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海因出生於美國威斯康辛州。18歲時,他的父親不幸在一次事故中去世。海因不得不在一些條件惡劣的工廠幹活,每天工作13個小時,以幫助維持家庭的生計。後來,海因進入大學學習,取得了社會學學位,並成為一名專職攝影師。
海因最早的紀實攝影,是拍攝那些抵達埃利斯島的移民。此後,他還拍攝了反映鋼鐵工人生存狀況的專題照片,為“匹茲堡調查”提供照片插圖。
拍攝經歷
為海因贏得巨大聲譽的是關於美國童工的紀實攝影。
1906年,海因受國家童工委員會的委託,調查美國各地童工的生存狀況。那時,約有170萬童工在工廠里做苦力,他們中最小的只有3歲。作為童工委員會的調查員兼攝影家,海因深入到各地的工廠、礦井,把童工惡劣的勞動條件揭露了出來。
1908年,他在西維吉尼亞的礦井和玻璃廠,以及印第安那波利斯的罐頭廠進行拍攝報導。
1910年,他又陸續記錄了在布法羅抽剪豆莢筋的孩子、在尼亞加拉一家罐頭廠里照看機器的兒童、在德拉瓦剝草莓、裝豌豆罐頭,以及在密西西比的比洛克西撿蝦的孩子們。在窄小而危險的工作環境中,海因用藏在飯盒裡的相機,不動聲色地把他們拍攝下來。拍攝時,他儘可能簡化背景,突出主體,並使人物表情與殘酷的環境形成鮮明對比。拍攝條件是危險的。在拍攝童工現象的那些年裡,海因為了躲避工頭和警衛的干涉,經常喬裝成賣聖經、賣卡片的小販,或冒充工業攝影者“混”進工廠。實在無法進入工廠時,他就等在壓榨童工的“血汗工廠”外面,拍攝童工們出入勞動場所的場景。
1909年,海因出版了第一部反映童工生活的攝影報導。它展現了童工們在危險條件下的生存狀況,其中的一些照片已成為著名的紀實作品。更重要的是,它最終導致美國國會頒布《童工法》,廢除了童工制度。
攝影評價
攝影自誕生以來,有太多的事實來證明它可以喚起良知並在很大程度上帶來積極的現實意義。列維·海因拍攝的在棉花地和煤礦里幹活的童工照片,不僅令普通人震撼與哭泣,也強烈地影響了立法者;無不讓人深刻意識到:攝影--不僅僅是在混沌中發現有意味的秩序,捕捉那些具有美感的形式或瞬間神奇的光影,它在表明什麼東西值得讚美和尊崇的同時,也以一種直觀的方式告訴觀者什麼東西令人痛惜,需要正視。
著名的攝影師
攝影師是使用照相機、感光片、光源和造型技藝在室內外拍攝人像、風景、產品及生產或生活圖像信息的人員。 |
赫爾穆特·紐頓| 拉爾夫·吉卜生 | 維姆·文德斯| 傑羅·費切海姆| 蘇珊·桑塔格| 尤金·史密斯| 黛安·阿勃絲| 荒木經惟 |馬克·呂布 | 尚路普·謝夫| 濱谷浩| 約瑟夫·寇德卡| 安德烈·柯特茲| 威廉·克萊因 | 唐·麥庫寧| 羅伯·多瓦諾| 岩宮武二| 約翰·什扎科斯基| 列維·海因| 多蘿茜亞·朗格| 李·佛瑞蘭德| 莎拉·莫恩|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 呂相友| 杜修賢| 侯波 | 呂厚民| 張雁鳴| 張曦| 見弓| 陳復禮 | 於雲天| 郎靜山 | 陳長芬| 侯詠 | 亞辰| 鄒寶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