝鮮族鄉、東河鄉、梨豐鄉、中伏鄉、悅興鄉、創業鄉、四馬架鄉、永勝鄉
湯原縣 3230 25.5211 湯原鎮、鶴立鎮、香蘭鎮、竹簾鎮、湯旺朝鮮族鄉、勝利鄉、吉祥鄉、振興鄉、太平川鄉、永發鄉
撫遠市626212.6694撫遠鎮、濃橋鎮、抓吉鎮、別拉洪鄉、海青鄉、鴨南鄉、濃江鄉、通江鄉、寒蔥溝鎮
備註面積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數據根據全國第6次人口普查。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佳木斯位於中國東北的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匯流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南起北緯45°56’至48°28’,西起東經129°29’至135°5’。幅員面積3.27萬平方公里。是黑龍江省東部區域中心城市。佳木斯隔烏蘇里江、黑龍江與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中國稱伯力)、比羅比詹相望,是中國最早迎接太陽升起的地方,被譽為“華夏東極”。所轄撫遠市被稱為“東方第一縣”,佳木斯市為“東方第一城”。是黑龍江省東部區域中心城市。

佳木斯市東鄰雙鴨山市,西依哈爾濱市、伊春市,南接七台河市,北鄰鶴崗市。擁有5處國家一類開放口岸,與俄羅斯遠東地區隔江相望。佳木斯的最東端,是位於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匯處的撫遠三角洲,俗稱“黑瞎子島”,也是中國的最東方。堅持以路為綱,帶動城市擴張,是佳木斯近幾年矢志不渝堅持的方向。按照沿江發展、兩岸繁榮的原則,通過規劃路網拉開城市骨架,使原來不足40平方公里的市區一下擴展到192平方公里的建城區,形成東起建國鄉、西延敖其鎮、南拓四豐山、北展蓮江口,由城市外環路合圍的“大佳木斯”框架,沿江自東向西發展成高新區、商業金融區、行政文化區、生態旅遊區的多中心“串珠式”帶狀城市結構。

氣候特徵

佳木斯市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年平均氣溫3℃。冬長夏短,無霜期14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27毫米,日照時數2525小時,有效積溫2590℃。冬長夏短,無霜期130天左右,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

地形地貌

佳木斯一角 佳木斯一角

佳木斯位於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匯流的地帶。西部為小興安的青山南部為張廣才嶺,南部和東南部為那丹哈達嶺和完達山。完達山以北是三江沖積平原,張廣才嶺的東北部有倭肯河山間河谷平原。全市地貌自西南向東北形成山地—丘陵—平原的過渡形式。地勢總的趨勢是西南高、東北低。

侵蝕剝蝕低山,面積14,629平方公里,占佳木斯市總面積的21.7%。包括小興安嶺、完達山、那丹哈達嶺、張廣才嶺四條山脈在本市境內的部分。主要分布在樺南、湯原等縣。這一帶是古生代末期海西運動形成的褶皺山,屬於新華夏系第三隆起帶。山脈大部分為東北—西南走向。海拔高度一般為500—800米,屬於低山類型。(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極少)。除局部地段有陡峻的山峰和“V”型峽谷外,一般山勢起伏和緩,坡度10—15度。山間溝谷發育多為寬闊的U型谷。地表多為殘積物,由亞粘土、亞砂土組成,往往含有岩石碎屑,以下為基岩風化殼。母質大部分為海西期、燕山期的花崗岩,部分為元古代的變質岩。

侵蝕剝蝕丘陵,面積為9,789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14.5%。在小興安嶺東坡和完達山周圍,隨著山勢逐漸降低,地貌由低山過渡到丘陵。本市丘陵分布在樺南、富錦等縣;多分布在平原的邊緣,並與低山相間。海拔高度為200—450米,坡度平緩,坡面較長,丘頂渾園,部分呈壟崗狀,丘陵間谷寬而淺。地表多為殘積物。土層較薄,上為亞粘土、亞沙土,下部為風化碎屑。丘陵母質多為古老的花崗岩,谷地多為沉積岩。丘陵下部坡面和谷地多數已開耕種。

洪積、侵蝕剝蝕台地,總面積為6,382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9.5%。

沖積平原,面積36,480平方公里,占佳木斯市面積的54.2%。主要有三江沖積低平原、倭肯河山間谷平原以及完達山山前地帶的洪積沖積平原。該區在大地構造上屬於新華夏系第二隆起帶中的新坳陷。晚侏羅紀至白堊紀,山地逐漸上升;平原地區發生凹陷,第四紀更新世以來,繼續處於大面積沉降運動中;只有局部地區發生崗狀隆起,迫使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多次改道,遺留下許多古河道、河曲帶。構成平原區的地貌類型主要是高、低河漫灘,一、二級階地。地表大部分為第四紀全統亞粘土覆蓋。該區總體上地形平坦,地勢較低。海拔高度40—80米,撫遠三角洲地勢最低只有34米。平原中有少數孤山、殘丘。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坡降為1/5000—1/10000。由於地勢低平,河流下切能力弱。流經本區的河流除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外,其他河流河床比降小,許多河流具有沼澤性河流的特點。平原內河曲發育,牛軛湖、舊河道、沙洲較多,沼澤廣布。本區由於地勢平坦,土質較好,種植業發展較快,大部分已墾為農田,是省內主要的種植業基地之一。

平原中有11,295平方公里的低洼地,占平原面積的31%,主要分布在同江、撫遠等市。

交通運輸

綜述

技師學院 技師學院

佳木斯所轄的撫遠市與遠東地區最大的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哈巴羅夫斯克市隔江相望。所轄的同江市對岸是俄猶太自治州首府比羅比詹市,佳木斯不僅是中國通向俄羅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橋頭堡,也是亞歐、亞美的結合點,是對俄經貿合作的大通道。

鐵路

佳木斯市是黑龍江省東部地區的鐵路交通樞紐,境內有綏佳鐵路、佳鶴鐵路、圖佳鐵路、佳富鐵路、前撫鐵路五條鐵路幹線通往全國各地。

即將開始建設的哈佳快速鐵路設計時速為200公里/小時,西起省會哈爾濱市途徑賓縣、方正、依蘭到達東方第一城佳木斯市。

牡佳客運專線是是黑龍江省規劃中的一條連線牡丹江至佳木斯的鐵路,牡佳客專是國家“十二五”規劃的鐵路工程之一,線路起自牡丹江市,終至佳木斯市。鐵路建成後將大大縮短黑龍江東部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2016年11月8日正式開工,預計2020年竣工通車

公路

哈同高速公路、鶴大高速公路在境內相交,高速交通四通八達。

佳木斯市公路網路由國道主幹線1條(同三公路),國道2條(同哈公路、鶴大公路),6條省道(佳撫公路、哈肇公路、依饒公路、富密公路、饒撫公路、同撫公路),1213條地方道路構成,公路總里程4187公里(不含村道)。其中,國道438.126公里,省道781.653公里,縣級以下地方道路2967公里(不含村級)。一級路177.206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4.2%,二級路744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17.77%,三級路2234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53.3%,四級路437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10.4%,等外路187.878公里,占公路總里程的4.4%。佳木斯市公路晴雨通車裡程3894公里,鄉鎮通車率86.4%。

水運

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三大江河徑流佳木斯,水上交通十分便利。已開通同江—俄羅斯猶太自治州比羅比詹、撫遠烏蘇鎮—俄羅斯卡扎兩條國際水路客貨運輸通道。

航空

佳木斯東郊機場已開通佳木斯至北京等多條國內航線及佳木斯至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國際航班。於2010年6月5號開通佳木斯至首爾國際航班。佳木斯空港位於佳木斯東郊9公里處,占地面積為4.8平方公里。可以起降麥道82、波音737等中型客機。另外佳西郊區機場共二座機場。已開通佳木斯至北京、上海、廣州、哈爾濱、瀋陽、大連、天津、三亞等多條國內航線及佳木斯至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航班。

自然資源

佳木斯資源富集、土地廣袤,是世界上大塊黑土平原之一,包含世界上三大黑土濕地2145萬畝。佳木斯區域內江河縱橫,大小湖泊星羅棋布,境內有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三大水系,充足的水資源為發展工業,特別是高耗能、高耗水產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佳木斯還是中國風能資源的富集區,風力發電潛力大。佳木斯市礦產儲備以黃金、煤炭、石油、天然氣、飾面石材、礦泉水為主。已發現礦產資源43種。佳木斯具備油氣生成的地質條件,現已探明天然氣儲量近百億立方米,全市黃金已累計探明儲量38745.4公斤(金屬量)。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佳木斯市總人口2552097人,常住總人口為2552097人。其中向陽區233855人,前進區171530人,東風區161740人,郊區314586人,樺南縣468698人,樺川縣202827人,湯原縣255211人,撫遠縣126694人,同江市179791人,富錦市437165。

據公安部門戶籍統計,2017年全市人口出生率6.89‰,死亡率14.28‰,人口自然增長率-7.4‰。年末全市總人口234.5萬人。

民族

據2008年末數據顯示,全市共有42個少數民族,人口103807人,占全市總人口的4.4%,其中蒙古族、回族、朝鮮族、滿族、赫哲族人口分別為4007人、6457人、26558人、62587人、2668人,其餘37個少數民族人口均在千人以下。其中赫哲族是佳木斯特有民族。全市有4個民族鄉,分別是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湯原縣湯旺朝鮮族鄉、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和八岔赫哲族鄉。全市共有42個民族村,其中朝鮮族村 35個、赫哲族村5個、滿族蒙古族村1個、滿族村1個。

鄉村少數民族人口67121人,占全市少數民族總人口的64.7%。朝鮮族主要聚居在星火和湯旺兩個朝鮮族鄉,其餘分布在6縣(市)、郊區及市區。

赫哲族主要聚居在同江市的街津口和八岔兩個赫哲族鄉及市郊區的敖其赫哲族村,其餘分布在市區、撫遠市及同江市。

滿族、回族、蒙古族主要散居在市區及6縣(市)。

在邊境地區主要有朝鮮族和赫哲族。民族鄉邊境總長度76公里(街津口鄉40公里、八岔鄉36公里),邊境民族鄉行政區劃總面積567平方公里(街津口鄉280平方公里、八岔鄉287平方公里)。

政治體制

佳木斯市委

職務姓名
市委書記徐建國
市委副書記郭冀平、邵國強
市委常委馬里、劉臣、周宏、顧百文、鍾文(掛職)、邱士林、魯長友、宮秀麗
秘書長邱士林
註:2017年1月8日,中國共產黨佳木斯市第十三屆委員會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產生新一屆市委領導機構。

佳木斯市人大

職務姓名
常委會主任暫無
常委會副主任周啟濤、譚靈芝、王君清、周雷
秘書長楊松光
註:2017年1月11日佳木斯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選舉產生佳木斯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領導機構。

佳木斯市政府

職務姓名
代理市長邵國強
副市長馬里、鍾文(掛職)、孫希平、李曉龍、陳代文、田雨、郭雪梅、梅振學
市政府秘書長王凱
註:2017年1月11日佳木斯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選舉產生佳木斯市人民政府新一屆領導機構。

佳木斯市政協

職務姓名
主席王志鵬
副主席顏忠、陳嘉斌、初軍、楊本利、董琨、張敬偉
秘書長周亞
註:2017年1月10日政協佳木斯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勝利閉幕,選舉產生市政協第十三屆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常委。

民主黨派

黨派職務姓名
中國農工民主黨市委主委譚靈芝
九三學社市委主委鮑文華
中國民主同盟市委主委楊本利
中國民主促進會市委主委楊松
中國民主建國會市委主委初軍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市委主委陳嘉斌

經濟建設

綜述

2016年,佳木斯市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4億元,比上年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181.9億元,比上年增長2.7%,第三產業增加值399.1億元,比上年增長9.6%。三次產業比重為31.3:21.5:47.2。

2016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上年上漲0.8%,其中八大類呈“五升三降”態勢:衣著類價格同比上漲2.8%,其他用品和服務類價格同比上漲1.9%,食品菸酒類價格同比上漲1.7%,醫療保健類價格同比上漲1.6%,居住類價格同比上漲0.2%;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同比下降1.4%,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同比下降0.8%;交通和通信類價格同比下降0.5%。

第一產業

2016年佳木斯市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31億元,同比增長3.9%,其中種植業完成產值261億元,增長3.4%,牧業實現產值145.2億元,增長3.2%。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實現215.5億元,同比增長3.7%,其中種植業實現增加值141.2億元,增長3.5%,牧業增加值實現61.4億元,增長2.7%,糧食總產完成134.7億斤,同比下降5.2%。

2016年出欄肥豬467.7萬頭、牛29.2萬頭、羊70.7萬隻,家禽2300.8萬隻,分別比去年增長3.9%、0.8%、2.5%和0.8%。肉類總產量達到44.6萬噸,比上年增長3.3%;生牛奶產量10.9萬噸,比上年減少1.4%;禽蛋產量8.5萬噸,比上年增長3.7%;水產品產量6.9萬噸。

第二產業

2016年佳木斯市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全部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69.6億元,同比下降5.2%,其中,縣域工業實現增加值44.2億元,比上年增長0.2%。實現工業總產值535.7億元,下降8.3%,其中,輕工業產值276.8億元,下降10.2%,重工業產值258.9億元,下降6.3%。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總額25.8億元,比上年同比增長0.5%;實現利潤總額17.5億元,比上年同比增長9.2%。

2016年全年建築企業實現增加值31.3億元,比上年增長3.6%。全市資質等級三級及三級以上的建築企業實現總產值106.3億元,同比增長11.9%,實現竣工產值71.6億元,下降4.1%,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81萬平方米,下降2.2%。全市實行投標承包面積226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2016年佳木斯市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6.2億元,增長11.2%。城、鄉市場協調發展,同步增長。城鎮市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92.7億元,比上年增長11.3%,其中城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33.4億元,比上年增長11.1%;鄉村市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3.4億元,比上年增長11.0%。批發業實現銷售額151.2億元,比上年增長14.7%,零售業實現銷售額441.6億元,比上年增長13.3%;住宿業實現營業額12.8億元,比上年增長13.3%;餐飲業實現營業額60.8億元,比上年增長13.6%。

2016年佳木斯市全市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實現6.7億美元,比上年下降33.9%,其中,進口總額2.7億美元,下降13.4%,出口總額4億美元,下降43.1%。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總額完成4.3億美元,比上年下降41.2%,邊境小額貿易完成1.9億美元,下降17.7%,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完成0.3億美元,下降32.5%,其他貿易進出口總額完成1840萬美元,同比增長208.9%。

外貿市場仍以對俄為主。2016年全年對俄貿易進出口完成2.6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6.7%,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39.1%,其中:出口完成0.8億美元,同比增長67.3%;進口完成1.8億美元,同比下降32.3%;對北美洲貿易實現1億美元,同比增長36.9%,其中對美國貿易實現0.9億美元,同比增長50.5%。拉美洲貿易實現0.2億美元,同比下降5.7%;對大洋洲貿易實現0.2億美元,同比下降24.2%;對非洲貿易實現0.3億美元,同比下降42.3%;對亞洲貿易實現1.4億美元,同比下降67.8%;對歐洲貿易實現3.6億美元,同比下降10.9%。

2016年郵電通信業保持穩定增長。佳木斯市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1.7億元,比上年增長2%,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9.1億元,增長1%;郵政業務總量2.6億元。本地固定電話用戶30.3萬戶;行動電話用戶254.9萬戶;網際網路用戶數35.2萬戶。

2016年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旅遊者507.3萬人,其中接待國內旅遊人數502萬人,接待國際旅遊人數5.3萬人;實現旅遊業總收入21.4億元,其中,實現國內旅遊收入20.7億元,增長10.6%;創造旅遊外匯收入950.4萬美元,同比增長1.5%。

社會事業

文化

佳木斯 佳木斯

佳木斯有佳木斯京劇團、評劇團等一批表演團體,有市圖書館、博物館、民眾藝術館、佳大音樂廳等眾多的文化藝術機構,有報社、電台、電視台、網際網路站等眾多的新聞媒體。

2004年,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8個,文藝創作機構1個,公共圖書館7個,博物館2個,檔案館2個,文物管理站(所)5個,民眾藝術館(文化館)11個,文化站73個,藝術學校1所,美術學院1所。市區文化市場經營場所902戶,市直屬藝術表演團體全年共演出281場,觀眾達50萬人次。文藝作品獲國家級獎3項,獲省級獎54項。

2016年全市建成民眾藝術館(文化館)10個,圖書館6個,博物館8個,鄉鎮綜合文化站62個,中心村文化廣場332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73個,各類社區文化活動廣場115個,文化中心戶40個,全市種類齊全的業餘演出團體263個。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全市通廣播電視的鄉鎮和行政村達到100%。全市圖書館年末藏書36.3萬冊,全年共接待讀者8萬人次。

教育

2016年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5所;普通中學105所;中等職業教育(市管)學校14所;國小135所;特殊教育學校6所;幼稚園411所。

普通高中
公立高中佳木斯市第一中學佳木斯大學附屬中學黑龍江農墾佳木斯學校佳木斯市第二中學
佳木斯市第七中學佳木斯市第八中學佳木斯市第十一中學佳木斯市朝中
佳木斯市松北高級中學
民辦高中 佳木斯市新世紀中學
高等教育
院校屬性學校名稱
本科院校佳木斯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佳木斯學院
專科院校佳木斯職業學院黑龍江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黑龍江三江美術職業學院

科技

2016年年末佳木斯市全市國有事業單位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3888人,其中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人員21176人。評選市級科技成果52項,其中6個項目獲得省科技進步獎,其中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取得登記註冊科技成果40項。2016年以來組織企業與省內高校開展科技成果轉化、企業技術難題、校企合作對接活動12次,轉化科技成果20項,簽約額達900萬元。初步統計,全市專利申請量666件,授權量439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140件,企業專利申請量160件。

醫療

2016年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752個,實有床位數15440張。其中醫院84個,實有床位12203張;婦幼保健院、站13個,實有床位450張;專科疾病防治機構13個,實有床位1056張。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4個,衛生技術人員304人;全市共有鄉鎮衛生院91個,實有床位1720張,衛生技術人員1293人;診所、衛生所413個,衛生技術人員616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7個,衛生技術人員712人;急救中心3個,衛生技術人員58人;采供血機構1個,衛生技術人員37人。衛生監督所12個,衛生技術人員221人;計畫生育服務機構41個,衛生技術人員60人。

社會保障

截止到2016年末,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3.8萬人(在職),其中,企業職工參保人數23萬人,機關事業單位參保人數2.2萬人。離退休人員參加養老保險18.5萬人。全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8.9萬人(在職),其中,職工27.9萬人,退休人員10.8萬人。離休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0.22萬人。

全市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院1 所,床位達300張,收養298人。城鎮社區服務設施281處,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56處。全年銷售福利彩票28028萬元,提取社會福利資金2921萬元。直接接受社會捐贈117.4萬元。

旅遊名勝

佳木斯市建有二十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00112公頃,占轄區面積的12.23%。其中,三江濕地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沼澤濕地,也是世界僅有的原始濕地之一。有各種沼澤植物600多種,水禽候鳥120多種。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鸛,還有大天鵝、丹頂鶴等。佳木斯市有茂密蒼翠的原始森林、波濤萬頃的人工林海。湯原大亮子河森林公園、同江街津口森林公園都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夏可休閒度假,烏蘇鎮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的小島上,東臨大江,西依小河。

民俗風情

赫哲族

赫哲族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民族。其先民很早就生活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的三江流域。赫哲族人過去穿魚皮衣,有犬陪伴。赫哲族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赫哲族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創造形成了具有明顯東北內陸特色的赫哲族文化。赫哲族文化主要表現在赫哲族歌曲舞蹈、衣著服飾、漁獵工具、食魚文化、體育競技項目、宗教習俗、手工藝品等方面。赫哲文化是同江旅遊對外宣傳的“明信片”。

圖騰柱——赫哲族是一個相信萬物有靈的民族,圖騰柱是赫哲族原始圖騰崇拜的體現。在長期的狩獵生活中,天鵝、鷹、熊、虎、鹿等被賦予了濃厚的人文色彩,受到赫哲人的頂禮膜拜。赫哲人的許多姓氏也與氏族的圖騰崇拜有關,往往從動物的名字演變而來。如舒姓是由“獨角龍”得名,“胡”姓是從“虎”得名等等。

神偶廣場——神偶廣場位於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民族風情園內,是赫哲人與神靈對話的地方。整個景觀由天神雕像和“房山神”、“山峽神”等一組神偶雕像組成。赫哲人崇拜眾多神祗,最受尊敬的是人面形天神“恩都力”,屬眾神之神。其次是一個大人與兩個小人組成的神偶雕像“烏什卡”——三星神。此外,赫哲人還信奉火、風、雨、雷、電、山、水、避邪、癆病等神。每到喜慶節日或遇重大事件,由族長帶領族人共同敬奉,增添香火,借天神之威,驅除災禍,祈求漁獵豐收,族人平安。

薩滿舞——赫哲族信仰薩滿教,崇拜神靈,相信“萬物有靈”,萬物都是神在主宰。農曆三月初三,九月初九是赫哲族人的“鹿神”節(亦稱跳太平舞),意為求神驅鬼消災求福,保護全村人口興旺,祈求漁獵豐收。農曆五月十五是赫哲族人“烏日貢”節河燈活動,祈求“河神”保佑全家太平和喜獲豐收。

魚皮工藝——赫哲族是中國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據有關史料記載和出土文物考證,赫哲族距今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該民族自古就以漁獵為生,用魚皮製作各種服飾(包括薩滿宗教服飾)也有千年歷史。

朝鮮族

朝鮮族婚俗——朝鮮族婚俗中,定婚前,一般也要經過提親、請婚定吉日、送聘禮等程式。到了婚期,新郎須由長輩護送親自去迎娶,按規定的時間進到女方家,把帶來的一對木刻的大雁獻上去,比喻今後要像大雁一樣比翼雙飛永不分離。隨後舉行“醮禮”,女方在正室中央按東西方向合放兩張桌子,中間放青松翠竹,松竹上披青紅線;桌兩邊放上木雁,擺上酒食,在主禮者引導下,西邊的新郎向對面的新娘敬酒,新娘謝拜回敬。接著,新郎入上房接受女方為他準備的“大桌”,上擺魚肉、水果、糕餅、糖果之類食品,在接愛“大桌”時,新郎要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並且說一些禮讓雙親和賓客的話,以免失禮。這個程式之後,新郎才可騎馬領轎娶回新娘。

打糕——朝鮮族的飲食文化也遠近聞名,朝鮮族的主食一般以米飯、打糕、冷麵為主,朝鮮族的鐵鍋與漢族的蒸飯的鐵鍋有所不同,它口小,內大,所蒸出的米飯味道純正。打糕是用糯米蒸熟以後,經過反覆錘打而成,吃起來柔韌可口。

朝鮮跳板——跳板也是朝鮮族婦女最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

友好城市

江陰市葫蘆島市荊州市·吉林市
朝陽區閘北區崑山市廣元市
日本·韮崎市俄羅斯·阿穆爾共青城韓國·東海市義大利·阿維利諾市(Avellino)澳大利亞·肖爾海文市

城市榮譽

2006年10月16日CCTV2006年度中國最佳生態環境魅力城市
2008年中國“十大新天府”
2009年區域能源氣候貢獻獎
2012年11月 國家級園林城市
2017年12月2017年中國最安全城市

著名人物

張聞天陳雷陳俊生冷雲劉英俊張國強
張雅文謝景龍畢天民烏白辛畢大川張小飛
邵雲環楊揚齊奎丁嘉麗陳思璇吳凡
崔強全勇先侯斌賈鵬芳李勇魏佳慶
陳國軍劉希媛馬廣福侯天悅胡革紀張麗莉
唐菀高進齊晨許諾程思寒王曉男
武大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