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卡蒂埃·布勒松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是法國著名攝影家,他一生從事攝影半個多世紀,足跡遍及世界各地,拍攝了大量精彩照片。被譽為“當代世界攝影十傑之一”、“人類喜劇的報導者”。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兒童時代即酷愛美術,曾從師畫家戈登奈和安德烈·洛特。1922年至1928年,他在中學學習時間,有一架布朗尼照相機。起初只是為了拍些假期生活照片,以便豐富他的紀念相冊。不久開始認真地通過取景框觀察一切,從而為他心目中的小小世界逐漸變得寬闊起來。

由於格里菲斯的巨片《紐約的秘密》、斯特羅海因的處女作《破碎的百合花》、艾森斯坦的《猛禽》等電影的影響,加上不久他又結識了一些攝影家,並為他們的攝影作品所傾倒,從此產生了獻身於攝影藝術的信念,並以進行攝影、自己親手沖卷和洗印照片等項工作為極大的樂趣。 布勒松先生真正從事攝影活動是在30年代初期,即1931年。當時,22歲的布勒松去非洲象牙海岸,並在那裡買了一架相機進行拍攝。但一年以後,當他正要回國時才發現這架相機的鏡頭已經發霉,結果所拍照片全部報廢。後來,他發現併購買了萊卡相機。從此這架萊卡相機成為他時刻不離的終生夥伴。

1973年以後,布勒松重操畫筆,但有時也拍攝一些攝影作品。1980年夏,布勒松正式退出攝影界。他一生從事攝影半個多世紀,足跡遍及世界各地,拍攝了大量精彩照片。但是,他從來不允許別人拍攝他本人的照片,他的意願似乎是,永遠躲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描繪和刻畫芸芸眾生。

創作歷程

1931年回國以後,他參加了當時的超現實主義小組並從事攝影活動。1932年,他第一次在美國紐約,然後又在西班牙馬德里展出了他的攝影作品。1934年,他旅居墨西哥一年,從事攝影創作。1935年在美國同保爾·斯特朗從事電影拍攝工作。1936年至1939年期間,布勒松為讓·雷諾,阿雅克,貝克爾和安德烈·茲沃波達當助手,拍攝影片《生活屬於我們》、《鄉村一部分》和《火的規律》以及紀錄片《生命的勝利》。

1940年,布勒松先生被德國當局逮捕,經過兩次試逃,終於成功。越獄後於1943年參加了支持反法西斯被捕人員的秘密活動。此間,他還拍攝了許多藝術家、畫家和作家(如馬蒂斯、博納爾、布拉克、克洛代爾等人)的肖像。在1944至1945年期間,他參加了一攝影團組,專門拍攝德軍占領下的法國,他以攝影為手段,暴露法西斯的罪行,拍攝了巴黎解放的情景,記敘了法國人民的歡樂。

1949年他在中國期間所抓拍的上海搶購黃金風潮和國民黨末日等照片是作者忠實記錄蔣家王朝覆滅和中國人民鬥爭偉大勝利的歷史見證。這些作品現已成為十分珍貴的歷史文獻。

簡歷

布勒松 布勒松

1946年,布勒松在美國協助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組織攝影展覽。1947年,布勒松同羅伯特·卡帕、戴衛·西摩·奇姆、喬治·羅傑創立了“瑪格南”(Magnum)圖片通訊社。

1948年至1950年期間,布勒松在印度、緬甸、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和中國渡過。

1952年至1953年,布勒松在歐洲工作。

1954年,布勒松訪問了蘇聯。

1958年至1959年,布勒松應中國邀請曾訪華三個月。

1960年,布勒松去古巴訪問並進行攝影報導,後回到闊別30年的墨西哥逗留4個月,又去加拿大一段時間。

1965年去印度和日本。

1966年脫離“瑪格南”(Magnum)圖片通訊社。

1969年,布勒松用了一年的時間準備他的攝影作品展覽。

1970年,在法國巴黎大宮殿展出攝影作品。

1973年以來,布勒松重操繪畫藝術。

創作手法

布勒松被稱為“人類喜劇的報導者”。他在巴黎拉丁區穆夫塔爾大街,拍攝了一個興致勃勃地給父親買酒歸來的男孩。他抱著兩個大酒瓶,邁著輕快的步子,那得意洋洋的神氣,透出少年的天真可愛。即使在左右鄰舍女孩子們的注視下,甚至有的取笑他,他仍然昂首闊步,充滿了生活的樂觀情趣。他有不少這類表現少年兒童天真爛漫情緒的作品。

布勒松認為:在所有表現方法中,攝影是唯一的能把精確的和轉瞬即逝的瞬間絲毫不差地固定下來的一種手段。布勒松採用抓拍手法是和他的攝影的美學見解緊緊聯繫的。應該明確的是創作手法和一定的創作方法,創作傾向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抓拍和擺拍都可以造成或真實或虛假的作品,關鍵在於攝影家的思想觀點和審美標準。

在1932年到1934年中,布勒松拍攝了大量被彼特·加拉斯稱為“現代藝術的主旋律”的著名作品。他開始注意一些被早期法國、西班牙、墨西哥攝影記者選擇的主題,他們不只注重報導和製造新聞熱點,而且將瞬間與平凡的生活融合成為一種視覺美感。他的著名作品《孤獨的法國騎車人》和另一幅殘垣斷壁間嬉戲的兒童的作品,都具有這種感覺。

人物經歷

1908年8月2日

生於巴黎附近,家中從事紡織品編織業。在他21歲的時候,已全融入了超現實主義的“反叛性”,並從霍特那裡學到了構思和給畫的技巧,並順利地服完了兵役。在經歷了所有這一切後,他開始尋覓那種只有更廣泛的世界才能提供給他的教育。

1930年

他乘船去了非洲象牙海岸的喀麥隆,靠在船上幹活、賣小玩藝兒、夜晚打獵和賣乾肉為生。這時他有了一架二手德國相機,可糟糕的是第一次拍照,膠捲被水浸濕得一塌糊塗,之後他又感染了嚴重地瘧疾,幾乎要了他的命。他給祖父寫信,請求他們在他死後把他的屍體運回諾曼第,並“用第巴絲琴在我的墳前彈奏”,可得到的答覆是:“那太昂貴了,你最好趁早回來”。

1935年

他從墨西哥到了紐約。在紐約的一年當中,布勒松幾乎沒有從事攝影,而是跟著保羅·斯特蘭德學習電影製作。1936年,他又回到巴黎。在1936年到1939年間,他同法國著名電影導演讓·雷諾瓦合作拍攝幾部電影,其中最著名的是《鄉村的一天》和《遊戲規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布勒松和雷諾瓦都非共產主義者,卻拍攝過宣傳法國共產黨的影片。

1935年10月

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和1936年7月西班牙爆發內戰,在法國知識界掀起了政治熱潮。1937年底,布勒松編導了一部為西班牙共和黨集資解決藥品問題的紀錄片《再生》。在這一年的年初,他又開始拍了一些照片。

此時的布勒松以一種緊迫感而不是藝術家的敏感專心地投入創作。後來他在當時著名的超現實主義作家路易斯·愛瑞根創辦的《共產主義日報》任攝影記者,他的作品也經常發表在另一家共產主義者周刊《思考》上。那時和他一起工作的還有兩閏攝影家,羅伯特·卡帕和戴維德·西摩,他們成了親密的朋友。

1939年9月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布勒松加入了一個軍隊攝影組織。1940年夏,他被德軍俘瞄並送去服苦役,從製造裝炸彈的大板條箱到鏟肥料,他都乾過。這期間他曾兩次企圖逃跑都失敗了,1943年第三次逃跑終於成功。

1946年

他重新拿起相機是一次戲劇性的巧合,奉承偶然獲悉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正在籌辦一個他的創作展覽,當人們正沉浸在悲痛之中時,得知這位天才攝影家還活著,展覽便喜氣洋洋地變成了布勒松作品回顧展。那年8月,布勒松帶著他的囚犯生活、越獄經過和法國反法西斯地下活動的故事到了紐約,一向嗅覺靈敏的新聞界對他進行了連篇累牘的報導。

1966年

布勒鬆脫離了瑪格努姆圖片社,但仍允許其使用自己的照片,這可能是由於經濟原因和電視對攝影的潛在威脅。70年代初,他停止了攝影創作,又轉而從事繪畫。

在應邀參加1979年紐約國際攝影中心舉辦的回顧展時,布勒松拒絕一切採訪,儘管他偶爾也談些在記者們看來很“保守”的話題,但他基本上保持緘默。攝影對他來講只是一種下意識,對整個世界來說,他的作品卻是永不褪色且極其寶貴的珍品。

2004年

8月3日 在家鄉逝世,享年95歲。4日在普羅旺斯的蒙朱斯坦下葬。時任法國總理席哈克稱他是“法國一位天才的攝影家、一位真正的大師、在他那代人中最具天賦並深受世人尊敬的藝術家之一”。

相關評價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攝影館名譽館長約翰·薩克斯克的話來說:布勒松的作品具有優雅、穩重、神奇、簡練的視覺語言,那種深層的美感是我用言辭所表達不了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作品成為二次大戰後衡量紀實攝影和新聞攝影的尺度,那種優美、魔幻般魅力的影響,體現在許多攝影家的作品中。甚至那些在情感、風格等不同於他的攝影家們,也不得不正視他的作品。

幾十年來,布勒松塑造了攝影家的思想對雜誌風格是“不可或缺”的形象;給人注入了這樣一個概念——攝影是你能看到的一剎那,攝影家的本能是首先看到它,進入這個世界體驗它,並把它紀錄下來。

布勒松的偉大之處在於他能夠在產生美感的同時,突出時間和地點等新聞要素,當他把鏡頭對準世界政壇的風雲人物時,他所逼近的主題遠遠超過那些社會焦點所涵的內容。無論什麼題材,那種細緻的觀察、人性的包容和無與倫比的抒情,形成了他作品獨具一格的風格。

著名的攝影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