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川唐人街

仁川唐人街

仁川的唐人街曾是韓國地區最大的華僑社區所在地,由於它的地理位置隔著黃海遙對中國山東,與威海市隔海相望,使很多中國人前來從事餐館等生意。仁川唐人街於1883年仁川港開埠,1884年該地區被指定為清政府的治外法權地後逐漸形成的華人聚居地。

基本信息

簡介

仁川唐人街仁川唐人街
仁川的唐人街在1883年仁川港開始啟用時就開始啟用,1884年這個地區被指定為清朝的治外法權,仁川唐人街隨之產生。過去大部分是銷售中國進口商品的商店,但現在幾乎都是中國飯店
現在守護這條街的韓國內的中國人大部分都是初期外來居民的第二代或第三代,雖然他們沒能堅持守住第一代所堅守的傳統文化,但是仍然堅持著中國的特色。

唐人街簡介

唐人街也被稱為華埠或中國城(Chinatown),是華人在其他國家城市地區聚居的地區。唐人街的形成,是因為早期華人移居海外,成為當地的少數族群,在面對新環境需要同舟共濟,便群居在一個地帶,故此多數唐人街是華僑歷史的一種見證。唐人街最早叫“大唐街”。1673年,納蘭性德《淥水亭雜識》:“日本,唐時始有人往彼,而居留者謂之‘大唐街’,今且長十里矣。”
唐人街最早叫“大唐街”。1673年,納蘭性德《淥水亭雜識》:“日本,唐時始有人往彼,而居留者謂之‘大唐街’,今且長十里矣。”

歷史發展

1872年,志剛在《初使泰西記》中有:“金山為各國貿易總匯之區,中國廣東人來此貿易者,不下數萬。行店房宇,悉租自洋人。因而外國人呼之為‘唐人街’。建立會館六處。”1887年,王詠霓在《歸國日記》中也使用了“唐人街”:“金山為太平洋貿易總匯之區,華人來此者六七萬人,租屋設肆,洋人呼為唐人街。六會館之名曰三邑,曰陽和。”王詠霓的這句話與志剛的差不多。在這之前,王可能看過《初使泰西記》,因此,他在這裡沿用了志剛的“唐人街”。“唐人街”是粵人華僑自創的名稱。
1875年,張德彝在《歐美環遊記》中就稱唐人街為“唐人城”。張通英語,英語稱唐人街為Chinatown。其實,在這以前,張德彝更為直接,他將Chinatown直譯為“中國城”,如《航海述奇》(1866年):“抵安南國,即越南交趾國……再西北距四十餘里,有‘中國城’,因有數千華人在彼貿易,故名。”
1930年蔡運辰《旅俄日記》:“飯後再赴旅館,新章五時亦至,候余甚久,公事畢,同游中國城。城在莫斯科中心,女牆高底,完全華式,華人名之曰中國城。”今人李歐梵有一篇有關唐人街的隨筆,題目就叫《美國的“中國城”》(1975),文章說:“唐人街是老華僑的溫床、新華僑的聚會所。也是美國人眼裡的小中國。也許我們應該把唐人街的英文原名直譯過來,乾脆稱它為‘中國城’(Chinatown),可能更恰當一點。”
總的來說,現在“唐人街”還是要比“中國城”常用。唐人街也被稱為華埠或中國城,是華人在其他國家城市地區華人店鋪聚集的地區。唐人街的形成,是因早期華人移居海外,成為當地的少數族群,在面對新環境需要同舟共濟,便群居在一個地帶,故多數唐人街是華僑歷史的一種見證。在唐人街時常看到很多唐人餐館,而餐館和洗衣鋪皆為早期華僑主要的營商行業。一些歷史較悠久的唐人街,皆位於移民城市的舊區,環境較為擠迫,治安和種族問題亦是某些華埠要面對的問題。多年來,憑著、隨著華人的富裕,華僑在外國的地位漸漸提高,新一代的華人移民會選擇移民城市的其他地區居住,一些唐人街亦出現華人人口遷離﹑人口老化的現象。現在很多地方,唐人街已經成了中華文化區的代名詞。無論商業,還是娛樂,以及各種文化設施,都體現東方華夏色彩,並沒有華人聚居地的本意了。

歷史沿革

仁川唐人街仁川唐人街

仁川的唐人街在1883年仁川港開始啟用時就開始啟用,1884年這個地區被指定為清朝的治外法權,仁川唐人街隨之產生。過去大部分是銷售中國進口商品的商店,但現在幾乎都是中國飯店。
現在守護這條街的韓國內的中國人大部分都是初期外來居民的第二代或第三代,雖然他們沒能堅持守住第一代所堅守的傳統文化,但是仍然堅持著中國的特色。
仁川是韓國第二大港口。仁川的中華街是全韓國最大的唐人街。裡面有40來家中式餐館和商店,經營者也以韓國人居多,華人經營者只占1/3。1883年仁川港開埠,1884年這條唐人街所在地區被指定為清政府的治外法權地,以後逐漸形成華人聚居地。
華僑是從120年前開始進入韓國的,最早是清朝政府為了援助朝鮮平息叛亂,從廣東省派去的3000名士兵和40多名華商,這些華商是韓國華僑的起源。現有2萬多名華僑居住在韓國,其中大部分都是山東人。
沿中華街西側台階往上,一座漢白玉孔子雕像映入眼帘,這尊孔子雕像是青島市贈送唐人街的,與它同行的還有繪有劉備、關羽、張飛的150米長的《三國志》壁畫
在仁川唐人街,一提起中國料理,最有名的就是炸醬麵,最早的炸醬麵是指將炒好的中國大醬(春醬)蓋在麵條上;而華僑們在麵條上放了蔬菜和肉,又在春醬里加了焦糖,做出了又香又好吃、符合韓國人口味的炸醬麵。
初次接觸炸醬麵的當地百姓們對其鮮美的味道和便宜的價格感到驚訝,繼而中國料理開始大受歡迎。到了上世紀60年代,炸醬麵在韓國還屬於高級食物;但隨著時間流逝,價格和味道逐漸變化,炸醬麵已成為充滿百姓回憶的食物。
2006年11月27日“唐人街”落戶的韓國仁川市中區正在改建另一座“中國風貌”的商業街。
仁川市中區25日表示:“以中國人為對象開展招商引資的結果,最近在北城洞‘唐人街’和新浦洞一帶吸引了46家‘中國風貌’的商店。”他們介紹招商的經過說:“今年初對仁川老城市,也就是該地區的商業街運營情況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發現1200多家商店中約有187家(15.6%)是停止運營的空店鋪。於是開展了向中國人出租店鋪的促銷活動,最近取得了上述結果。”
此外,仁川市中區為發展仁川老百貨商店──東仁川車站,目前正在同中國的一位巨商進行洽談,商討建立中國商品流通中心的方案。該負責人表示:“為了善加利用‘唐人街’和‘中國商城’的名氣,正在推進建設中資運營的‘中國風貌商業街’。”“與小規模的個別店鋪相比,大型商城更具有競爭力,因此仁川中區歡迎中國資本的投資。”

經濟概貌

仁川唐人街景象仁川唐人街景象

仁川市中區廳為了吸引中國商人入駐善鄰洞唐人街,2004~2005年期間往返於瀋陽、大連等中國五個地區招募投資者。雖然向有意投資的300多名投資者寄了邀請函,但因苛刻的簽證手續和出入境手續,最終入境的商人只有40人。
2001年以來,仁川唐人街吸引的華僑投資資金僅為20億韓元,只有44個店鋪。但仁川唐人街的情況還算相對好一些。全北群山市唐人街和仁川青蘿地區亞洲村建設計畫因吸引資本失敗和事業性問題最終成為一張白紙。2004年11月,由京畿道高陽市高調宣布要投資1.3萬億韓元在2.1萬坪土地上建設唐人街的計畫已經擱置2年之久。出現這種唐人街計畫受阻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限制性規定。由於韓國對外國人從事服務業的限制性規定繁多,因此很難在餐廳或紀念品店僱傭中國職員。符合中國人口味的飯店也很少。

特色推薦

唐人街景象唐人街景象

在仁川唐人街,一提起中國料理,誰都會馬上想起炸醬麵,也會對炸醬麵的出生地感興趣:炸醬麵究竟是韓國的還是中國的?簡單說來,這裡的炸醬麵是在韓國做出的中國料理。
自1884年華僑居住在仁川開始,中國餐館相繼出現。炸醬麵也被稱為“炒醬面”,但只是指將炒好的中國大醬(春醬)蓋在麵條上;而華僑們在麵條上放了蔬菜和肉,又在春醬里加了焦糖,做出了又香又好吃、符合韓國人口味的炸醬麵。
初次接觸炸醬麵的當地百姓們對其鮮美的味道和便宜的價格感到驚訝,繼而中國料理開始大受歡迎。到了上世紀60年代,炸醬麵在韓國還屬於高級食物;但隨著時間流逝,價格和味道逐漸變化,炸醬麵已成為充滿百姓回憶的食物。
仁川唐人街的炸醬麵是何時由誰製作出的,這個問題幾乎沒有資料可以顯示。但正式以炸醬麵這個名稱開始出售的地方是1905年開業的“共和春”。隨著“共和春”的成功,華僑居留地附近的中國料理店逐漸增多,致使包括漢城的各地美食家經常光顧品嘗中國料理。
如今在仁川唐人街,遊客可以品嘗到各種春醬製作的清淡而不膩的炸醬麵。

民俗活動

春節在韓國叫“舊正”,也就是農曆新年。“舊正”在韓國是僅次於中秋節的全民族節日。每逢春節,全國都沉浸在一片喜悅和祥和的氣氛之中。大年初一,最鄭重而莊嚴的禮儀是“祭禮和歲拜”。這是春節的核心內容:在房屋的正室上方,擺放著祖宗的畫像。供桌上擺著各式供品,物品擺放規則極其嚴格,有“魚東肉西”、“頭東尾西”、“紅東白西”、“生東熟西”、“左飯右羹”等講究,供品還有“柿”、“米糕片湯”等。祭祀的程式嚴格按家譜排位,全家身著傳統民族服裝,依次向祖先鞠躬磕頭,祈求祖宗創下的家業興旺發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