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實施會計審計準則體系,是實現我國會計審計準則國際趨同、有效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進一步提升我國會計審計整體水平所邁出的重要步伐,是推進企業改革、促進資本市場發展、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一項基礎性工程,是完善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推動企業實施“請進來”、“走出去”戰略的重要舉措,是財政工作和會計行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確保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認真貫徹實施會計審計準則體系,是當前財政工作和會計行業的一項重要任務,應當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強化指導,加強宣傳,嚴格管理,確保向新準則平穩轉換並實施到位。
目錄
第一章 基本準則
第一節 基本準則概述
第二節 財務報告目標、會計基本假設和會計基礎
第三節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第四節 會計要素及其確認與計量原則
第五節 財務報告
第二章 存貨
第一節 存貨概述
第二節 取得存貨的計量
第三節 發出存貨的計量
第四節 期末存貨的計量
第五節 新舊比較與銜接
第三章長期股權投資
第一節 長期股權投資概述
第二節 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第三節 長期股權投資的後續計量
第四節 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的轉換及處置
第六節 新舊比較與銜接
第四章投資性房地產
第一節 投資性房地產概述
第二節 投資性房地產的會計處理
第三節 投資性房地產後續計量模式的變更
第四節 新舊比較與銜接
第五章 固定資產
第一節 固定資產概述
第二節 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
第三節 固定資產的後續計量
第四節 固定資產的處置
第五節 新舊比較與銜接
第六章 生物資產
第一節 生物資產概述
第二節 生物資產的初始計量
第三節 生物資產的後續計量
第四節 生物資產的收穫與處置
第五節 新舊比較與銜接
第七章 無形資產
第一節 無形資產概述
第二節 無形資產初始計量
第三節 內部研究開發費用的確認和計量
第四節 無形資產的後續計量
第五節 無形資產的處置
第六節 新舊比較與銜接
第八章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第一節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概述
第二節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確認和計量
第三節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會計處理
第四節 新舊比較與銜接
第九章 資產減值
第一節 資產減值概述
第二節 資產可收回金額的計量
第三節資產減值損失的確認與計量
第四節 資產組的認定及減值處理
第五節 商譽減值測試與處理
第六節 新舊比較與銜接
第十章 職工薪酬
第一節 職工薪酬概述
第二節 職工及職工薪酬的範圍
第三節 職工薪酬的確認和計量
第四節 新舊比較與銜接
第十一章企業年金基金
第一節 企業年金基金概述
第二節 企業年金基金繳費
第三節 企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
第四節 企業年金基金收入
第五節 企業年金基金費用
第六節 企業年金待遇給付及企業年金基金淨資產
第七節 企業年金基金財務報表
第十二章 股份支付
第一節 股份支付概述
第二節 股份支付的確認和計量
第三節 新舊比較與銜接
第十三章 債務重組
第一節 債務重組概述
第二節 債務重組的會計處理
第三節 新舊比較與銜接
第十四章 或有事項
第一節 或有事項概述
第二節 預計負債的確認和計量
第三節 新舊比較與銜接
第十五章 收入
第一節 收入概述
第二節 銷售商品收入
第三節 提供勞務收入
第四節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
第五節 新舊比較與銜接
第十六章 建造契約
第一節 建造契約概述
第二節 契約成本
第三節 契約收入與契約費用
第四節 新舊比較與銜接
第十七章 政府補助
第一節 政府補助概述
第二節 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
第三節 新舊比較與銜接
第十八章 借款費用
第一節 借款費用概述
第二節 借款費用的確認
第三節 借款費用的計量
第四節 新舊比較與銜接
第十九章 所得稅
第一節 所得稅會計概述
第二節 資產、負債的計稅基礎及暫時性差異
第三節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
第四節 所得稅費用的確認和計量
第五節 新舊比較與銜接
第二十章 外幣折算
第一節 外幣折算概述
第二節 記賬本位幣的確定
第三節 外幣交易的會計處理
第四節 外幣財務報表的折算
第五節 新舊比較與銜接
第二十一章 企業合併
第一節 企業合併概述
第二節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的處理
第三節 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的處理
第四節 新舊比較與銜接
第二十二章 租賃
第一節 租賃概述
第二節 承租人的會計處理
第三節 出租人的會計處理
第四節 售後租回的會計處理
第五節 新舊比較與銜接
第二十三章 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
第一節 金融工具概述
第二節 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分類
第三節 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確認
第四節 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計量
第五節嵌入衍生工具的確認和計量
第六節 金融資產減值
第七節 新舊比較與銜接
第二十四章金融資產轉移
第一節 金融資產轉移概述
第二節 金融資產轉移的確認和計量
第三節 新舊比較與銜接
第二十五章 套期保值
第一節 套期保值概述
第二節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項目
第三節 運用套期保值會計的條件
第四節 套期保值確認和計量
第五節 新舊比較與銜接
第二十六章 原保險契約
第二十七章 再保險契約
第二十八章 石油天然氣開採
第二十九章 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
第三十章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
第三十一章 財務報表列報
第三十二章 現金流量表
第三十三章中期財務報告
第三十四章合併財務報表
第三十五章 每股收益
第三十六章 分部報告
第三十七章 關聯方披露
第三十八章 金融工具列報
後記
序言
自2007年1月1日起,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體系正式實施。上市公司等企業需執行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會計師事務所需執行審計準則體系。實施會計審計準則體系,是實現我國會計審計準則國際趨同、有效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進一步提升我國會計審計整體水平所邁出的重要步伐,是推進企業改革、促進資本市場發展、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一項基礎性工程,是完善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推動企業實施“請進來”、“走出去”戰略的重要舉措,是財政工作和會計行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確保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認真貫徹實施會計審計準則體系,是當前財政工作和會計行業的一項重要任務,應當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強化指導,加強宣傳,嚴格管理,確保向新準則平穩轉換並實施到位。
(一)加強職業操守,嚴格執行新準則。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是生成和提供高質量會計信息、引導社會資源合理配置、保護投資者和社會公眾利益的重要技術標準。嚴格執行會計準則體系,是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的重要法律義務和社會責任,要把貫徹實施企業會計準則體系與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樹立社會良好形象、改善投資者及社會公眾關係有機結合起來,嚴格執行準則規定的原則、方法,切實提高資產質量和會計信息質量;改善公司治理結構,推進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為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提供內在機制保證;支持會計人員按照準則要求強化會計核算,參與經營管理和決策,提高業務水平及職業判斷能力;按照充分披露原則,及時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培育和發展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從根本上保護投資者及社會公眾利益;支持、配合註冊會計師做好財務報告審計工作。會計師事務所要強化責任和風險意識,嚴格按照準則規定開展審計鑑證和服務工作;改善會計師事務所內部管理,加強質量控制,全面提升審計質量和其他服務質量。
文摘
第三章長期股權投資
第一節長期股權投資概述
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生產經營日趨多元化,除傳統的經過原材料投入、加工、銷售方式獲取利潤外,還可通過採用投資、收購、兼併、重組等方式拓寬生產經營渠道、提高獲利能力。投資是企業為了獲得收益或實現資本增值向被投資單位投放資金的經濟行為。企業對外進行的投資,可以有不同的分類。從性質上劃分,可以分為債權性投資與權益性投資;從管理層持有意圖劃分,可以分為交易性投資、可供出售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等。《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以下簡稱長期股權投資準則)主要規範了符合條件的權益性投資的確認、計量和相關信息的披露,其他投資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等相關準則,有關交易性投資、可供出售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等內容的講解參見本書相關章節。
明確界定長期股權投資的範圍是對長期股權投資進行正確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根據長期股權投資準則規定,長期股權投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投資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權益性投資,即對子公司投資。控制,是指有權決定一個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政策,並能據以從該企業的經營活動中獲取利益。關於控制的理解及具體判斷,見本書第三十四章“合併財務報表”的相關內容。
二是投資企業與其他合營方一同對被投資單位實施共同控制的權益性投資,即對合營企業投資。共同控制是指,按照契約約定對某項經濟活動共有的控制。合營企業的特點是,合營各方均受到合營契約的限制和約束。一般在合營企業設立時,合營各方在投資契約或協定中約定在所設立合營企業的重要財務和生產經營決策制定過程中,必須由合營各方均同意才能通過。該約定可能體現為不同的形式,例如可以通過在合營企業的章程中規定,也可以通過制定單獨的契約作出約定。共同控制的實質是通過契約約定建立起來的、合營各方對合營企業共有的控制。實務中,在確定是否構成共同控制時,一般可以考慮以下情況作為確定基礎:(1)任何一個合營方均不能單獨控制合營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2)涉及合營企業基本經營活動的決策需要各合營方一致同意。(3)各合營方可能通過契約或協定的形式任命其中的一個合營方對合營企業的日常活動進行管理,但其必須在各合營方已經一致同意的財務和經營政策範圍內行使管理權。當被投資單位處於法定重組或破產中,或者在向投資方轉移資金的能力受到嚴格的長期限制情況下經營時,通常投資方對被投資……
後記
財政部2006年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是我國會計標準的一次重大改革,內容豐富,意義深遠。為了便於廣大會計工作者及相關人員全面準確地掌握準則體系,財政部會計司組織撰寫了《企業會計準則講解》。《講解》涵蓋了會計準則的背景、理念、內容和方法,闡述了各項準則的重點難點,列舉了大量的套用實例,分析了新舊準則的主要差異和銜接要求,是學習理解會計準則並進行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重要參考資料。
《講解》出版發行後,受到了廣大財會人員、專家學者和監管部門等的歡迎,對於貫徹實施企業會計準則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2007年年初,根據上市公司等執行企業會計準則一年多的實際情況和與香港準則等效談判的結果,我們對《講解》又作了系統的梳理和完善,力求做到理論紮實,內容完整,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財政部會計司司長劉玉廷對全書的框架結構和主要內容進行總體設計,並對每章節內容進行了多次嚴格地審改和完善,最後進行了總纂,各會計準則起草人員參加了撰寫和修改完善工作。其中:第一、九、十八章由陸建橋撰寫;第二、三十四章由王鵬撰寫;第三、十九、二十一章由焦曉寧撰寫;第四、十一、十四、十七、三十二、三十三章由馮衛東、程曉佳、黃贇撰寫;第五、十六、二十、二十二章由劉光忠、高大平、韓冰、覃東、朱琳、楊國俊、王虹撰寫;第六、三十一章由陳瑜撰寫;第七、三十七章由狄愷撰寫;第八、十章由李紅霞撰寫;第十二、二十八章由冷冰撰寫;第十三、三十章由周守華、喻靈、劉國強撰寫;第十五章由崔華清、楊海峰撰寫;第二十三、二十五、三十八章由朱海林撰寫;第二十四章由孫麗華、楊海峰撰寫;第二十六、二十七章由舒惠好、崔華清、張娟撰寫;第二十九章由常琦撰寫;第三十五章由劉麗華撰寫;第三十六章由孫麗華撰寫。國家會計學院院長高一斌、會計司副司長應唯、副巡視員李玉環以及財政部監督檢查局副局長郜進興對本書主要章節進行了審改,會計司副巡視員曹任娘以及胡興國、張象至、許玉紅、田志心、李莉、魏曉惠、夏燁、萬文翔、王晶、范瑜等對本書原稿進行了核校。國務院國資委沈瑩、中國證監會陸德明、銀監會竇仁政和保監會趙宇龍對本書部分章節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見。本書的撰寫工作得到了財政部領導的高度重視,王軍副部長親自撰文並予以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