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識

五識

五識指五種心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又稱“五識身”、“五轉識”、“前五識”。乃眼等五種感覺器官(五根)對應色等五種對象(五境、五塵),所產生的五種認識作用。有五種心識活動,每一種活動皆會帶來利益,也會造成問題。心靈的變化有五種,包含痛苦的、無痛苦的。舉例來說,如果把人體當成一台計算機的話,這個五識就是輸入系統,類似於網路的接口、鍵盤的接口、隨身碟的接口,負責把外界的信息輸入到大腦CPU的。

基本信息

五識的含義

佛

【五識】(梵pan~cavijn~a^na^ni,巴pan~cavin~n~a^na^ni,藏rnam-par-s/es-paln%a)
其中,
(1)眼識︰以眼根為所依,緣色境;
(2)耳識︰以耳根為所依,緣聲境
(3)鼻識︰以鼻根為所依,緣香境;
(4)舌識︰以舌根為所依,緣味境;
(5)身識︰以身根為所依,緣觸境
以上之五根、五境與五識,即十八界中的前十五界。

五識身

耳鼻捨身五識心念佛耳鼻捨身五識心念佛
此五識之所以又稱五識身,是因身有聚集義,在梵、巴語中,即以身字表示複數。《五事毗婆沙論》卷下雲(大正28·993b):‘為身者,一識有多故。非一眼識名眼識身,要多眼識名眼識身。如非一象可名象身,要有多象乃名象身。此亦如是。’唯識家名五識為五轉識者,乃彼宗謂眼等五識系由第八本識中之種子轉變生起故。又此五識是六識或八識中的前五識,故一般習稱為前五識。
三界中,欲界眾生六識(五識加意識)具備,色界中的初禪天不具鼻、舌二識,二禪天以上不具五識,唯具意識。
‘意’的五種名稱:《大乘起信論》說‘意’有五名,稱五意或五識。即
(1)業識:謂無明力不覺心動故;
(2)轉識:依於動心能見相故;
(3)現識:所謂能現一切境界相,猶如明鏡現眾色像,現識亦爾,隨其五塵對至即現,無有前後,以一切時任運而起,常在前故;
(4)智識:謂分別染淨法故;
(5)相續識:謂恆作意相應不斷,住持過去善惡等業,令無失壞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