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習性特徵:該種為熱帶植物,喜高溫高濕,也耐乾熱,抗寒力差,保持氣溫lOC以上,葉片不脫落。忌冰雪,對土壤適應能力較強,耐旱頂寸水濕,對肥力要求不嚴。
價值用途:五色梅嫩枝柔軟,適合製作多種形式盆景。可加工製作成單幹式、雙乾式、臨水式、斜乾式等不同形式的盆景。五色梅的葉片較大,樹冠常採用瀟灑的自然型,也可刻意紮成圓片形。由於生長迅速、萌發力強,耐修剪,造型方法應以修剪為主,再輔以蟠扎和牽拉;五色梅的枝條直而無姿,可用金屬絲進行彎曲。也可用嶺南派“截乾蓄枝”的手法進行造型。
觀賞套用:五色梅花色美麗,觀花期長,綠樹繁花,常年艷麗,抗塵、抗污力強,華南地區可植於公園、庭院中做花籬、花叢,也可於道路兩側、曠野形成綠化覆蓋植被。盆栽可置於門前、G堂、居室等處觀賞,也可組成花壇。
產地分布:此花原產南美巴西等地,性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適宜生長溫度20—25℃,稍耐旱,不耐寒,我國華南林落常見散生。此花生性潑皮,耐修剪,長江以北多作盆栽。
原植物

五色梅又叫馬櫻丹、臭草,為馬鞭草科直立或半蔓性灌木。花期5—10月,由多數小花密集成半球形頭狀花序;花色多變,初開時為黃色或粉紅色,繼而變為桔黃或桔紅色,最後呈紅色。同一花序中有紅有黃,所以有五色梅、七變花等稱呼。它的花具有吸引蝴蝶的誘因,每當花開時,會有許多蝴蝶翩翩而至。
化學成份

藥理作用

2.免疫作用:給羊灌服五色梅葉粉200mg/(kg·d),連續110d,能顯著抑制中毒羊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也顯著降低脾網狀內皮細胞非特異性吞噬功能。
3.毒性五色梅是世界十大有毒雜草之一。小牛、羊、水牛等乳畜餵飼五色梅葉後可致慢性中毒而死亡。從葉中分離的毒素成分馬纓丹烯A和B,分別給羊口服產生的中毒劑量為65-75mg/kg和200-300mg/kg,且馬纓丹烯A在葉中含量高,故馬纓丹烯B對反芻動物中毒似不重要。給兔灌服葉6g/kg或毒素125mg/kg,可引起黃疸,厭食和便秘,血漿非結合型膽紅素,尤其結合型膽紅素增加,天冬氨酸轉氨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加。光鏡病理檢查,肝細胞濁腫,肝門纖維化,膽管擴張並增生;腎小球間質細胞增生,腎小管變性,腎小管內皮細胞濁腫,核團縮。豚鼠灌服毒素125mg/kg或口服葉粉,在48h內產生黃疸,光致敏,肝腎損傷,高膽紅素血症,商葉赤素血症,血漿尿素氮含量顯著升高,酸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轉氨酶、乳酸脫氫酶和谷氨酸脫氫酶活性明顯增加;肝和腎臟黃嘌呤氧化酶活性提高。豚鼠中毒的肝臟蛋白和DNA的含量降低,脂質含量增加,顯著提高肝線粒體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與藥物代謝有關的微粒體酶的活性,胞液谷胱甘肽-S-轉移酶活性也降低,溶酶體酶漏出。家畜五色梅中毒可用皂粘土或活性炭口服作為解毒劑。
栽培管理

栽培養護:五色梅原產熱帶美洲。中國南方也有少量的野生。喜溫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不耐寒。製作好的盆景春至秋的生長季節可放在室外向陽處養護,即使盛夏也不必遮光,但要求通風良好。若光照不足會造成植株徒長,莖枝又細又長,且開花稀少,嚴重影響觀賞。生長期保持盆土濕潤,避免過分乾燥,並注意向葉面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每15天左右施一次以磷鉀為主的薄肥,以提供充足的養分,使植株多開花。五色梅生長較快,栽培中應及時剪除影響造型的枝葉,以保持樹形的美觀,每次花後將過長的嫩枝剪短,秋末冬初入房前對植株進行一次重剪,把當年生枝條都適當剪短。冬季移置室內向陽處,若能維持15℃以上的室溫,植株可正常生長、開花,應適當澆水、施肥和修剪。若保持不了這么高的溫度,節制澆水,停止施肥,使植株休眠,8℃以上即可安全越冬。每年春季翻盆一次,並對植株再進行修剪整形,剪去枯枝、弱枝以及其他影響樹形的枝條。

怎樣使五色梅樹冠優美?
五色梅耐修剪,要使其成為圓頭狀優美樹冠,需經常進行摘心。當幼苗長到約10厘米高時即摘心,促使其從基部萌發分枝,保留3—5個枝條作為主枝,待主枝長到一定長度再行摘心,使主枝生長均衡。位於上部的主枝先摘心,位於下部的主枝後修剪,上部主枝在摘心時去枝量略多於下部主枝,這樣各枝間生長勻稱,便形成了圓頭狀株形。植株成形之後,隨著枝條不斷生長,以後要經常疏枝和短截。每年春季結合換盆,把過密枝、纖弱枝、交叉枝及病蟲枝從基部疏剪掉。保留的枝條,根據生長情況分別留2—4個芽短裁。開花後及時剪除殘花,以免消耗養分。
養護與病蟲害
五色梅在華南露地栽培,種植時施入有機肥作基肥,初期澆水以促進生長,待成活生長旺盛,即可減少灌水,露地栽培將蔓性枝條埋入土壤,可逐步擴展成一大叢。大部分地區盆栽,用腐葉土配製成培養土,將苗植入盆中,生長期內應保持盆土的濕潤,夏季每半個月施追肥一次,使其枝繁葉茂,花多色艷。植株耐修剪,為保持株形,可進行強修剪,多於10月上旬進行短截,然後移入中溫溫室越冬,來年晚霜過後方能移出室外。白粉虱危害嚴重,入室前套用藥消滅掉。
枯線蟲病防治

葉片受線蟲侵入後,葉色變淡,並有淡褐色斑點,以後逐漸加深到幾乎黑色。隨著病斑擴大,因受主、側脈限制而成為角狀斑。嚴重時整個葉片枯死、捲縮,並沿莖桿下垂。大部分線蟲在輕微變色區,已變成深褐色或黑色的葉片上只有少量線蟲。
病原
病原線蟲為Aphelenchoidessp.屬線蟲綱、滑刃線蟲屬。雌蟲體長0.8-1.3毫米,雄蟲體長0.7-0.9毫米。頭部先端鈍化,尾部尖鈍。
傳染途徑
葉枯線蟲在根部及周圍土壤,病株殘體和野生寄主上越冬。就是在極小的殘葉上,也可在土壤中存活6-7個月。葉枯線蟲全部發育過程都在受侵組織內完成,條件適宜時(22-25℃,溫度足夠),從卵發育到健葉接觸傳染,遠距離靠人為傳帶病葉、花、莖、扦插條以及土壤等。從葉上氣孔侵入。
防治方法
1、加強檢疫不讓葉線蟲及其繁殖材料傳入無病區。
2、園藝防治盆栽用土要禁用病土和草多的土;改進澆水方法,最好不要淋澆,並儘可能保持葉面乾燥,盆花安放要有適當空隙,不使葉子相互接觸。
3、藥劑防治可用15%涕滅威顆粒劑,每平方米盆土5-6克,或直徑為25百米左右的盆用藥2-3克深入土中。或使用3%的呋喃丹,每盆3-5克深入土中。也可在危害期用50%殺螟松乳劑、50%殺線酯和50%西維因可濕性粉1000倍液葉面噴灑。