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鱗莖卵形,直徑約2.5厘米,具有明顯的頸部,頸長2.5-5厘米。葉狹線形,肥厚,亮綠色,長20-30厘米,寬 2-4毫米。花莖中空;花單生於花莖頂端,下有帶褐紅色的佛焰苞狀總苞,總苞片頂端2裂;花梗長約1厘米;花白色,外面常帶淡紅色;幾無花被管,花被片6,長3-5厘米,頂端鈍或具短尖頭,寬約1厘米,近喉部常有很小的鱗片;雄蕊6,長約為花被的1/2;花柱細長,柱頭不明顯3裂。蒴果近球形,直徑約1.2厘米,3瓣開裂;種子黑色,扁平。花期秋季。
生長環境
蔥蓮的習性有點特殊,雖然喜光,但卻耐半陰,如果光線太強,很容易將其曬壞,不利於其生長發育,在半陰的環境下卻能生長良好,如在高大的樹陰下或者在高牆的陰面種植較好。同時它還喜溫暖,但也有較強的耐寒性,喜濕潤,耐低濕,喜排水良好、肥沃而略黏質的土壤。
分布範圍
原產南美,現我國的上海、廣東、湖北、江蘇、浙江等地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主要價值
蔥蓮栽培供觀賞,蔥蘭多用於地被植物,可用於花壇鑲邊、疏林地被、花徑。葉翠綠而花潔白,盆栽裝點几案亦很雅致。
繁殖方法
蔥蓮主要以分株和播種繁殖為主。
播種繁殖
採種:蔥蘭花後大約20天左右種子成熟,要及時採收,因當時正值雨季,極易發生種子在植株上就發芽的情況。由於在整個生長期比較怕熱,並且播種最適溫度為15~20℃,故常在9月中下旬以後按3×3公分的間距點播。播種後的管理:在秋季播種後,遇到寒潮低溫時,可以用塑膠薄膜把花盆包起來,以利保溫保濕;幼苗出土後,要及時把薄膜揭開,並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後讓幼苗接受太陽的光照,否則幼苗會生長得非常柔弱;大多數的種子出齊後,需要適當地間苗:把有病的、生長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間有一定的空間;當大部分的幼苗長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葉子後就可以移栽上盆了。
分株繁殖
分株時間:最好是在早春(二、三月份)土壤解凍後進行。分株方法:把母株從花盆內取出,抖掉多餘的盆土,把盤結在一起的根系儘可能地分開,用鋒利的小刀把它剖開成兩株或兩株以上,分出來的每一株都要帶有相當的根系,並對其葉片進行適當地修剪,以利於成活。分株後的管理:分株裝盆後灌根或澆一次透水。由於它的根系受到很大的損傷,吸水能力極弱,大約需要3~4周才能恢復萌發新根,因此,在分株後的3~4周內要節制澆水,以免爛根,但它的葉片的蒸騰沒有受到影響,為了維持葉片的水分平衡,每天需要給葉面噴霧1~3次(溫度高多噴,溫度低少噴或不噴)。這段時間也不要澆肥。分株後,還要注意太陽光過強,最好是放在遮蔭棚內養護。
栽培技術
上盆或移栽: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基質作為濾水層,再放入植株。上盆用的基質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草炭:珍珠岩:陶粒=2:2:1;草炭:蛭石=1:1;或者草炭:爐渣:陶粒=2:2:1;鋸末:蛭石:中粗河沙=2:2:1、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等。上完盆後澆一次透水,並放在遮蔭環境養護。
濕度管理:蔥蓮喜歡略微濕潤的氣候環境,要求生長環境的空氣相對溫度在50~70%。
溫度管理:蔥蓮喜歡溫暖氣候,但夏季高溫、悶熱(35℃以上,空氣相對濕度在80%以上)的環境不利於它的生長;對冬季溫度要求很嚴,當環境溫度在10℃以下停止生長,在霜凍出現時不能安全越冬。與其它草花一樣,對肥水要求較多,但最怕亂施肥、施濃肥和偏施氮、磷、鉀肥,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營養齊全”和“間乾間濕,乾要乾透,不乾不澆,澆就澆透”的兩個施肥(水)原則,並且在施肥過後,晚上要保持葉片和花朵乾燥。
光照管理:在夏季的高溫時節(白天溫度在35℃以上),如果它被放在直射陽光下養護,就會生長十分緩慢或進入半休眠的狀態,並且葉片也會受到灼傷而慢慢地變黃、脫落。因此,在炎熱的夏季要給它遮掉大約50%的陽光。在春、秋、冬三季,由於溫度不是很高,就要給予它直射陽光的照射,以利於它進行光合作用和形成花芽、開花、結實。放在室內養護時,儘量放在有明亮光線的地方,如採光良好的客廳、臥室、書房等場所。在室內養護一段時間後(二個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蔭(冬季有保溫條件)的地方養護一段時間(一個月左右),如此交替調換。
病蟲害防治:
蔥蘭炭疽病的防治:應對蔥蘭採取鬆土澆水施肥等措施,以增強植株長勢,提高抗病能力;對原病情較重的地方,可噴灑力克菌2000至3000倍液或仙生600倍液,7至10天再噴一次,連噴2至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