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現狀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是一所以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廖仲愷先生名字命名,以現代農業科學為特色,以農、工學科為優勢,農、工、理、經、管、文多學科協調發展,服務於區域經濟和現代農業的多科性教學研究型省屬本科紀念大學。學校有海珠校區、白雲校區和鍾村教學科研基地。校園環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校名簡介
中文全稱: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中文簡稱:仲愷農學院、仲愷
英文簡稱:ZhKU/ZUAE
學校校訓:注重實驗扶助農工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是一所以農、工學科為優勢,農、工、理、經、管、
文協調發展的多科性省屬本科大學。學校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廣州,
校園集雲山之神秀,匯珠水之靈氣,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現有全日
制在校普通本科生、碩士研究生總數萬餘人。
黨委書記:高志青副研究員,
學校院長:崔英德教授
學校地址:
海珠校區: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仲愷路501號(北區正門)
白雲校區: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鍾落潭鎮廣從八路—廣新路口
教學實驗基地: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鍾村
通訊地址(海珠校區北門收發室):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紡織路東沙街24號
郵政編碼:510225
學校前身為仲愷農工學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近代民主革命著名的政治活動家何香凝先生等提議、國民黨中央為紀念廖仲愷先生愛護農工的意願而決定創辦的。學校於1927年招生,何香凝先生首任校長15年。1984年,經教育部、農牧漁業部批准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定名為“仲愷農業技術學院”,國家副主席王震同志題寫校名。2008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為爭取社會各界支持辦學,促進學校發展,1987年4月,根據國家副主席王震同志提議,經中共廣東省委同意,成立了學校董事會,王震任名譽董事長,廣東省省長葉選平任董事長。1997年,廣東省省長盧瑞華任第二屆董事會董事長。2008年,廣東省省長黃華華任第三屆董事會董事長。董事會成員由國家領導人、省部級領導以及港澳知名人士擔任。
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備受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與關心。黨和國家領導人葉劍英、鄧小平、楊尚昆、王震先後為校園內的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廖仲愷銅像、何香凝漢白玉塑像和廖仲愷紀念碑題字。國家主席楊尚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承志,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等多次親臨學校視察指導工作。廣東省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廳一貫關心、支持學校建設,有力地推動著學校健康快速發展。海內外各界人士深懷對廖仲愷、何香凝及其開創事業的崇敬和景仰,不斷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大力支持,霍英東、何厚鏵、曾憲梓、何鴻燊、楊釗、劉宇新等一批港澳社會名流為學校捐款興建實驗樓、圖書館、體育館、教學樓等,添置教學科研和醫療衛生設備,設立獎教獎學金,為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不遺餘力。
八十多年來,學校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一批批優秀人才,其中包括基層農業技術幹部、專家、學者以及省部級領導幹部,他們中的傑出代表有中國工程院院士曾溢滔、原農業部部長陳耀邦等。
學校占地面積111.47萬平方米,其中海珠校區占地17.78萬平方米,白雲校區占地60.34萬平方米,鍾村實習農場占地33.35萬平方米。現有教職工822人,其中正高職稱77人,副高職稱213人,具有博士學位113人、碩士學位400人。現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1841萬元,圖書館藏書108萬冊,其中紙質圖書82萬冊,電子圖書26萬冊,全文電子期刊2.5萬種,各類全文和文摘題錄資料庫16個。校園網覆蓋全校。
學校於200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1月被教育部評為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現設有16個院(系、部)和亞洲最大的雅思考試中心。擁有45個本科專業,設有生物化工等4個碩士點。學校面向全國8個省市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近萬人。
近三年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680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9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3項,美國福特基金課題1項,英國皇家學會課題1項,科研經費2700多萬元;獲廣東省科技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全國農牧漁業豐收三等獎1項,中國石油化工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廣東省農推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2310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檢索系統收錄70篇;出版著作50部。
學校先後與英國貝德福德大學、布萊頓大學、利物浦大學、布魯內爾大學和諾丁漢大學,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夏威夷大學和威斯康星大學,澳洲昆士蘭大學等建立了友好互訪和學術合作關係。
近年來,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廣東省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廣東省回鄉大學生開展農業科技下鄉活動先進單位、廣東省青年志願服務優秀集體、廣東省教育系統紀檢監察先進集體、廣州市助殘志願者先進集體、廣州市“雷鋒號”志願服務先進集體、廣州市文明單位,在管理和社會服務方面得到了社會廣泛認可。
傑出校友
建校八十多年來,學校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數萬名優秀人才,他們中有基層農業技術幹部、專家、學者,也有省部級領導幹部、中國工程院院士。
其中的傑出代表有:(以畢業時間為序)
鄧如淼(1930年蠶絲本科畢業生;革命烈士)
胡炎基(1936年高級農藝科校友;革命烈士)
卓秋華(1937年高級農藝科畢業生;原國家儀器儀表工業總局副局長)
劉國霖(1937年蠶桑畢業生;原國防科工委特種裝備部部長(副軍級))
丁 農(1938年高級農藝科肄業生;原北京鐵道學院(現北京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原蘭州鐵道學院(現蘭州交通大學)副院長)
盧 齡(1949年農藝科校友;原廣東省農業廳副廳長)
陳耀邦(1953年高級農藝科畢業生;原國家農業部部長)
翁光宇(1953年高級農藝科畢業生;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
陳朝慶(1953年高級農藝科畢業生;原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旱地作物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
陳可毅(1953年高級獸醫科畢業生;湖南農業大學教授)
靳永年(1954年蠶桑專業畢業生,原湖南省蠶桑科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曾溢滔(1957年蠶桑專業畢業生;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醫學遺傳研究所所長、衛生部胚胎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主任)
劉良式(1957年蠶桑專業畢業生;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丘鴻詮(1957年農作物專業畢業生;原廣東省土壤肥料站站長)
陳日中(1957年植物保護專業畢業生;原廣東省農學會秘書長、副會長,高級農藝師)
伍麗芳(1959年植物保護專業畢業生;原廣州市果樹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全國“三八”紅旗手)
區志廣(1959年農學專業畢業生;高級農藝師、全國勞動模範)
劉偉常(1959年土地規劃專業畢業生;原深圳市水務局副局長、全國水利系統勞動模範)
楊永雄(1980年植物保護專業畢業生;高級農藝師、廣東省農業廳植保總站副站長)
譚炳林(1980年植物保護專業畢業生;廣東省昆蟲研究所研究員、省農業害蟲綜治實驗室果樹組組長)
鄭業魯(1981年農作物專業畢業生;廣東省農科院科技情報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院一級學科帶頭人)
肖維良(1984年植物保護專業畢業生;高級工程師、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廣東省昆蟲研究所黨委書記)
蔡樹淦(1982年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生;廣東省農業廳總畜牧獸醫師、新聞發言人,省科協常委)
葉道德(1982年植物保護專業畢業生;珠海市粵華園林綠化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謝偉平(1985年園藝專業畢業生;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長、高級農藝師)
張亮馳(1994年農產品貯藏與加工專業畢業生;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吳伏虎(1988年園藝系果樹專業畢業生;深圳市綠雅園藝有限公司總經理)
唐洪勝(1991年農產品貯藏與加工專業畢業生;烈士,生前任興寧市下堡鎮武裝部長,1999年因撲救山火英勇犧牲)
林滿揚(1996年園林設計專業畢業生;廣東棕櫚園林工程有限公司華南區域工程總經理)
學校狀況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是一所以農學、工學和管理學學科為優勢,農學、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藝術學和法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本科大學。學校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廣州,校園集雲山之神秀,匯珠水之靈氣,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學校堅持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秉承何香凝先生的辦學宗旨,弘揚仲愷精神,突出農、工優勢,產學研緊密結合,形成了培養具有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的辦學特色。
學校設有農學院、園藝園林學院、輕工食品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信息學院、城市建設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經貿學院、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計算科學學院、人文社科系、外國語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等16個院(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體育部等2個教學部。並擁有熱帶亞熱帶園林花卉研究省級重點實驗室以及“基礎化學與生物化工”與“基礎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兩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還是經教育部權威批准的托福考試中心和規模居全國第三的雅思考試中心。
學校本科專業學科覆蓋農、工、理、經、管、文六大門類,招生專業45個,其中園藝、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生物化工專業獲選為省級重點扶持學科,植物病理學、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套用化學、作物遺傳育種、熱能和動力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思想政治教育等專業獲選為校級重點學科。本科招生面向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山西、內蒙古、甘肅、新疆等全國14個省(自治區),招生批次為本科二批A段(或本科二批),。2009年1月被教育部評為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
學校於200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目前有生物化工、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植物病理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等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後工作站、5個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點。
學校辦學條件良好,教學科研設施齊全。校園占地面積111.47萬平方米,其中海珠校區占地17.78萬平方米,現有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建有現代化的教學大樓、實驗大樓、圖書館、科學樓、網路中心、電教中心和體育場等,固定資產總值2.5億多元;圖書館藏書101.98萬冊;白雲校區占地面積140多萬平方米,一期工程占地面積60.34萬平方米,其中教學用房約4.3萬平方米,學生公寓約7.6萬平方米,學生食堂0.74萬平方米,文化活動中心1.4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4.04萬平方米。鍾村實習農場占地33.35萬平方米。現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1841萬元,校園網覆蓋全校。
學校師資和科研力量較強。現有教職工892人,其中正高職稱96人,副高職稱221人,具有博士學位138人、碩士學位438人。教師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有突出貢獻專家14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南粵優秀教師9人,廣東省“千百十工程”省、校級培養對象51人。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高,職稱、學歷、年齡結構合理。學校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目前在研各級研究項目360項(其中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2000年以來,獲省(部)級獎勵11項;2004年,以當時任職於園藝系的王英強副教授(時為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在讀博士研究生)為第一作者的論文《一種新的自花授粉機制——花粉滑動》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Nature》雜誌上發表,實現了廣東省學術界在該雜誌發表論文零的突破。
學校十分重視對外國際交流與合作,與香港、澳門、台灣地區交流頻繁,並先後與英國貝德福德大學、布萊頓大學、利物浦大學、布魯內爾大學、諾丁漢大學,美國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夏威夷大學、威斯康星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等歐、美、亞、大洋洲十幾個國家的學校建立了校際聯繫或合作辦學關係。 近年來,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廣東省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廣東省回鄉大學生開展農業科技下鄉活動先進單位、廣東省青年志願服務優秀集體、廣東省教育系統紀檢監察先進集體、廣州市助殘志願者先進集體、廣州市“雷鋒號”志願服務先進集體、廣州市文明單位,在管理和社會服務方面得到了社會廣泛認可。學校今後一個時期的發展目標是:穩步發展本科教育,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以農、工學科為優勢,實現農、工、理、經、管、文協調發展,努力使學校成為教學與科研並重,綜合實力進入國內同類院校先進行列,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多科性現代化大學。
學校科研
熱帶亞熱帶園林花卉研究省級重點實驗室
花卉研究中心
綠色化工研究所
生物技術研究所
植物病理研究所
農產品加工及保鮮研究所
人工環境與控制研究所
綠色工程研究院
產業經濟研究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
仲愷文化研究所
學校各級科研機構近五年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680項,其中國家級30項,省部級238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9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3項,美國福特基金課題1項,英國皇家學會課題1項,科研經費2700多萬元;契約科研經費5700多萬元;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廣東省科技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全國農牧漁業豐收三等獎1項,中國石油化工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教育部科技二等獎1項,廣東省農推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5344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檢索系統收錄162篇,出版著作25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