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亞洲四小虎是指泰國 、 馬來西亞 、 印尼和菲律賓四國。這四個國家的經濟在1990年代都象1980年代 的亞洲四小龍一樣突飛猛進,因而為名。可惜的是,隨著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打擊,這四小虎未能像四小龍一樣打穩經濟基礎,泰國、印尼和菲律賓欠下國際貨幣基金會的一大筆債務,馬來西亞則實施多項硬性保護國家金融體系的貨幣管制條例,並在種族問題方面有不平等政策,遂開始固步自封。而在印尼,亞洲金融風暴的打擊也間接引發了當地的排華暴亂。泰國
金融危機
昔日亞洲“四小虎”之一的泰國,其經濟曾經被稱為東南亞發展最快的經濟,一夜之間突然陷入金融危機之中,成了這次東南亞金融風暴的發源地。到9月4日為止,泰國在匯率、股市雙雙重挫下,其經濟體質在東南亞各國中目前可能是最差的:出口不振,經常項目赤字不斷擴大,外匯儲備急劇下降,房地產市場泡沫破滅,貸款人還不出錢,銀行不良資產膨脹。僅房地產公司這塊的銀行壞帳目前已達155億美元。究其原因,其危機的隱患在90年初就已經埋下。從1990年起,泰國的外貿逆差逐年遞增、經常項目赤字連年居高不下、外匯儲備每年只減不增:其1990年外貿逆差、經常項目赤字和外匯減少額分別為:74.94億美元、72.82億美元和32.3億美元,到了1994年已分別增加到:92.68億美元、82.22億美元和41.75億美元。另一方面,泰國的外債從90年代開始也急劇膨脹,1990年其外債為280億美元,到了1996年已膨脹至900億美元,僅1998年即將到期的短期外債就達400多億美元,超過其全部的現有外匯儲備。
問題還不僅限於此,一方面經濟成長速度放緩,另一方面直接借來的龐大外債卻在大部分領域不能產生收益,這種狀況嚴重削弱了投資者對泰國的信心。人們普遍認為泰國匯率嚴重偏離泰經濟實績,泰銖因此一直就面臨貶值壓力。
金融改革
另外,90年代以來,泰國為吸引外資,先後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 1990年4月正式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的有關義務,取消了經常項目國際支付的限制。1991年,開始減少了對資本項目交易的外匯限制。
1992年又對外資開放,允許國內投資者直接通過銀行獲得低息的外國資金,立刻就吊起了人們肆意借貸低息資金的胃口,一發而不可收。
1994年又進一步放鬆了這方面的限制,比如放寬出入境時可攜帶的外幣限額;允許持有泰國離岸銀行執照的外國銀行在泰國各城市設立分支機構等等。但是,在實行金融自由化的同時卻未能完善金融管理體系,缺乏有效的金融監管。不經意間使外匯投機的渠道增加,引“狼”入室,門洞大開,從而加劇了投機者對泰國金融穩定性的衝擊。
如今
泰國乃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之一,實行自由經濟政策,在20世紀90年代經濟突飛猛進,躋身成為“亞洲四小虎”之一。泰國是世界最聞名的旅遊勝地之一。泰國實行自由經濟政策,電子工業等製造業發展迅速,產業結構變化明顯,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相應提高,工人最低工資和公務員薪金多次上調,居民教育、衛生、社會福利狀況不斷改善。
泰國是亞洲唯一的糧食淨出口國,世界五大農產品出口國之一。泰國的汽車業是支柱產業,是東南亞汽車製造中心和東協最大的汽車市場。
泰國積極推動經濟發展。成為世界的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簡稱大馬(Malaysia),首都吉隆坡,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國家。馬來西亞由十三個州組成,共分為兩大部分:一個是位於馬來半島的西馬來西亞,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連線新加坡;另一個是東馬來西亞,位於加里曼丹島的北部,南部接印度尼西亞,而汶萊國則位於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之間。馬來西亞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創始國之一。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度尼西亞語:Republik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為東南亞國家之一;由上萬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1968年以來,特別是80年代調整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後,經濟發展取得一定成就。第一個25年長期建設計畫中,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通貨膨脹控制在10%以內。1994年4月進入第二個25年長期建設計畫,即經濟起飛階段。政府進一步放寬投資限制,吸引外資,並採取措施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旅遊、增加出口。1997年受東南亞金融危機重創,經濟大幅衰退,貨幣貶值、通膨高踞。為擺脫經濟困境,政府被迫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援。1999年經濟開始緩慢復甦,但整改阻力較大,私企外債、銀行呆賬等問題難以解決。
菲律賓
菲律賓共和國(他加祿語:RepublikangPilipinas,英文:RepublicofthePhilippines,當地華僑或稱作菲律濱)位於亞洲東部,是由西太平洋的菲律賓群島(7107個島嶼)所組成的民主國家。出口導向型經濟。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突出,同時農業和製造業也占相當比重。20世紀60年代後期採取開放政策,積極吸引外資,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1982年被世界銀行列為"中等收入國家"。此後受西方經濟衰退和自身政局動盪影響,經濟發展明顯放緩。90年代初,拉莫斯政府採取一系列振興經濟措施,經濟開始全面復甦,並保持較高增長速度。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對菲衝擊不大,但其經濟增速明顯放緩。阿羅約總統執政後,將發展經濟、消除貧困作為施政核心,加大對農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擴大內需和出口,國際收支得到改善,經濟保持平穩增長。但由於菲財政赤字攀升,債務負擔沉重,失業和貧困問題嚴重,市場對菲經濟前景依然信心不足。2004年,政府採取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措施,加之世界經濟復甦步伐加快,經濟取得6.1%的增長,但財政狀況未能改善。8月,阿羅約宣布政府處於"財政危機",加強增收節支和改革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